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銷,應該是“品牌IP+店主IP”的雙IP策略

社區營銷,應該是“品牌IP+店主IP”的雙IP策略

很多品牌商認為,拉一個群,在群裡推送商品、做好轉發、每天做一些小遊戲,比如發個紅包,時不時做一下秒殺,就可以把社交電商做好了,這絕對是對社交電商最大的誤解。

第一次做社區營銷純屬意外。一次,放在一家門店的貨基本沒動,老闆要求退貨。我心有不甘,就跟老闆說幫他做推廣。

老闆的客情很好,又有用戶群。我就幫老闆做了一次社群推廣,不僅貨賣完了,還進了新貨。事後,老闆又給我推薦了好幾家門店。

我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組織了一個團隊,現在發展得很快。我們的做法就是,要求老闆必須是本地化的IP,我們作為品牌商為他們賦能,因此,這是一種雙IP模式。


門店是用戶連接點

社交電商早期也叫微商。在野蠻生長狀態下,成功的微商項目,大部分都是以草根品牌和草根出生的人群為主。

不是賣貨,而是賣夢想;不關注產品,而是關注如何圈錢;不關注目標消費人群,而是關注怎麼搞會銷、招商,怎麼打雞血去榨乾每一個人。所以,大眾就把微商、社交電商與傳銷掛鉤了。

第一次意外的實踐,讓我們意識到:門店是最佳用戶連接點。一家門店,只要經營過一段時間,一定有一批熟客。但是,這批熟客的價值沒有挖掘。只要有信任,只要有好產品,產品就不愁賣。

門店就是看得見的用戶信任點。但是,門店的SKU有限,用戶購買的頻率有限。擴大門店銷售,就要增加門店的SKU,增加門店的用戶購買頻率和客單價。

這不正是我們團隊的強項嗎?不一定要有貨架,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店鋪,不一定要拉自己的社群,只需要利用信任鏈,生意就有了。於是,我們把“小白鑽”品牌從公司獨立出來 成立一個創業型團隊,專門開展社區營銷。

很多品牌商認為,拉一個群,在群裡推送商品、做好轉發、每天做一些小遊戲,比如發個紅包,時不時做一下秒殺,就可以把社交電商做好了。這絕對是對社交電商最大的誤解。

社交電商是一個嶄新的渠道。早期的微商,渠道是多層次社群,即社群+社群;後來是IP+社群。我們的做法更進一步,雙IP策略。

當然,並非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做社交電商,我們總結出來有三點是必須要具備的:價值高;沒選擇(其他的渠道沒有的賣);易推廣。

社交電商需要的是“會說話的產品”,傳統渠道可以做陳列,但社交零售沒有陳列,如果產品和消費者見面的第一瞬間,沒有被記住,基本上90%的機會就沒有了。


從用戶裂變到門店裂變

凡是社交電商都強調用戶裂變。但是,用戶裂變的時候也是用戶黏性降低的時候。我們的做法是門店裂變。

任何一個門店,一定要與周邊商圈形成一個高密度的用戶群。店老闆與用戶的信任,花了很多時間,經歷過線下和社群的無數次互動,這種信任關係,絕非社交電商常講的“拉新”可比。

一個門店做好了,雖然老闆的朋友圈裡,多的是同類店的老闆,但是,只要門店之間有足夠的距離,即使做的都是社區用戶,也不會形成競爭關係。第一家門店賺錢了,老闆就介紹了多家門店。

2019年,我們跑了長沙市400多家各種類型的母嬰店,包括母嬰產品銷售、嬰兒游泳館、月子中心等。我們發現市場容量巨大、增長潛力巨大的母嬰市場,實體店的銷售非常不樂觀,70%的店鋪都是不掙錢的,20%的店鋪在盈虧平衡線掙扎,只有10%的店鋪是盈利的。

雖然我們發現實體門店面臨著很多困境,但不可否認其也有很多天然優勢,比如到店人次(這屬於免費的流量);店老闆自帶KOL基因在客群中有極高的信任度……

尤其是服務類型的門店,客戶在門店逗留的時間很長,完全有機會解決產品體驗的問題。一個門店對應一群精準的客戶,比如嬰兒游泳館,它對應的就是一群重視智力開發、科學教育的中高端消費的寶媽。那怎麼把門店的這些優勢利用起來呢?我們構建了一個模型。(如圖1)

社區營銷,應該是“品牌IP+店主IP”的雙IP策略

做得最好的一個單體門店,在線活躍用戶達到3萬人,一年銷售額過千萬,這是常規門店不敢設想的體量。


社群團購“1+6+1”模式

社交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簽發不夠,因此,線下會銷成為增加黏性的方法。我們的社區營銷,門店本來就有線下,只需要一個專業團隊,把店老闆的社群專業化運營起來就夠了。

我們獨創的“1+6+1”模式,專門用來指導門店進行高利潤、高復購、高客單產品的社群團購,效果是非常驚人的,我們做到了標準化輸出。(如圖2)

社區營銷,應該是“品牌IP+店主IP”的雙IP策略

標準化的運營,讓一個運營人員一天可以對接20場以上的團購,實現了輕運營成本,高產出,而且在短時間內可以快速培養新運營人員上手。

按照這樣的模式,一場團購基本上能做到一家店一年甚至兩年的銷量,所以,大部分門店的忠誠度都非常高,而且由門店的線下流量組成的社群,定位都非常精準,高質量、高產出。

最後,梳理一下我們的商業邏輯:第一,產品好是前提;第二,只要幫門店老闆產生增量,增加利潤,門店的社群就能為我所用;第三,一定要選擇有本地化IP能力的門店;第四,一定要有一支專業團隊,能夠為門店老闆賦能。(作者:劉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