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昨天我們做了一個有獎競猜

用了一副圖

此圖是張良接受

老師黃石公賜書的畫面

恭喜我們的一位朋友

成功獲得了一個小紅包

未來還會有更多好玩的活動

獎品更加豐厚哦!

(想要什麼可以許願

說不定就有了)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言歸正題

這幅圖到底有哪裡不對勁呢

其實啊

一來張良當時已經是

一位敢於刺殺秦始皇的

高級刺客

圖中的年齡有些過小

二來當時還處在秦末

怎麼會出現這種成冊的書呢


教科書說漢蔡倫改良了造紙術

大家可能都誤以為漢開始

人們就用上了線裝書

另外張良又被普遍認為是漢人

所以不太熟悉歷史的同學

可能會鬧出這樣的誤會


在紙出現之前

人們主要書寫在簡牘和絹帛上

事實上紙在三國到兩晉時期

還沒有取代簡牘

到東晉才基本取代簡牘

而即使如此

六朝到唐代主要都是用的卷子本

唐後期出現了經摺裝書籍

後來才有蝴蝶裝、包背裝和線裝書

時間晚到宋元明時期

因此漢代不可能出現這種形制的書籍


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

剛才所說書籍各種形制

以後去博物館的時候

就能回答出來這種問題:

“爸爸,為什麼這些書長得不一樣?”


卷軸裝

是指將印頁按規格裱接後

使兩端粘接於圓木或其他棒材軸上

捲成束的裝幀方式

我們常說卷帙浩繁

其中的卷就是指卷軸

而十卷成一軼

意思就是說每十卷就裝在一個袋子裡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經摺裝

人們感覺捲起來看不方便

如果看閱卷軸裝書籍的中後部分

也要從頭打開

看完後還要再捲起

十分麻煩

於是就改進成為了經摺裝

經摺裝將一幅長卷

沿著文字版面的間隔中間

一反一正的摺疊起來

形成長方形的一疊

在首末兩頁上分別粘貼硬紙板或木板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蝴蝶裝

將印有文字的紙面朝裡對摺

再以中縫為準

把所有頁碼對齊

用糨糊粘貼在另一包背紙上

然後裁齊成書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因為又翻的時候會出現

翻一下有字

再翻一下沒字

再翻一下有字的情況

比如這樣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可以清楚看到

最中間是紙的背面

翻到那裡就沒有字了

所以就出現了包背裝

包背裝

和蝴蝶裝相反

將印有文字的紙面朝外對摺

再以中縫為準

把所有頁碼對齊

用糨糊粘貼在另一包背紙上

然後裁齊成書

下圖可看出它和蝴蝶裝的區別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所以包背裝最後的效果是這個樣子的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線裝書

出現的最後一種裝潢形式

裝訂的書線露在書外

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裝潢方式


張良拿著一本線裝書給劉邦講兵法?你在逗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