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都懂得珍惜和分配自己的“认知资源”

疫情期间,我一直使用keep在家运动。我喜欢它开屏画面上的六个大字:

自律给我自由。

自律是个很流行的字眼,许多人都认为自己不够自律,并且希望能变得自律。自律仿佛成为了一种人人追求的稀有品质。

但是口号很响亮,坚持却太难了。

计划好今天要背50个单词,却懒得打开APP;

说好了不喝奶茶,却忍不住又点了一杯;

想睡前不玩手机,又不知不觉刷视频就过了12点;

……

自律是啥没体验到,自责倒是与日俱增。

为什么有人能那么自律地坚持学习、运动?而且他们好像同时在做很多事还能保持很高的效率呢?

“认知资源”这个概念,也许能做出很好的解释。

就像自然界的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人类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资源”。一个正常人清醒的时候,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调用自己的认知资源。

当你开车的时候

当你打游戏的时候

当你与同事开会的时候

当你哄孩子睡觉的时候

当你跟客户喝酒的时候

当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

我们可以把每一件事看做一项“任务”,不同的任务的复杂性是不同的,所需要的资源自然也是不同的。

当任务简单的时候,比如你在路况简单而且又熟悉的路上开车,这时候你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与别人聊天。因为此时驾驶任务很简单,你并不需要调用太多资源。

然而如果是复杂的任务,你就需要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了。比如你正在参与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需要专注倾听别人的发言、组织自己的语言、并尽量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局势。这时候你恐怕没有多余的资源来想别的了。

既然是“资源”,就肯定是有限的,并且如果资源耗尽,你就不可能再有更多精力做事了。

认知资源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能够自律,有人不能。

自律的人,将自己的认知资源更多分配在需要分配的任务上。

而不自律的人,在许多不重要的事情上已经消耗了太多认知资源,所以对于那些重要的事情,就只剩下“自责”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自律,就要注意分配自己的“认知资源”,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提前做好计划,把认知资源更多分配在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上,比如运动、学习。

2.不被社交媒体牵动情绪,而成为流量小白鼠。意识到媒体在努力剥夺你的认知资源。

3.不要在小事上分散太多的精力。(你也许听过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衣柜里有许多同样的T恤衫这样就可以减少在选衣服上认知资源的浪费)。

当你发现你的认知资源不足的时候,就让自己休息一下。

睡一觉,练习冥想,都是很好的办法。甚至偶尔放纵一下也无所谓。

比如辛苦了一周,周末却不得不加班或者上课,此时你心中产生了反感和焦虑情绪,你可能想喝一杯奶茶,那就喝吧。

因为与其浪费认知资源来抑制自己喝奶茶的欲望,还不如一边喝奶茶一边把资源投入在需要做的事情上。

恢复和提升认知资源也有一些办法,比如可以有规律地保持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可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更好的状态,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会逐渐流失,心血管能力也会下降。而运动可以延缓这两个方面的进程。

当一个人不疲惫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运用认知资源,也就更加自律。

毕竟如果一个人身体不舒服的话,再怎么强调自律也是没有用的。

自律的人,都懂得珍惜和分配自己的“认知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