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給高考失利的考生一句話?

翟睿的不二家


高中三年,相信廣大考生已經灌下了太多的雞湯,再來點雞湯的話都未必超過你的高考作文。思來想去,給你一句什麼話呢?——“飢來吃飯倦來眠”!就是這句話!

一、“龍場悟道”自此始。

明武宗1506年冬,三十五歲的王陽明因言獲刑,得罪了大宦官劉瑾,捱了四十庭杖,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本來意氣風發當打之年,難道職業生涯就此結束?王陽明心有不甘,然而不知要面對接下來的多少個漫漫長夜,實乃當頭棒喝。

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在官場已然銷聲匿跡的人,會鹹魚翻身,或王者歸來。然而正是堅貞與執著的聖人信仰,讓王陽明在艱難困苦之中看到上蒼遺留給他的一線之光。於是王陽明就循著這“救命的稻草”,找到了心外無物、致良知、知行合一這三個宇宙至理,成為“儒門四聖”中最後一位大賢,同時為後人點燃一束暗夜的燭火。

故而,“不拋棄,不放棄”,終點也能是新的起點,彎路未必不是捷徑。

二、“盡無力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宿命,大家也都知道,這是大詞人蘇軾在《遊褒禪山記》裡闡明的人生感悟。然而比起他的詩詞,蘇軾本人的經歷更是遺留給我們的最大的精神財富。

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遭人構陷,被貶湖北黃州;1094年,因新黨執政,被貶廣東惠州;1097年,又被貶往海南儋州。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乃至最終客逝江蘇常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還能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快意瀟灑。

所以高考失利,也不必發愁啊!人生比不得,不到“蓋棺定論”,誰能否定自己的一生。

三、“恐勝喜,憂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

這是中醫裡的情志療法,看似無關,卻可能在你心情不暢的時候給你一點啟發。五行生剋可以代指情緒,在心理學上有科學的解釋。什麼意思呢?人的行為受到情志的影響,換句話說,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當你處於一種百思不得其解以及憂憤難耐的時候,不妨轉憂思為動力,化鬱悶為篤行,聽聽放鬆的音樂,看看歷史規律的文章,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了,眼下便沒有那麼難了!

總之,“飢來吃飯倦來眠”這句話,不是調侃,而是境界。不是讓你忘記恥辱,而是放下恥辱,做真正有幫助有建設性的事情。“危機意味著轉機”,希望你能振奮起來,先不要給自己量化的目標,而是先保證自己能沉下心來做事。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就先別想,先行動起來,前面的路會逐漸明朗。“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相信你能走出困境,從精神上站立起來!


阿奇文化


人生萬條道,千萬莫犯“傻”

又是一年高考季,有喜有憂又有悲。學子同擠一條路,必有落榜不中人。只是誰也不願是自己,這個誰都理解。重要的是看開放鬆,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人,只要盡心努力就好。而不能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壓力山大,從此沉淪,甚至無顏見人,輕生逃避。每年高考及乎都有尋短的悲劇發生,去年我們這就有一位跳樓輕生,引起與論轟動,這是傻的不能再傻的愚蠢。

首先從個人角度說,可複習在考。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負有心人。正值年輕學習季,不懼鐵棒磨成針。

再者,生存之路萬千條,哪條不能出狀元?沒上大學有的是,又有哪個無生存?致富典型有的是,日子過的都滋潤。退一萬步說,靠誠實勞動不一定就混的不如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勤勞處處有黃金。人的生命僅一次,何必尋短避責任?

其三,父母生養不容易,何必再傷二老心。打是愛罵是親,哪個父母有假心?生在家中是皇帝(皇姑),二老苦累稱天論。兒女不把恩情報,世上咋能稱為人?知恩不報非君子,養老送終是責任。捫心自問:能逃避嗎?

其四,也要告慰父母,也要同樣看開。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持無所謂態度,對孩子少蠻怨,多安慰勸解,儘可能緩解減少孩子的精神壓力。孩子正處人生學習階段,讓孩子不誤學齡,有學可上就可視為責任到了,別攀比提過高額外要求,要真正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什夫


失利只是一時,失去努力的信心就是一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