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在古代中國封建王朝,靠暴力奪取政權的比如朱元璋建立的明帝國、劉邦建立的漢帝國,越王勾踐復國後的越國等等,打下天下後,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親族,手握重兵,一些人居功自傲,不服管束,已經功高蓋主,形成啦帝國的安全隱患,成為開國皇帝的心頭病。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解決這些心頭大患,這些開國皇帝一般使用兩種手段。

第一種是霹靂手段。這是這些帝王主要的手段,朱元璋就是這些人典型的代表,“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 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這是清朝學者趙翼對朱元璋的評價。這種評價雖有過激之 處,卻指出了朱元璋濫殺的事實。

另外一個就是劉邦。

劉邦殺起開國功臣,也是毫不手軟,先後殺了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他還對蕭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設法自汙聲名以解除疑心,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

另一種手段,比較溫和,但很少用,趙匡胤是代表。

細節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贅述了,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連哄帶嚇,讓這些新貴交出了手中兵權。這只是開始,其後也進行了多項改革。"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但是這兩個手段有個嚴重後遺症:帝國後期,國家武裝力量被嚴重削弱,民眾尚武精神減弱,致使有外敵入侵或者外族騷擾時,很難組織有效抵抗,帝國實力大不如以前,後代子孫積貧積弱,亡國滅種。

怎麼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就是千古難題,那麼多年過去了,許多的帝王艱難探索,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但這個問題在日本早就解決了。姑且叫“人質策略”。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日本在17世紀初結束了戰亂,大概是咱們明朝末年的時候。全國由幕府將軍統治,定都在江戶,即現在的東京。

幕府將軍面臨的難題,同中國帝王的一樣,就是怎麼統治這些能征慣戰、立下汗馬功勞的200多個諸侯。

結果是,日本平靜過了260多年,沒有任何叛亂,你翻看世界史,極少有國家經歷這麼長的和平。如果不是西方列強打斷,這種和平統治不知要延續多少年。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幕府採取的人質策略非常簡單,就是要求全國諸侯的妻子和長子,也就是繼承人,必須住在首都江戶。只有到諸侯死的時候,他在江戶長大的兒子才能回到地方繼任。

請記住,諸侯兒子從小在江戶長大。

諸侯本人每兩年來朝見一次,彙報工作情況,交一下兩年總結報告。

這個制度,簡直是小兒科,對不對,沒有啥啊。

可是時間放大來看,就了不得了。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現在,咱們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諸侯孩子送來時,是個小孩,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十年過去了,諸侯的妻子和孩子都住在首都,都成了東京出生的人,東京才是他們的故鄉。

他們就不再認為自己是人質了,已成為東京人了,繼承時間到了,就要到自己父親統治的地方接班了,然後,每兩年再回來一次,以此類推。

東京,是他的故鄉。造反的動機首先就沒有了。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東京人,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親朋好友都在這兒,然後,讓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帶著一群你不熟悉的人,造反,你幹嗎?就算你想幹,當地人對你也是陌生的,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他們打死也不幹。

幕府的將軍真是人性大師,當時,幕府還下了一道命令,只要不太過分,可以建大房子。

這是摸透了人性的政策。

諸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誰不願意讓兒子和老婆住得好一點啊。因為當時日本建築都是土木結構,經常發生火災,每家至少備了三套宅子換著住。

全國各地諸侯集中在東京住著,還會激發另一個效應,叫攀比心。

幕府時不時提出個工程項目,問有沒有人提供援助,大家都有虛榮心,互相開始攀比,大家搶著幹,顯示富有。

歷史記載,有個填海項目,本來一家就能幹,結果居然有30多個諸侯報名。為什麼?跟風攀比。都是鄰居,又都是一國之主,誰沒出錢,多丟人啊。

每兩年,諸侯要來朝拜一次。每當這個時候,就是炫耀和搞關係的最重要的時刻,一定要帶大量的金銀珠寶、家鄉特產,還要帶大量的隨從,這就耗費了大量的金錢,有些諸侯因此財政捉襟見肘,打仗就是打經濟實力,都耗光了,哪還有錢來造反呢?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咱們在重新回顧一下,幕府的人質策略有多麼高明:不打你、不罵你、不殺你,簡單到讓你的老婆兒子換個地方住,激發你的虛榮心、攀比心,耗費你的財力、精力,你就再也沒有能力反抗了。

兩桃殺三士的故事還記得麼?

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為避免發生禍患,晏子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他們設個局: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能得到桃子。

飛鳥盡,良弓藏,只能卸磨殺驢?不殺人,能不能解決這歷史難題?

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氣得拔劍指責兩人;兩人聽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自覺不如,羞愧難當自盡。

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感到羞恥,也自殺了,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這個故事同人質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人性大師設計的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