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老家,親手種下的櫻桃樹

總覺得想寫點什麼……

清明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眼前的景象,浮現在腦海中總有一些若隱若現的東西,一時也說不清究竟自己想起來什麼?感情湧動著,難道不是想起了什麼,是很多難以忘懷的東西,勾起了自己回憶?也或許是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回憶?談起老家,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那山、那水、那事、那人……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本是一個性情中人,清明難免傷懷,迂腐了,呵呵。不過畢竟是老家,那個山清水秀育人的地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逢清明時節這首唐朝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便會被人們憶起,人們總會想起早已離開的親人,心中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今年的清明那天,陽光明媚,心情也隨之明媚了!

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生命的綻放

喜歡文學,然而畢竟是門外客。好自由奔放,無拘無束,畢竟十二生肖和個性相符還是有道理的,哈哈。喜歡不拘一格,喜歡魯迅的“拿來主義”,然終究不是正道,不倫不類權作信筆塗鴉,哈哈!一路走來,踏青祭祖……

清明祭祖弔古人,踏青回鄉聞親音;

世事浮沉鳥鳴澗,頓感自我似俗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斜暉脈脈水悠悠;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祭祖先,是為了事活人,使活著的人道德醇厚,孔子關心的是喪葬問題,看重的卻是現實世界。忙於世俗,時間自然是少了,但每年的清明,一定要求帶上孩子,回鄉祭祖,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熟悉的老家

父親和我同行,為婆婆爺爺的墳前填上一點土,看著點點的白色野花,心裡很平靜,時隔多年,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是何時離開的!這終究也是好事,迴歸自然……也想起來婆婆那和藹的面容,點點滴滴,很多的溫馨和笑語……

父親對婆婆的感情很深,深到作為一個成年的兒子都無法理解的地步。婆婆是舊社會的童養媳,而今都已成為一種陌生的歷史。自我記事起,父親都深愛著他的母親,知道婆婆去世的那天,我正上班,當時哽咽,不顧顏面、來不及走出教室就嗚嗚大哭,這是父親把這個消息第一個告訴了他的兒子。如今,也身為父親了,無論何時,有責任把這份感情一代一代傳下去……

淳樸的感情,自然的流露……

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魅力老家

仰望遠山,已感受到生命的綠色,一個偉大的母親和父親,一代令人欽佩的淳樸農民,不是偉人,但我還是想起了那篇偉人的《祭母文》。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親, 她突然之間就過世了。

她享年五十三歲, 曾生下過七個子女。

……

看著父親剷土勞累的情形,他的面容是微笑著的,他笑著看他的孫子在認真的燒著紙……

我讓他坐下好好歇歇,我懂了父親微笑著的原因,那是心靈的一份慰藉:因為對於自己父母的那份感情,他做到了……

當很多的人想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父親不懂這些,但他沒有什麼遺憾,所以微笑著……

看著兒子烤得紅紅的臉燒紙的情景,我懂了人生,珍惜就是幸福……

願每年清明節都是一個豔陽天!

回了趟老家,思緒紛飛……

心曠神怡

-作者-

楓林,楓林詩苑原創作者,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ID:xuehuiwangji5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