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文/書香門第

1

搬家那晚,才發現家裡竟有蚊子、蒼蠅、飛絮來訪,這麼高的樓層,這些不速之客竟也不辭辛苦,看來還是要做紗窗拒之於門外。

全家一商量,遂決定由我再上省城,把這件事搞定。

“這次不如帶爸媽去,他們還沒坐過火車呢,媽媽暈車,坐火車不暈!”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我被自己忽然冒出的念頭嚇了一跳,心裡替自己捏了把汗。

清楚的知道,如果帶著他們二老,這趟行程將會面臨多大的困難。

媽媽今年81歲,疾病纏身。

去年冬天住過院,入院診斷一欄中寫著:2級高血壓病(很高危),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心功能Ⅱ—Ⅲ,肺部感染,腦梗塞後遺症。出院診斷除了上述病症外,還多了一項,低鉀血癥。

醫生沒有寫錯,媽媽的病都是治不好的病。

除了上述病症之外,媽還腿疼,跑不了遠路。

她還特別能忍,胳膊摔斷時,哼都不哼一聲。

所以堅強掩蓋了她的真實病情

。不少鄰居也當我媽是個健康的人。

爸爸82歲,重度耳聾,眼睛也不太好使。情商低,性格跟《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差不多。

一個腦梗後遺症,一個聾子。還有一大包必帶的行李。

從小就習慣了一有好東西要跟媽媽分享。

這次在省城安了一個新家,自然也要帶媽媽去看看。

媽媽也很期待去看望老么兒的新房子。所以我一打電話問她跟不跟我去南京時,她立即說,去!

前幾年我們兄妹幾家帶著爸媽自駕遊以後,媽媽幾乎就不願意出遠門了,象歌中唱的那樣,媽媽真的是“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了。

這次既然媽媽想,我就不想拖,還是早點完成她的心願。

所以我幾乎沒有糾結,便下了決心。

2

去的那天,爸爸媽媽象孩子似的,很興奮。

下午兩點多媽媽早早的就催爸爸下樓等。

我開會拖了時間,三點回家接他們,上了車,媽媽就向我告狀,“你爸逸當呢,還不著急,……,只有你早點去等火車,人家火車不會等你的!”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到了火車站,距發車已剩半小時,我讓爸媽在入口處下車。我去停好車然後跑步去取票,爸爸遠遠地指著我焦急地責怪,“你到現在才買票!”

之前我在網上已訂好了火車票,爸不懂,我也來不及跟他解釋,跟他說話費勁。

等拿了票,帶著他們急急忙忙過了安檢,上了2樓,還好,還沒開始檢票。上火車也一切順利。

火車開後,媽媽挺安祥,好奇的打量著一切,我提著的心稍稍放下一點點。

3

爸媽沒坐過火車,更沒乘過地鐵了。

下了火車,帶他們去趁地鐵。從火車站出口到地鐵口中間有一段路頗長。

隨著人流,我左手拎著大包,大包裡裝著兩條小被子和草蓆;右手攙著媽媽;背後揹著一個塞得鼓鼓囊囊的小包,裡面裝著媽媽的換洗衣服,藥盒子等雜物。

爸爸揹著自己的包,手上拎著一個裝滿了熟食的盒子,跟在我們後面。

我拉著媽媽,媽媽也死死的拽著我的手指,扳得我生疼。

人一多,媽媽便有些亂。乘那臺階式的電梯,很膽怯,每次上的時候,我緊緊的抓著她,一齊站在電梯口,喊一聲,上!媽媽才敢果斷的跨出腳。

進地鐵檢票閘門時,爸爸媽媽沒見過這玩意兒,犯怵了。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我放開媽媽,騰出一隻手用塑料幣刷掃碼區,那兩扇擋板一分開,便指揮媽媽過;再刷第二個,指揮爸爸過;我殿後。

終於闖過一關。

我知道出地鐵口還有一關等著我。

果然,出地鐵口時,爸媽看著那攔路虎還是犯怵。

我鬆開媽媽的手,投一個塑料幣進閘口,門打開了,叫媽媽過,可媽媽發楞了,站在那裡不知所措,大聲喊爸爸過,爸爸盯著我不動。

我急得一下出了一身汗,再不過,我們就有一人出不去了!

我只好手忙腳亂的在那兩扇門關之前衝了過去。然後準備隔著閘門投幣讓他們過,可站在對面投幣,人在閘門感應區內,那門打不開。

我一時傻了眼,站在那兒非常尷尬。

周圍的人都在朝我們看,幸好這時服務人員來了,接過塑料幣,叫我退後,閘門開了,爸媽慌里慌張的魚貫而過。

餘一個塑料幣,一臉歉意的遞給了服務員,那人一臉的嫌棄。

我象農民工似的,艱難的揹著小包,拎著大包,攙著媽媽,在昏黃的暮色中出了地鐵口。

4

臨要下臺階時,我正要鬆一口氣,下臺階過了馬路,我們就可以打車,兩三里路就到家了。

這口氣還沒松到底,就聽走在後面的爸爸“啊——喲”一聲,沒等我回頭,就見爸爸從我左後側的臺階上滾了下去,我頭腦“轟”的一聲,嚇傻了。

我知道即便放下包和媽媽,衝過去,也來不及拉爸爸了。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一直重點保護媽媽,未曾想到爸爸也需要保護。

那臺階有六七級,垂直高度一米多,我站在那兒,只能眼睜睜看著老爸,象電影裡的慢鏡頭似的,一直滾到臺階下的路上,雪白的頭髮在暮色中醒目特別刺目。爸爸屁股著地後,頭朝後“咚”地一聲栽向地面。

我這時回過神來,趕緊扔下包,衝到臺階下,旁邊有個小姑娘已先我一步扶起了爸爸,爸爸站起來後,揉揉頭,又驚又悔道:“呃,死人,沒看到這兒有臺階!”

天已擦黑,爸眼色不好沒看到臺階,一腳踩空了。

看到爸爸能說話,我心裡稍稍放了心,摸摸他的頭問,沒事吧,聾老爸竟聽見了,說,沒事。幸好爸爸天天鍛鍊身體,才經摔。

5

到了新家,我一放下行李,便趕緊做晚飯。

爸媽邊參觀邊點頭。

女兒責怪我從火車站沒直接打車。太冒險了!

我沒吃完飯,媽便吵著要洗澡,我衝她嚷嚷了兩聲:不能等我吃好了啊?媽媽咧開只剩兩顆牙的豁嘴,縮著頭淡笑了兩聲。

爸爸吵著要睡覺,一到晚上九點,是他雷打不動的睡覺時間,爸的生活象鐘擺般規律。趕緊三扒兩咽吃完,給他們放水,鋪床。

媽不願意和爸睡一張床,寧願睡沙發,幸好我早有準備,背了兩條被子來。當晚安頓下二老,我累得也快趴下了。

第二天問爸媽可願意出去玩,二人一致說不玩。昨晚地鐵驚魂,已把爸媽對大城市的所有美好的想象,給沖淡了。

爸爸精神仍不錯,吃早飯時,問這裡是不是離燕子嘰不遠,他竟記得30歲那年,當兵期間同幾個戰友來過燕子嘰玩過,

他說那時這裡到處是農田,然後看我一眼笑道,那時還沒有你呢!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我吃驚不小,老爸竟在半個世紀前就來過南京!

媽媽歇到下午來了精神,我一再動員她跟我出去看看,哪怕就小區裡轉轉,媽媽動了心,跟我下樓,可才走過了一棟樓,她便不想走了,說腿疼。

我叫她坐在小區的椅子上等我們,帶著爸爸出了小區大門,到街上辦了幾件事。

過馬路緊緊拉著爸爸的手,老爸經昨晚一跌,已膽小多了。

6

第三天一早,我們便回程,打的上火車站,路上很堵,媽媽坐在出租車上很興奮,給司機講起了她16歲那年在上海唸書的故事,那時上海亂,我大舅舅很嚴厲,管她管得很緊,要求她一放了學便立即回家……

這是她在大城市生活過的唯一一段經歷,也是她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關於大城市的記憶。

冒險的孝心,帶著聾爸痴媽出遠門

上了火車,我怪她幹嘛跟人家司機講你的故事啊,人家又不感興趣!老媽篤定地說,他是我們那兒的人。我啼笑皆非,想搶白她,轉而一想,老媽大腦不好,我跟她爭什麼呢?

火車“笛——”的一聲長嘶,到站了。

總算把兩個可愛的殘疾人,毫髮無傷的帶回來了,我也終於把心從嗓子眼放回了肚裡。

著名軍旅作家周大新在《天黑得很慢》中寫道: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

在爸媽“天黑之前”,在他們尚且能走動時,帶他們到遠方,讓他們的詩和遠方,照亮他們的晚景,為他們的“天黑之前”增添些許色彩,即使冒險一次也是有意義的。

#2019年那些事兒# #情感寫作小能手# #頭條情感學院#

@書香門第8 ,一位985研究生媽媽,愛讀書,愛寫作。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或點贊,讓我知道你來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