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時間有限、學習壓力大,還有必要深度學習文言文嗎?

小緣語文


文言文,若為應對高考,學到時代背景、詞句語法、文學文化常識熟記,已經差不多了。

不過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不同文章不同讀法。高考原文多為歷史及諸子散文,二者所佔比重差不多,所以對兩者需要認真分析。歷史散文多講故事,內容上好理解,聯繫歷史、上下文,時代背景比較不難掌握,適合泛讀,能讀多少讀多少,不拘前四史,《戰國策》《左傳》甚至《明史》,讀多了,人物,關係,事件,都有個大概的認知,做題心裡有底。

諸子散文合適精讀。韓愈文章什麼風格,柳宗元文字怎樣犀利、嚴密中帶著幽明純淨。都有結合文章句子一一分析。

宋人的文風又如何區別於唐代散文家,都是需要明瞭的,不是為了答一道兩道題,是全面、提綱挈領掌握古代散文特點。

其次,不同文章相同讀法。這個怎麼講?就是要打破詩詞和散文的界限,對唐人詩歌散文聯繫起來讀,在相同的背景下,考量人物經歷,情感情緒,一首《念奴嬌》《赤壁賦》聯繫著讀,就知蘇東坡之文章中寄予的情懷,明白他不是個放不下的人,對於人生不平,他會“一尊還酹江月”他會“”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讀韓愈的文章《論佛骨表》可結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來讀,一代文學宗師,到底經歷了什麼?受到什麼思想的影響?都要適當關注。

什麼是深入,找到好的方法,橫向聯繫,縱向融會,都是你,不用太用力。而一旦方法不當,怎麼用力都覺得不夠,不深入,所以,思考最重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以上拋磚,希望同學儘快進入狀態,在學中思,在思中學,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方得最上乘功夫!



弘文學堂


你的問題提的問題很是理性,能夠意識到“高中學習時間有限、學習壓力大”。

不過,正是因為“學習時間有限、學習壓力大”,作為學生來說,從高考的角度考慮,還是少做些對成績的提高沒有太多幫助的事情,或者說,少做些得不償失的事情。

高中對文言文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平時的學習,能夠滿足高考的需要就行,沒必要拿著一些古文書進行太深入的研究。

這其實是一個尺度把握和學科平衡的問題。深度研究文言文固然對語文的學習有幫助,但高中對文言文的考察分值也有限,進行過多的研究也沒必要;況且,在語文上投入太多的時間,對其他學科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功利一些說,高中生在安排學習的時候,得研究怎麼能夠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也就是怎麼樣做能最有利於成績的提高,不要過於依賴興趣等。


張世傑大物理


不知你說的深入是什麼程度的深入?如果是應付高考,完全有必要深入一點地學習文言文,因為在深入的過程中,會帶動很多的知識點,高中的文史哲都涉及到了,畢竟需要融會貫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