擴外商投資清單、穩傳統大宗消費、加強新基建,“三駕馬車”釋放新動能

“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時至3月,國內經濟運行秩序開始恢復正常,各項指標逐步好轉。其中,消費、投資降幅較前兩月收窄,外資企業經營情況日趨向好。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表示,下一步還將通過培育消費增長點、提振新基建投資,鼓勵更多外資項目在華落地,持續釋放“三駕馬車”新動能。

擴外商投資清單、穩傳統大宗消費、加強新基建,“三駕馬車”釋放新動能

01 培育新興消費增長點

疫情席捲全球,外需受阻,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物價尤其是重要民生商品的價格走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指出,當前疫情對我國主要農副產品和其他消費品產銷的影響正在較快緩解。

據統計,3月我國CPI環比跌1.2%,是近10多年來環比最大降幅。隨著全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進一步恢復,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嚴鵬程表示,在穩定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方面,還將繼續強化豬肉保供穩價和糧油市場供應。例如,啟動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鼓勵擴大豬肉等肉類進口;推進糧食加工企業復工復產,指導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增加成品糧油庫存;同時,落實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自今年3月至6月,繼續擴大保障範圍,提高1倍價格臨時補貼,預計將惠及6700多萬人。

在保障基本內需基礎上,此次疫情期間,新興消費形態表現勢頭更加強勁。對此,嚴鵬程表示,將在穩定汽車、家電等居民傳統大宗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的同時,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下湧現出的新需求,培育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數字消費、智能消費、康養消費等新興消費增長點,推動線上消費乘勢成長、線下消費加快回補。

例如,隨著國內疫情得到緩解,鄉村旅遊率先迎來複蘇機遇。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多部門遴選出122個典型案例,編輯出版《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彙編》,將鄉村旅遊系統分類,梳理推廣各地典型做法;同時,為保障中國品牌日活動正常進行,發改委等部門定於5月10日,舉辦“雲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活動全程在線直播,邀消費者參與互動、推廣國貨。

02 首次明確新基建三大領域

消費迴歸正軌,內需改善,投資降幅也同步收窄。據瞭解,今年一季度,投資降幅已較2月收窄了8.4個百分點。進入3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達773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業。

嚴鵬程表示,未來將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是聚焦短板領域特別是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項,如加快公共衛生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等。在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佈會上,發改委首次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範圍作出明確。新型基礎設施重點涵蓋三大領域: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即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智慧交通、能源等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據瞭解,當前我國新基建已取得顯著成效。其中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絡用戶超過12億;融合基礎設施方面,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創新基礎設施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佈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發改委將通過四方面做好新基建建設工作。例如,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優化政策環境,修訂完善有利於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准入規則;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強化部門協同,通過試點示範、合規指引等方式,加快產業成熟和設施完善。推進政企協同,激發各類主體的投資積極性。

“如何幫助資金流入新基建領域?作為有形資產可抵押,去哪裡投資政府比較容易甄別。而新基建主要是高科技資產,無形資產偏多,政府和銀行難以甄別,不太好有銀行抵押物,因此其執行主體主要是企業,尤其是新基建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講師劉建豐建議,政府直接投資新基建效果不一定好,可以通過工信部聯繫新基建密切相關核心企業比如華為等,鼓勵其提供主要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清單,連同這些核心企業一起進行科技投資補貼,這樣也可帶動民營資本投向新基建。

03 一批外資新項目即將落地

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和訂單狀況出現不同程度影響,引發對於在華美資、日資企業迴流的擔憂。對此,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達回應道,相關企業經營趨好轉,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

據瞭解,中國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商會機構近期調查顯示,3月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於好轉,投資意願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佈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袁達透露,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全面推進,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經營也逐步走向正常,訂單完成情況不斷好轉,外國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一批外資新項目即將落地。

“跨國投資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袁達表示,未來將從五方面做好穩外資工作。例如,推動外資項目和企業復工復產方面,著力幫助解決復工復產難點堵點,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各項援企政策同等適用於內外資企業。

今年將出臺2020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據悉,2017年至2019年,我國已連續三年修訂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93條減至40條。此次修訂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提升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領域開放水平;在出臺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方面,鼓勵條目將只增不減,重點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潛力;同時,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

“我們還將加強推進重大外資項目,給予支持保障。做好項目儲備,對於符合條件的製造業、服務業重大外資項目,將按程序納入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協調範圍。”袁達透露,在實施好前三批重大外資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將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建議,當下還需在需求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市場平穩回升。只有擴大國內需求,釋放市場潛力,產業才能在國內留得住、做得久、可持續;在供給側,進一步為企業減負降稅,減輕生產經營負擔。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的階段性暫時性衝擊,企業生產經營遭遇了較大困難,可以考慮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負擔,讓外資企業發展輕裝上陣;此外,要在流通層面發力。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產業更好循環發展,為外資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