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

這個春節直至2020年整個春天,我和每位中國人一樣,被新冠肺炎蒙上一層陰影,也被這肆虐橫行的疫情打亂節奏。

宅家避疫的我身心都已“發黴”,看著每天的新聞報道,亦引發許多生離死別的感慨。是啊,有的人可能見一面就少一面。願每一次漸行漸遠,都是為了鋪墊久別重逢的喜悅。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細菌遺傳學之父喬舒亞·萊德伯格曾說:“只有病毒,才是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疫情就在前方,災區就是戰場,那些支援湖北和武漢的85後甚至是更年輕的醫護人員,他們對非典沒有印象,對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也不太瞭解,他們甚至來不及回家拿換洗衣物,也來不及和親人告別,就匆匆穿上隔離服,在防護物資緊缺的狀況下,勇敢走上疫情的一線陣地——隔離病房。李文亮醫生去世了,他尚未出生的孩子還沒來得及看看自己的英雄父親。他也來不及親吻自己的兩個孩子,來不及告別妻子和爹孃,就作為“吹哨人”駕鶴西去。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90歲的湖北武漢老奶奶,在醫院守著64歲的兒子5天5夜。她給兒子寫信,鼓勵兒子要堅強挺住,配合醫生治療戰勝病魔。老奶奶的堅強、修養和愛,曾經感動無數網友。然而,在老奶奶寫信的當天下午,64歲的兒子就離世了。被深愛的兒子,直到臨走時也沒能看到這封信。這就是母愛的偉大,為了延續自己骨肉的性命、不惜承擔染上病毒的風險。因為母親放不下,放不下悲歡離合,放不下“白髮人送黑髮人”……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福建泉州隔離酒店坍塌的廢墟中,救援人員找到一家五口。他們在臨死前環抱在一起,緊緊保持著依偎的姿勢,父親保護著母親,母親護著兒女。原本幸福的家庭,原本有著美好的生活前景。只是,這一家五口的人生,被永遠定格在那彼此護佑的一刻。2月29日,父母兩發出3個孩子們在隔離酒店床上打鬧的最後一條抖音,此後再也看不見他們更新視頻,再也看不見夫妻兩秀甜蜜恩愛,再也看不見孩子們嬉笑打鬧的模樣。原本,過了3月7日的夜晚,他們就可以解除隔離回家,但就差一天,他們就再也回不了家了。孩子和父母之間,一家五口和親人之間,甚至還來及不告別,來不及說一句再見。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算起來,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三次見證災難。第一次是2003年的SARS病毒,當時表哥在北京學英語,他聽說消息第一時間乘火車回家,甚至都沒整理衣物就一心想著趕回家,我們一大家子親人來到火車站,像期待劫後餘生的病人一樣,接他回家;第二次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當時我讀高中,震後我和甘肅隴南的學生聯誼,到他們家慰問。隴南雖在甘肅,但相距汶川不遠災情甚重,到了他們家我才真正明白——人在災難面前的渺小和無助。而這次疫情,我去了趟退不了錢的印度旅行,躲過深圳香港和印度的感染者安全返家,此後更是小心地捱過每一天。看著新聞,我分外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珍惜每分每秒的陪伴,不給人生留下任何遺憾。其實,生命裡的告別,不總是李叔同筆下《送別》“長亭外,古道邊”那樣讓人抒懷;也不總是王維筆下《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樣給人時間依依不捨。生命裡的告別,有時真的很匆忙,甚至都來不及說一聲:再見!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晏殊在《浣溪沙》曾寫:“不如憐取眼前人。”生你的人給你生命,你生的人讓你重生。珍惜是生命裡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從現在起,珍惜每一個月落、晨起,珍惜每一次遇見,好好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在情感上我們要戰勝疫情,但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 文/王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