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天氣越來越熱了,在家蝸居的老媽卻天天唸叨著要屯糧,恨不得拿棍子趕我去超市,給她拉回一馬車糧食來。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這也不怪她對我下狠手,隨著全球各國疫情的水深火熱,網上多處有聲音號召大家“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所謂原因是,傳聞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的糧食危機。連左鄰右舍平常從來不關心國家大事的大媽大嬸,天天討論的話題早已從家長裡短變成世界“老大難”——糧食。

不是越南宣佈停止出口大米了,就是塞爾維亞停止葵花油出口了,要不就是哈薩克斯坦停止小麥、胡蘿蔔、土豆等農產品出口......雖然張嘴閉嘴還是離不開吃喝拉撒,大媽大嬸的話題也算是跨出國門了。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看著別人的的孩子都是一車又一車的給父母屯著糧,也難怪老媽抓著還在悠哉悠哉喝茶吟詩寫字的我不斷埋怨,真有種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搶糧決心。

我可不願意犧牲下班後,好不容易得來的空閒時間,就這樣擠在搶糧隊伍中度過,更不願意看到天熱滿屋飛蛾亂飛的恐懼景象,於是就拉住老媽,安慰她坐下,口糧絕對安全,百姓米麵無憂,好好聽我給她講講90多歲的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01、“糧荒”不會在中國出現,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心和憂慮。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目前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已經鮐背之年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信心十足的說,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大家不用擔心。他非常關注新冠疫情,並以個人名義向湖北捐款10萬元。

袁隆平一直為糧食忙碌著,中國大約有15億畝鹽鹼地,具備改造利用的面積在2億至3億畝之間。去年海水稻(耐鹽鹼水稻)改良實驗,面積擴大到了10000畝,分佈在新疆、東南沿海、東北等鹽鹼地中,每畝目標產量在300公斤。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現在的海南陽光充足、氣候適宜,每年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期間,袁隆平團隊都會在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今年將在全國推廣精心選育的“超優千號”1000萬畝,預計每畝增產100公斤。確定了在湖南13個地市的攻關基地,開展以第三代雜交水稻的雙季稻高產攻關示範,兩季總產預計達到每公頃18噸。

自稱“90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期醫生為了測試他,是否有老年痴呆的跡象,出了一道算術題,問他95+13等於多少,他一下就答出來了。醫生連忙說,“沒有痴呆沒有痴呆”。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袁隆平開心地表示,我們搞科研的,最怕痴呆。既然我還沒有痴呆,就要繼續工作,退休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今後我更沒有時間變老了,我希望2021年每公頃實現20噸的目標。中國人的飯碗,已經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02、從小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讓他埋下奮發圖強的種子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小名二毛,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父親袁興烈畢業於東南大學中文系,公認的文武雙全的才子,當過平漢鐵路局的秘書、高等小學校長,抗日戰爭期間在馮玉祥將軍部任過上校秘書。母親華靜任過教會學校教師,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既具備傳統美德,又是新文化女性,擔負著家裡孩子們的啟蒙教育責任。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小時候媽媽給袁隆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狐狸從柵欄鑽進後,把裡面的雞仔吃了個精光,當它大塊朵頤後想要鑽出來時,圓鼓鼓的肚子卻被擠住出不來了。狐狸沒有辦法,只好再把自己餓上幾天,而等它鑽出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還是和原來一樣餓得發昏,似乎什麼都沒有得到過。童年的袁隆平對於狐狸故事非常痴迷,卻對其中的道理一知半解。

母親告訴他,上天給一個人的恩賜不會太多,一定要學會去好好珍惜,不能太過貪心,也不能貪多,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就要不辭辛勞的堅持下去,如此才能夠收穫到成功的喜悅,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小隆平和家人四處逃難,從北平到漢口,再從桃源到重慶,當他們一家人乘坐的木船,進入三峽的水道後,江面狹窄,水流湍急,櫓漿的力量,已經被江水抵消,想要前進,除了藉助縴夫的力量,別無他法。

木船之上,除了他們一家人,還有十多名逃難的災民,時局的動盪,生計的悲慘,壓抑得人們愁容滿面、鴉雀無聲,誰也沒力氣多講一句話。

十幾個縴夫中,一個衣不遮體的六十多歲的老人也在拉縴,身體如弓,步履蹣跚,他的肩膀被纖繩勒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老縴夫在休息的時候,只是仔細地吃了半塊幹餅,他小心將剩下的半塊幹餅,用油紙包好,又放到了懷裡,袁父問,您這麼大年紀,不適合當縴夫呀?

老縴夫長嘆一口氣,無奈地說,我兒子和兒媳都被敵人的飛機炸死了,剩下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們要吃飯呀!又是吃飯的問題。人要是想生存下去,必須先解決吃飯的問題。

袁母看著於心不忍,她取出了小五毛的一件棉衣,一針一線,將這件棉衣改成了一個柔軟的纖套。她將纖套交到老縴夫手中,老縴夫渾濁的眼中不由流下了一行清淚。

小隆平站在船頭髮呆,思考著人類吃飯的現實問題,在船艙中的小四毛也跑出來透透氣,淘氣地推了發呆的哥哥一把,小隆平在搖晃的船頭立身不穩,一下子掉進了江中。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大家都驚呆了,儘管初春,長江三峽,水流湍急,冰冷的江水夾著像尖刀一樣的冰塊,呼嘯奔流而去。當袁隆平的父母驚慌失措大聲呼救時,剛才那個老縴夫默默脫下衣服,一個猛子扎進了江水,將在江水中浮沉的小隆平救了上來。小隆平得救了,他暗暗立志,長大以後,也用一己之力,回報人們,救人於危難中。

他們一家人,不知道在長江的木船上,顛簸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最終漂泊到重慶。袁隆平在重慶求學時,經歷過大轟炸,目睹過餓死在路邊的人,選擇農業報國讓大家“吃飽飯”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迫不及待。

報考大學時,他對父母說,我要學農業。母親心疼地說,傻孩子,學農多苦啊,你以為好玩兒呢?但袁隆平堅持要學,他說,吃飯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麼生存?最後,父母看到他每次提到未來的偉大夢想時,總是雙眼灼灼,神采煥發,就知道無法勸說他了。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03、一生致力雜交水稻研究,解決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

1953年,袁隆平西南農業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安江農校偏僻遙遠,可以說是“一盞孤燈照終身”的寂寞和冷清。

沒想到,沒不久,就遭遇國家困難時期。無數國人舉家逃難、流離失所,大地到處是顆粒無收的荒涼景象。袁隆平下定決心要讓中國人吃飽飯,不再餓肚子。

有一天,有農民從高山上兌了種子,擔回來種,說山上的種子質量好一些,產得多些。於是他明白了“施肥不如勤換種”的現實道理。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從此以後,袁隆平開始雜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來,有汗水和辛苦,更有豐收和喜悅。1961年7月的一天,他到安江農校的試驗田選種,無意間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穗大,顆粒飽滿。隨手挑的一穗,數數,竟有230粒之多!

第二年春天,他滿懷希望把種子播下,可是沒有一株趕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他不甘心,不斷琢磨種子的奧秘,最終得出,水稻是有雜交優勢的,那株鶴立雞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雜交水稻。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當時,遺傳學理論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雜交優勢。他對此理論提出了質疑。隨後,又不斷拜訪專家和查閱資料,最終找到結論:既然自然界存在雜交稻,那麼人工雜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想利用這一優勢,必須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於是,袁隆平又踏上曲折的尋找之路。1970年11月,袁隆平和助手李必湖、尹華奇來到海南崖縣南紅農場尋找野生稻。南紅良種繁育場的技術員馮克珊,想到農場附近有一種名叫“假禾”的草,可能就是袁隆平一行要找的野生稻。11月23日,他和李必湖來到南紅農場鐵路涵洞附近的水塘邊,仔細察看那片正在開花的野生稻。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發現了三個雄花異常的野生稻穗,花葯色淺、細瘦,呈水漬狀,不開裂散粉。生於同一禾蔸,長於同一粒種子,匍匐於水面的分櫱。

他們小心把這蔸野生稻連泥挖出,小心翼翼帶回去,移栽到試驗田裡,等待鑑定。經過袁隆平仔細檢驗,最終確認這是一株十分難得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野生稻,袁隆平給它命名為“野敗”。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大海撈針出來的“野敗”,對雜交水稻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更是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的突破口。1973年,歷盡千辛萬苦、千難萬難,才攻克“三系”配套難關,中國有了第一代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第一代,以細胞質雄性不育係為遺傳工具,雖然不育性穩定,但配組的時候受到恢保關係制約,選擇優良組合的幾率比較低,難度大。

80年代中後期,袁隆平開始研究兩系雜交水稻。1995年,第二代以光溫敏不育係為遺傳工具的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稻研製成功。能夠配組自由選擇,選配到優良稻組合的幾率比較高。但是,第二代雜交稻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不育性受氣溫和光照影響較大。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如果有一種雜交水稻,既兼具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優點,又能克服二者的缺點,這該多好啊!2011年,袁隆平又啟動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研究與利用,這是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係為遺傳工具的雜交水稻,已初步研究成功,該雜交水稻成功克服了前兩代的缺點。現在,袁隆平和他的團隊甚至開始了第四代、第五代雜交水稻的研製。既要高產,又要優質的保證。

這些年,他們“超級稻”攻關打怪之路,分別於2000年、2004成果輝煌,2011年、2014年實現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標。近5年又突破每公頃16噸、17噸的目標。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僅4.61噸,而我國雜交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達7.5噸,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袁隆平為中國人贏得了榮譽和尊嚴。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發展雜交水稻,不僅在中國有著廣闊的舞臺,更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種上雜交稻,按每公頃比常規水稻增產2噸計算,則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4億—5億人口。那麼別的國家糧食危機和中國一樣,再也不是危機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還要力爭早日完成,每公頃18噸的高產攻關,做好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生產應用,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兩大夢想。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90後”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

“古有後稷教稼穡,今有隆平多產糧,當論稻黍種植苦,百姓飽腹贊稷王!”當聽完我講的袁隆平“超級稻”的升級打怪之路,老媽鬆了一口氣,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相信大家都會驕傲自豪,這是一種中國精神,將繼續引領無數中國人,衝在一線拓荒,甘為人梯奉獻,鑄就中國的今朝明日,在強國中不斷築夢圓夢。

—end—

(作者簡介:清清一葉荷,指尖的芳華,歲月的韻腳,在荷葉的間隙裡,在流水的歡愉裡,談人生百味情感,便可風動清香遠,無限清歡在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