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曾做直轄市幾十年,如今卻距離直轄漸行漸遠。

青島自從設市以來就是直轄市(清末稱特別市、民國又稱院轄市),至民末期間是八大直轄市之一。可以說青島從誕生到解放前一共當了幾十年的直轄市,在1949年之前已經是一線城市。

青島曾做直轄市幾十年,如今卻距離直轄漸行漸遠。

隨著新中國成立,青島被劃入山東省。作為當時的重點資源集散城市,大批科研機構、大學、技術人才遷往大小三線,城市競爭力嚴重削弱,短短几年時間從一線淪落為二線中下游城市。很多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的人,一向喜歡說膠東誤魯,事實上膠東自古比魯中魯西富庶,近幾十年來犧牲掉很多自有資源去支援山東的建設,青島更是山東各市物資和中高端人才輸出第一大市。雖然九十年代青島成為計劃單列市,並且副省級身份與省會濟南相同,但是自主權較過去依然低了很多。

青島曾做直轄市幾十年,如今卻距離直轄漸行漸遠。

比如近年來山東開啟強省會戰略,中國銀行山東總行從青島被搬去了濟南,青島港也被劃入山東港口集團,管轄權從青島變為濟南,青島港董事長等高管集體辭職;青島的名校校區模式被迫暫緩,新建高校名額以濟南優先……類似事件不僅發生在青島,幾乎省內兄弟城市都在切割優質資源輸血濟南,比如恆豐銀行總行也從煙臺遷址濟南,萊蕪更是全市併入濟南。至於GDP分攤水分就更不用說了,濟南周邊城市都是擠水分重災區,而青島也削減千億。

青島曾做直轄市幾十年,如今卻距離直轄漸行漸遠。

青島在齊魯大地當了一百多年的龍頭,當地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城市能有和省級平行的管理權限以及發展機遇,這倒無可厚非。不過坊間關於青島直轄的傳聞已有二十多年,而現實卻離直轄越來越遠。這其實跟城市本身發展現狀沒什麼關係,而是如今這個城市格局之下,新設直轄市的必要性已經越來越小,說直觀點就是沒有新設直轄市的意義。因此深圳、青島、大連、廈門這些坊間呼聲最高的計劃單列市們大概率也將繼續作為各自省份的組成部分保留下去。至於強省會模式之下如何保全自己,全靠青島自己的運氣和造化了。否則任何優質資產都可能被剝離出去,那樣有再大能耐也難以一飛沖天。

青島曾做直轄市幾十年,如今卻距離直轄漸行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