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2019年,普通用戶發表了一篇名為“李晨范冰冰”的文章,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其中提到了李晨送給眾多前女友李小璐等同樣的心形石頭,稱是偶然間拾得,寓意美好而深遠,最終成功獲得女方歡心,文中還提到李晨插刀印小天、當時的女朋友范冰冰出事後,李晨選擇無視、躲避、觀望等非擔當的行為,作者直接評論評論了李晨“渣男”、“背叛”、“插刀青年”、“虛偽”等。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此文一發,迅速熱爆各類社交媒體,成為熱門話題。李晨認為此文發佈並傳播虛假不實內容,為吸引眼球編造謠言,使自己遭受輿論壓力,被公眾誤解,名譽受到很大損害,因此狀告發文者及轉發者。經法院受理並審判後,認為被告轉發文章並無明顯不當,被告只是轉載發佈者的,亦不存在損害李晨名譽權的主觀惡意,所以不構成侵權。但此前,三位撰文發佈者則被判侵權,賠錢且公開向李晨道歉30天。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判決一出,眾多網友、吃瓜看客,更是興致勃勃,繼續圍觀,紛紛在李晨微博下留言,且清一色的內容為冷嘲熱諷、幸災樂禍的言辭。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李晨被人“落井下石”?小編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01

大眾對明星的要求越來越高

1997年,李晨19歲,剛剛考入藝術學院,還沒有開始系統的表演學習,校園青春劇《十七歲不哭》開始選角中,李晨在數千人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飾演男主角簡寧,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此後一直表現中規中矩,並無什麼可圈可點的作品與人物塑造。本來低調無錯,但是李晨卻高調地與范冰冰談了一場戀愛,經傳聞他因女方而獲得更大流量,更多資源,不僅完成了自編自導的處女電影,還做客炙手可熱的綜藝真人秀節目,擔任常駐嘉賓。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可是,在這中間的表現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沒有體現出演技、高情商,倒是一些生澀的搞笑和僵硬偏假的忠厚人設,讓部分觀眾缺失了對他的認可。本來,演員作為公眾人物,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在演藝事業逐漸發達的當今社會,對演員顏值、演技、情商、擔當、人品等等要求越來越高,被觀眾不喜歡也是大有人在,被大部分觀眾不喜歡的也是客觀存在的,而李晨不幸成為其中一人。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02

傳聞言之鑿鑿,“渣男”形象根深蒂固

李晨狀告的文章,因為圖文並茂,羅列“證據”素材詳盡,總結歸納精準,論證論據形成完美閉環,所以,轉發量空前,讀者無數,評論者更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大家看了文章,自然對其中的內容有一定的接受和認同,並對李晨不利印象的強化,所以,當李晨敗訴後,很多人第一時間來到李晨的微博下面留言,幸災樂禍,也就不足為奇。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03

打官司——敗訴——名譽進一步受損,陷入一種無解的死循環

李晨自認為名譽受損而狀告博主及轉發者,但是法院判決卻判了李晨敗訴,在普通人的眼裡,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博文真實可信,裡面對李晨的各種描述、評價是有事實依據的。所以,李晨的名譽進一步受損,這就像一個死循環一樣,一步一步,永無窮盡,無限循環,倒是狂歡了看客。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在媒體發達的今日,個人發表觀點、表達情緒愈發的方便、多元且能得到更多的回應,但是,還是請大家一定要恪守原則,不傳謠、不信謠,善意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莫做網絡暴力的助推者。


李晨名譽權案敗訴 為何引發眾人“群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