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回应性和粉圈乱象

这几年,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叫作政府回应性(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这个话题其实早就有了,但从实证层面研究则是北美那帮搞计算社会科学,特别是注重实验方法的学者们搞出来的,比如金和潘。

具体做法很暴力,注册一大堆不同的账号,设定个人身份(老人,残疾人之类的),去给政府的网络留言板留言,咨询民生问题。然后,统计分析政府是不是能及时回复,会不会给出建设性的咨询意见(比如把民政局xx科室的电话贴给你)。

大多数研究发现,这几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回应性还真的挺好的,回复率一般都比较高。而且有些地方还能做到公开回复,就是你咨询的问题和政府的回应都能被别人看到。

以前各种粉圈撕逼事件刷屏的时候,我就常常疑惑,为什么偶像本人没有任何反应呢?这次肖战团队不出意料的拿出了工作室声明作为回应,我就想起以前各种发律师函的偶像们,脑子里迸发出“回应性”这个名词。我突然感觉,公众人物,或者限定到明星这个群体,他们的“回应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当然,这里面是有一些先验的价值判断的: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公众人物是应该有较高的回应性的,就和政府一样。

这种回应性并不是指粉丝给偶像送个礼物,偶像回个明信片;也不是指偶像答应粉丝换个发型,然后真的去烫头。这些都是无关痛痒的领域。

公众人物回应性的关键,在于他要能直接回应“公共事务”,特别是针对他本人的“公共事务”。举例来说,张召忠,他能接受记者的采访,观众的提问,真诚的回答他本人对b站鬼畜的看法。韩红也能接受采访,表达自己对公益行业的看法,回应外界对韩红基金会的质疑。所以,张召忠和韩红,作为公众人物的回应性就很好。

那什么是不好的回应性?比如在网上晒出各种律师函,各种工作室声明,但本主并不以任何形式对涉及他的公共事务进行任何回应。这种回应性甚至不如陈冠希的发布会和吴亦凡的《大碗宽面》。

令人疑惑的是,低回应性成了新生代偶像运营的一个原则。按照粉圈的逻辑,张召忠和韩红这种行为就叫亲自下场,是一种极端愚蠢的行为。

偶像不回应,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偶像们有嘴,有手,有身份证,有手机,怎么着也能找到一个途径对涉及自己的公共事务进行回应。不回应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公共事务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偶像亲自回应会导致没有余地,商业风险极大,这是资本方所不容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代偶像,特别是以社交媒体维持粉圈的偶像,一个重要的卖点就是让粉丝替他们说话。

粉丝的这种冲锋打榜、控评发言、维持秩序的行为是当代偶像售卖的商品。这就和咱们花钱玩狼人杀一样,喜欢的就是这种替别人做主的感觉。

如果今天的小鲜肉们都像姜文那样有个性,都像张召忠那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偶像本身也是卖不出去的。公众人物的事,也是一种公众事务,我购买的,就是我能在新浪微博上参与一个公共事务的权利:我打榜了,我买杂志了,我刷豆瓣了,所以我能替哥哥说话,我有资格。

作为一个买卖,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但这种买卖,怎么玩也很难出圈,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替别人说话,大多数人更爱说自己的话。

律师函和工作室声明是捞不到任何路人缘的。想明白了,让公司的资源给安排一期圆桌派,面对窦文涛和马未都,开诚布公聊聊这些事。再不济安排一期吐槽大会,亲自说说身上的那些梗,虽然做作,但也算有个回应性不是?

真人,对这个世界一定是有看法的,对别人的理解和误解也一定是更有看法的,这个看法,不是工作室声明和律师函能够替代的。

有人说,粉圈的各种怪现象都是粉丝自己的行为,和偶像无关。

其实,如果偶像能像一个真人一样自己说话,提高回应性,粉圈是不会有什么怪现象的。替别人说话,肯定会说错话,但是让粉丝替偶像说话的人,那个始作俑者,难道不正是偶像自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