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完全由職稱的高低來決定,你覺得公平嗎?為什麼?

東風吹戰鼓擂TLP


首先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並不是完全由職稱的高低來決定的,這個問題前面的很多答主都提到過了,此不贅述。我覺得目前來說由職稱決定一部分工資的高低還是公平的。

大家之所以對職稱有很多不滿,並不是不滿意職稱制度本身,而是不滿意職稱評定過程中出現的亂象。的確,有很多人評上高級教師,卻名不副實,比如和我一起畢業的一個同學,他在教育局工作,可是人家比我這個一線教師還早評上高級。至於評職稱要求的各種證書,不知道人家是通過什麼途徑得到的,而我自己的各種獎勵、榮譽,天地良心都是我辛辛苦苦幹工作換來的,就是這樣,我還算是我們學校評高級比較早的呢!不過,就一線教師而言,我覺得絕大多數情況下,能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還是優秀的,他們一般是敬業負責、教學成績優異的。

職稱評定指標少,要求條件苛刻,尤其是要有各種獎勵、榮譽,這不是普通老師能輕易得到的,老師們為了競爭往往傷了感情。雖說,職稱只和工資中的一部分掛鉤,但是同等情況下的兩位老師,如果一個先評、一個後評,剛開始可能差距不大,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兩個人的工資會越差越多,這也是老師們為什麼這麼在意職稱的原因之一。

現在,有很多人呼籲取消職稱制度,一方面這是不現實的,因為就像我們說高考一樣,雖說它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目前來說它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同樣的道理,目前還沒有一項制度可以取代職稱評定製度,能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做到完全公平。無論怎樣量化,只要有人為因素在裡面,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公正。另一方面,國家政策沒有這樣的規定,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只是有規定“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其實,這對廣大教師而言已經是福音了,說明沉痾積久,有關部門要有動作,施行改革。

與其整天抱怨職稱評定製度不公平,還不如認真工作,爭取早點得到評定資格;與其做無謂的爭論,不如靜待佳音,期待更完善的制度早日出臺。


道道快談


看看我現在的情況吧,對比一下。

我現在的現金工資是7600左右吧。我是中學一級,比我少三年工齡的高級老師會比我高400-500左右,加起所有補貼,他們會比我高出1000一個月,就是說,他們不用幹,努力也好,勤快也好,一個月就可以比我多拿1000。

而比我大十年的一級老師大約是8500或者多一點,現金多1000,總收入一個月就可以多出1500或者更多,而如果比我大十年但又是高級的老師,收入在9000現金左右,那所有收入加起來比我多2000-2500。

那如果往下推,比我小十年還是二級的老師,那肯定就是5000左右的現金收入了。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大到你不敢相信,現金工資都相差近5000,總收入可能一個月就相差6000或更多。

我們不是不想升高級或者升不了高級,而是升高級的條件年年在變,明明我們已經夠條件了,交了評審費,完全沒有原因的基礎上,他們收了錢就是不讓你過,你也真沒辦法,這種是殺死人的差距。以前一直在提同工同酬,後來貌似實現了,但是現在比以前相差更大,最高最低相差近一半。你讓年輕人哪來的熱情做事。其實最高和最低相差一兩千就好了,沒必要把差距拉得那麼大,但沒辦法,做領導的都想自己工資高得飛起,就是要把這差距拉大。你說平均分配公平還是按勞動分配公平,平均分配最少都還有點公平性,如果按勞分配,但勞動量是行政領導記錄的,他們又會把自己的功勞記得很大,又來拉開差距,還做很多沒用的功夫。要公平,其實你上夠了自己的課時就應該拿到平均數,差距主要表現在工齡上體現一千幾百元就夠了,其它完全可以免。可惜他們時刻就想著坑錢,卻沒人來管。


教你孩子學英語


當前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完全由職稱的高低來決定,當然是不公平的。可以說,在廣大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職稱的高低是左右老師工資高低的唯一渠道。

下面,小徐老師用數據來說明一下,職稱造成教師的工資差異有多大。

一、同學歷,同時參加工作的老師職稱晉升的早晚造成老師間的薪級工資差異。

在教師行業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同學歷同時進入教育系統的兩個老師雖然同樣在學校幹了同樣的工作,幹了同樣的年數,甚至教學成績也相當,但是就因為晚晉升一年或者幾年,而使薪級工資產生差距。

例如,1999年專科畢業的兩個同事,一個是2008年過的一級職稱,一個是2009年過的一級職稱,就差這一年,薪級一個是“24級”一個“25級”,工資每月相差90多元。這讓晚晉升一年職稱的老師一直心裡不痛快,因此他們在單位所做的貢獻是一樣的,就因為他錯過了一年評職稱,就造成工資上的差異,確實讓人心裡想不通。

二、更大的差距在於不同職稱之間的差距,即使同學歷同時進入教育系統,就因為職級處於不同級別,就會造成工資上的巨大差距。

例如,我校98年畢業的本科兩個教師,2002年同時評為二級教師,2008年一個評上一級職稱,一個沒有評上,後來因為職稱實行限額制,之後的十年,學校沒有晉升一級職稱的名額了,因此這兩個老師,雖然學歷一樣,任職年限也一樣,而且在學校都是教學骨幹,但是卻拿著相差巨大的工資。

如下圖所示,兩人的職稱一個是專技十級,薪級“25級”;一個是專技十二級,薪級“22級”。
然後,我們按照最新教師基本工資標準表一對照工資數,僅基本工資就相差:2007+1686-(1797+1413)=483元。如下圖所示:

一級職稱,每月相差近500,這極大的打擊了職稱受限的廣大老師的積極性。

三、比相差一級職稱更大工資差距的是相差兩級職稱的老師,2008年之前,職稱還沒有實行限額制,那時候很多中師畢業老師都抓住機會過了高級職稱,而後來的大專、本科畢業的老師在崗幹了三十多年了依然是二級職稱或一級職稱,高級職稱十年沒有名額,而每次調資都以職稱高低來調,造成差距越拉越大。

目前,我校二級職稱,二三十年的教齡,也就只能拿到3500-3700元錢的工資,而高級職稱,三十教齡的老師,工資卻可以拿到4700-5000多,工資數額相差1200-1500多元,而且後來這些沒有晉升名額的老師無論從學歷還是從能力、成績都絲毫不比老教師差,就因為職稱沒有名額了,他們就只能拿低工資,試問這公平嗎?


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是極大的打擊了教師工作積極性,是大大降低了教師職業吸引力的。

因此,總的來說,中小學教師工資由職稱高低決定,極不公平,體現在:

1、職稱評聘並不是公平競爭,前面評的人有名額晉了,後面的人沒有名額,教學能力,學歷再高也晉不了,因此極不公平。

2、同工不同酬,極不公平。

教師職業,大家在學校裡同樣的課時,同樣傳授給孩子知識,同樣保學生升學,特別是同科之間,工作量相同,教學成績相同,卻掙相差巨大的工資,這是不公平的。

3、我們國家一直提倡按勞分配,能者多得,但是以職稱高低來決定老師工資高低,完全割裂了與老師的工作量,工作能力等上面的差異,這有備於我國按勞分配製度,是極大的不公平。

綜上所述,小徐老師並不反對老師因工作量或工作能力而造成的工資差異,但是用和工作量、工作能力不相匹配的職稱來決定教師們之間的工資差距,我認為這是世間最大的不公平。


指尖教育帝國


我想題主過分強調職稱對中小學教師工資的影響,事實上不可能工資完全由職稱的高低來決定的。甚至有不少學校儘量減少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做到優質優酬和多勞多得。

一、誤解了職稱對中小學教師的影響。一般地教師工資跟職稱相關的主要是崗位工資,這個影響不少,比如高級七級崗2773比中級八級崗2440元多333元。還能影響的項目是佔績效工資70%的基礎性績效。我們有時說高級教師比一級教師工資高1000多元,其實很多是由於高級教師年紀大,工齡長,薪級工資高,然後再和職稱共同作用才形成較大差距,而不是隻有職稱的作用。

二、學校在採用各種措施減輕職稱對工資的影響。比如有的學校釆用課時工資,價格就不分職稱,只根據教學效果開決定課時單價,做到優質優酬。然後也根據工作量來計算課時費,多勞多得,沒上課就沒收入,拿不回自己所扣的30%獎勵性績效工資。對班主任有專門考核發放班主任津貼,對教學、教研優秀的重獎。從而使不少中級職稱老師收入超過高級教師。

職稱對收入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這可以激勵老師們積極工作,多出成績,從而獲得高一級職稱。當然我們不否認職稱評審中的一些不公正現象。

估計大部分老師都希望取消職稱對工資的影響,你贊成取消職稱以及取消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題主說,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完全由職稱的高低來決定,這是不切實際的。

但職稱的高低對工資的影響,確實也不小!

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主要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10%教護工資、績效工資(基礎性和獎勵性)、其他津貼(艱邊、鄉鎮、教齡等津貼)幾部分組成。

它們與職稱的關係大致如下:

1、崗位工資。它主要是由教師職稱高低及所聘職稱的檔位高低決定的。如從高到低,副高級分5、6、7檔,中級(一級)分8、9、10檔,初級(二級、三級)分11、12檔。它們之間的工資差別相對較大。這一項也是職稱對工資影響最大的。也許,題主說"教師的工資完全由職稱高低決定",主要是基於這項而言的吧。

2、薪級工資,以級教齡津貼等,它們主要由教師的教齡、資歷等來決定的。與教師職稱基本沒什麼關係。而鄉鎮教師補貼(指鄉鎮教師),完全是按人頭統一標準發放的。

3、績效工資、10%教護津貼、艱邊津貼等,以及一年一次的調級(普調)工資,它們是按教師基本工資的比例來上調的,與職稱高低存在一定關係。比如,"三味"所在地,在2017年的艱邊津貼調級中,初級職稱為35元/月,中級為45元/月,而高級教師為50元/月。

也就是說,這些項目的工資與職稱高低存在間接關係。

不知網友們所在地,是否也如此呢?


三味聊教育


我個人認為,現行教師工資完全由職稱決定,有不公之處。

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老師的職稱與個人能力和工作成績是相稱的,所取得的報酬,也是與職稱對等的。

但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職稱高的老師,工作是不稱職的。他們站崗不履職,出工不出力。再加上,職稱評聘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亂象,所以才導致了眾多老師對職稱的“愛之深,恨之切”。

當然,完全取消職稱,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行的。唯有真刀真槍地進行改革,才能消眾人之怨。

我個人認為,如果能把喊了多少年的績效工資改革真正落實到地,加大績效權重,適當減少職稱權重,這樣既能體現老師真實的工作成績,又能減少唯職稱論工資的弊端,倒是可行的。

不過,績效工資應另有所出,決不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否則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不知各位看官,有何看法?請賜教!



教育經典擷粹


我覺得不公平!要有點差距但1000元差距太大,200,30O吧很合適!因為每個學校先上的首先是學校領導,我們不否認他們的教學能力,但真真擔當責任吃苦的還是一線教師!再者是有關係,很會鑽捧送者,教學本事一般但他們有那方面的長處也很容易上。有的教師只知道埋頭苦幹,對領導有時不看場面當眾頂撞非常掃人面子的人很難上∴…甚至不少評高職的文憑學歷論文上都作假!而大家心知肚明誰也不願意伸出個大拇指來的?評職是教育戰線的腐敗之源嚴重影響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我說這些話很多憑關係上的會罵我的。但這是事實,請醍醒吧!


竹林叟225


這個提問直接是胡說八道,故意帶偏節奏呢。

教師的工資分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三部分。而崗位工資就是職稱工資。而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正高是沒希望的,最高也就五級而已。最低的十三級1390和最高五級2670之間差距是1280元。而反過來看薪級工資,這是和我們的教齡密切相關的,而採用工齡計算要比採用教齡算可以佔至少兩年便宜。而薪級工資最低是215元,而我們大多數人能達到的級別是40級,標準是2903元,差距直接是2688元。至於績效,那與各地經濟發展有關,眾多地方發的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用具體數據比較,真正影響工資好低的應該是薪級工資,而非職稱工資。說是職稱工資起決定作用,那是胡說八道!

實際上,除過極個別極端情況外,絕大多數同年畢業於同一檔次的老師之間,崗位工資檔次間很難超過三檔,比如一箇中一八檔,一個副高五檔。假如就按這個來計算,實際兩人工資只差720元而已。如果八級的這個任職一級時間長,薪級還會比副高的高一二級。

反過來,假如職稱一樣,教齡差十年呢?比如,同為高級,但一個比另一個早參加工作十年,以最高40級2903元和30級1860元之間差距算,那直接就是1043元。

所以說,教師之間工資的差距,那是職稱和教齡(工齡)都有較大差距造成的,而根本不是職稱起了決定作用。當你要職稱沒職稱要工齡沒工齡,憑啥和別人比?

作為老師,我們可以據理力爭,但絕對不能胡說八道!


細心自說自話


一個愛心人士

7小時前 · 三農領域創作者

我們這裡鄉鎮教師工資月薪10000的都有許多,很多教師到手工資4500,如果是算扣五險一金前的工資,快7000了。同鄉鎮公務員工資才2900(含車補下鄉費),鎮政府事業編工作人員才2300(含車補下鄉費)。就這樣,教師還組織起來鬧事,要求車補,下鄉費,要求年終獎3萬。

對比,我只能說,世風日下,教師越來越貪財,所以教育出來的學生也越來越貪財。某些老師曾經在課堂上罵別人,那麼窮,還好意思來上課。

每年寒暑假,教師都會有組織,有計劃的在網上發帖要求加工資。他們恨不得自己月薪5萬,每年休假6個月。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60294699548410371/?iid=63437588967&app=news_article×tamp=1550748123&group_id=6660294699548410371 請關注我,看我評論得真相。


火星水庫農民工


說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完全由職稱決定顯然有失偏頗,容易被人揪住字眼,罵你睜著眼睛說瞎話,但其實不可否認的是,決定工資高低的確實是職稱而不是其他什麼別的工資!

來看教師工資的基本構成情況:

  • 1.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
  • 2.10%教護工資(基本工資x10%);
  • 3.績效工資(70%基礎性績效+30%獎勵性績效);
  • 4.教齡津貼(5年以下3元/月;5~10年5元/月;10~15年7元/月;15年以上10元/月);
  • 5.其他津補貼。

必須承認,第4和第5項與職稱沒有關係。所以,說工資完全由職稱決定,表達不嚴謹。

  • 但是,看第4項教齡津貼,它的差距能起決定作用嗎?第5項其他津補貼同一學校的教師基本統一標準發放,有區別嗎?
  • 回到第1項基本工資,這是產生差距的源頭。先看崗位工資,以中級十級與副高七級計,前者1600/月,後者2200/月,相差620/月。
  • 再看薪級工資,這一塊主要以工齡計算,但是套改的起點不一樣啊,中級起點是9級,副高起點是16級,它們之間又是幾百塊的差距。
  • 看第2項,這兩項加在一起乘10%,差距又是一百多。
  • 第3項績效工資的差距仍然很大,中級與高級約差5000/年;初級與高級則有10000/年以上。
所以說工資高低由職稱高低決定並不為過!如果再算上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滾動工資,差距只會更大。

因此,職稱工資廣受非議。原因在於:

  • 1.職稱評審並不完全公平公正;

  • 2.職稱終身制讓一部分評上者能夠拿錢不出力;
  • 3.對於教齡的尊重沒有應有的體現。
如何解決不平衡的矛盾?兩條腿走路。把教齡工資提上來,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取一個平衡值。但同時加大考核力度,讓混日子的日子難過,讓年輕有為的提前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