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數學的聯繫

“do, re, mi……”隨著這幾個簡單的音節,我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堂音樂課,數字簡譜以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階,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

音樂和數學的聯繫

提到數學與音樂的關係,我們所能想到的第一個有關音樂與數學的結合,也許就是這7個基本音階了。但你可曾想過,這些音階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呢?

音樂和數學的聯繫

音律背後的比例和分數乘法

音的高低由弦振動的頻率決定。如何定出音律,即定出音階:CDEFGABCdoremifasollasido的頻率比?這是音樂的根本問題。

畢達哥拉斯琴絃律

畢達哥拉斯發現音律有一段美麗的故事。有一天畢達哥拉斯偶然經過一家打鐵店門口,被鐵錘打鐵的有節奏的悅耳聲音所吸引。他感到很驚奇,於是走入店中觀察研究。他發現有四個鐵錘的重量比恰為12:9:8:6,將兩個兩個一組來敲打都發出和諧的聲音,分別是:12:6=2:1的一組,12:8=9:6=3:2的一組,12:9=8:6=4:3的一組。畢達哥拉斯進一步用單絃琴做實驗加以驗證,參見圖2。對於固定張力的弦,利用可自由滑動的琴馬來調節弦的長度,一面彈,一面聽。

畢達哥拉斯經過反覆的試驗,終於初步發現了音樂的奧秘,歸結出畢達哥拉斯的琴絃律:

(1)當兩個音的弦長成為簡單整數比時,同時或連續彈奏,所發出的聲音是和諧悅耳的;

(2)兩音弦長之比為4:3,3:2及2:1時,是和諧的,並且音程分別為四度、五度及八度。也就是說,如果兩根繃得一樣緊的弦的長度之比是 2 : 1, 同時或連續彈奏,就會發出相差八度的諧音; 而如果兩條弦的長度的比是 3 :2時, 就會發出另一種諧音,短弦發出的音比長弦發出的音高五度; 等等。

物理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現弦振動的頻率跟弦長成反比。因此,我們可以將畢達哥拉斯所採用的“弦長”改為“頻率”來定一個音的高低。從而畢達哥拉斯的發現就是:兩音的頻率比為1:2,2:3及3:4時,分別相差八度、五度及四度音。例如,頻率為200與300的兩音恰好相差五度音。

單絃琴

畢達哥拉斯音律是弦長的簡單整數比。聲音透過一些簡單而固定的比例,形成令人喜悅的和諧音樂,這就是一種特別的數學表現。不僅如此,和諧的比例還貫穿於整個藝術、大自然和人生之中。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們相信星球距離地球也成簡單整數比,它們繞地球運行時會發出美妙的球體音樂。

正如萊布尼茨的名言所說:“音樂是數學在靈魂中無意識的運算

。”音樂正如有情緒的數學,而數學則像最純粹的音樂,樂音激盪,而數字翩躚,音樂與數學恰似人類心智開出的兩朵玫瑰。就讓我們沉醉其中,縱情感受它們的魅力吧!

斐波那契數列

音樂和數學的聯繫

我們知道在鋼琴的鍵盤上,從一個C鍵到下一個C鍵就是音樂中的一個八度音程(如圖一)。其中共包括13個鍵,有8個白鍵和5個黑鍵 ,而5個黑鍵分成2組 ,一組有2個黑鍵 ,一組有3個黑鍵。2、3、5、8、13 恰好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中的前幾個數。

樂譜上的分數

在樂譜中, 我們可以找到拍號、單純音符、附點音符等,莫不與分數息息相關。譜寫樂曲要使音符適合於每音節的拍子數,這實質是分數求和的過程——在一個固定的拍子裡,不同時值的音符必須使它湊成一個特定的節拍。

在每一首樂曲的開頭部分,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分數,比如4/4,3/4,或6/8等,這些分數是用來表示不同拍子的符號,即拍號。其中分數的分子表示每小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以幾分音符為一拍。如,4/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4拍。拍號一旦確定,那麼每小節內的音符就要遵循由拍號所確定的拍數,這可以通過數學中的分數加法法則來檢驗。比如,就符合由拍號4/4和3/4分別所確定的拍數。因為1/2+1/4+1/4=4/4,1/2+1/8+1/8=3/4;而不符合由拍號4/4和3/4分別所確定的拍數,因為1/16+1/2+(1/4+1/8)=15/16≠4/4,1/8+1/2=5/8≠3/4。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正是音樂作曲的基礎。

對樂聲本質的研究,在19世紀法國數學家傅立葉的著作中達到了頂峰。他證明了所有的樂聲——不管是器樂還是聲樂——都能用數學表達式來描述,它們是一些簡單的正弦週期函數的和。每種聲音都有三種品質:音調、音量和音色,並以此與其他的樂聲相區別。

傅立葉的發現,使人們可以將聲音的三種品質通過圖解加以描述並區分。音調與曲線的頻率有關,音量與曲線的振幅有關,而音色則與週期函數的形狀有關。

很少有人既通曉數學又通曉音樂,這使得把計算機用於合成音樂及樂器設計等方面難於成功。數學的發現,即週期函數,是現代樂器設計和計算機音響設計的精髓。許多樂器的製造都是把它們產生的聲音的圖象,與這些樂器理想聲音的圖象相比較然後加以改進的。電子音樂的創作也跟週期圖象緊密聯繫著的。音樂家和數學家們將在音樂的創作與再創作方面,繼續擔任著同等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隨著對數學與音樂關係之認識的不斷加深,以數學計算代替作曲,已成為現代作曲家的一種創作方式。創作樂曲乃是將作曲的過程公式化,把音程、節奏、音色等素材都編成數碼,然後按照需求發出指令,以計算器的功能進行選擇,再將其結果編寫成樂曲並演奏出來。在音樂理論、音樂作曲、音樂合成、電子音樂製作等等方面,都需要數學。在音樂界,有一些數學素養很好的音樂家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對音樂表演和創造有愛好或特長的學生如果能學好數學,必然能更好地為從事音樂事業作知識預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