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五歲,出門別人見了都說乖,為什麼在家各種調皮,真是氣人?

魯妹


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讓很多爸媽頭疼:在家非常任性,是個野蠻的“小霸王”,不可理喻,但在外面卻是個怕事兒的“小受氣包”,在學校膽小懦弱、受人欺負,完全沒有在家裡的威風。

很多父母抱怨不已,說這孩子怎麼就不能“裡”、“外”平衡一下呢?

其實說實在,這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家長的教養方式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和過分溺愛造成的,甚至在一些隔代教養家庭中這樣的現象更為明顯。

在家裡,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敢輕易放手,對孩子的要求也總是儘量滿足,時間一長,孩子就覺得這是應該的,總認為爸媽、爺爺奶奶會對自己的行為表示贊同,而自己一到了外面的世界,別人可不管你是小皇帝還是小公主,於是孩子就感覺到了深深的挫敗感,這樣一來,孩子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家長對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在家的時候總是將問題都解決好,這樣孩子根本就沒有練就和別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孩子沒有交流的能力,你怎能期待他在外面會有好的表現?在家裡的時候,對孩子的要求一一滿足,在外面碰壁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逃避,於是家裡兇外面慫就出現了。

如何改變“窩裡橫”的孩子,並打破這惡性循環,讓孩子勇敢的走出舒適的“窩”呢?

1.別再對孩子“俯首稱臣”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過度的保護和溺愛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的絆腳石。在家裡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幫孩子準備好,解決好。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並不會很適應,但是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再不忍心了。

讓孩子先慢慢地適應,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這種現象就會減少很多。你要相信,要勇於讓孩子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孩子才有可能會成長地更快。慢慢的,孩子會在這過程中體會到自力更生的樂趣和成長的幸福,並且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面對各種困難不再害怕躲避,而是勇敢的迎接挑戰。

2.學會讓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沒有其他方法只是在一旁責怪孩子,這不但沒有用,反而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自己的合理要求,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從而採取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家長不要粗心地剝奪孩子去表達的機會,也不要嘗試著去無禮地打壓,那樣的話,很可能就會激化你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你可以先適當讓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和孩子處在一個比較平衡的位置去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可能這種方法在初次嘗試的時候,效果並不明顯。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一直這樣堅持的話,孩子的成長家長還真是可以看得見的。在這個整理和傾訴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也會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3.多讓孩子和同齡的朋友接觸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與人交往都不是天生就會的,或者說是擅長的。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對於那些在家裡兇,而在外面就慫的小朋友,其實就是缺乏在外鍛鍊的機會。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多接觸外面,讓孩子經歷一些事情。

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對這些都很茫然,家長還是得讓他自己去成長,不要一和別人處不來的時候就拉著孩子往家走。但是事後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家長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孩子在人際溝通上存在的問題,讓孩子在之後的相處中不斷去總結和反思,從而改變這樣一種“慫”的狀態。

4恪守家庭教育原則和要求

其實對於存在這樣問題的孩子來說,要一下子扭轉這種局面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在家庭教育中,不是家長做好了就行,對於老一輩人,我們都得統一思想認識,不然還是會功虧一簣。

切忌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這樣會讓孩子統一不了認識,會出現雙重標準,孩子還會鑽著家裡的空子。家長不要輕易投降,而是要有堅硬的態度執行下去,在孩子心裡才會形成一種比較威嚴的認知,從而較為快速地成長起來。


萬霖育兒


男孩五歲,出門別人見了都說乖,為什麼在家各種調皮,真是氣人?這主要是環境決定小男孩思維模式,在外面,由於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小孩思維當然偏謹慎,不敢造次,只能顯示乖的一面;而在家,環境再熟悉不過了,在家人面前無所顧忌,只要沒人干預,可以盡情的玩耍,這裡就是他的天地。其實小男孩五歲了在家調皮一點並不是壞事,說明他思想活躍,正確引導將來肯定比較聰明,知識面肯定也比較寬。


梁山寶樹堂xiety


您好,很高興回覆您的問題。您家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沒啥毛病說明您家裡人給孩子建立的安全感足。

家裡是熟悉環境,孩子覺得安全

很多人都說孩子會窩裡橫,或者在家話很多出門一句話都不說的情況,其實是因為家庭環境是孩子最熟悉的環境在這裡他覺得最安全。他知道家裡人都不會傷害他,所以在家裡會想做什麼做什麼。

對於外界環境的接觸孩子屬於摸索探索階段

5歲小朋友他已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在學習怎樣和其他人相處。他看到的是爸爸媽媽在外的彬彬有禮,所以他也學會了要有禮貌等等。也有可能小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是見面一定要打招呼懂禮貌才會有人喜歡等等,他可能內心沒那麼想要打招呼但是依從於原始的方式。

家長應該怎麼做?

首先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

如果咱們覺得孩子在外面對人有禮貌一定要首先鼓勵,如果在外面有禮貌回來一耍橫我們就開始說你在外面怎麼能做到在家不行孩子其實會錯亂。他會不明白你究竟想要他有禮貌還是不要。所以首先在外面做的好的行為都要告知孩子。

其次在家裡也一樣鼓勵他的正確行為,例如今天幫忙收拾碗筷,今天收拾玩具都是可以適當的言語鼓勵。我們鼓勵並不是一味表揚你真棒,我們是需要說出這個正確的行為。例如:寶寶媽媽覺得今天你自己把鞋子收好了這個很好呢。下次你就可以自己找到鞋子在哪裡了不用再到處找了。

鼓勵他正確的行為而不是表揚他聰明。

立規矩

5歲的小朋友一定是需要有規矩的,可以在規矩的範圍內給與他一定空間去探索。這個規矩是全家人都要去遵守的不是單個人。其實2歲半三歲孩子就得開始有規矩意識了不過教育孩子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把你想讓他遵守的規矩寫下來掛在牆上,建議一次不要寫太多,一條一條來。

比如吃飯必須洗手,那家長是需要督促孩子也讓孩子監督你。這樣你們是一個配合的關係孩子慢慢就會更懂這個小規矩。

在家可以適當的放任

可以在你的規則下讓孩子自由發揮,比如玩具可以在地墊上玩兒,可以亂七八糟都無所謂但是玩夠了自己收起來。

這樣在不打擾他玩耍和探索的同時加深規矩意識。更需要得是前面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不要一直跟孩子說你看我們定的規矩你就是不遵守你就是不聽話等等。這樣的語句是在加深孩子的不聽話。你可以跟孩子說現在你玩好了沒呀,玩兒夠了需要送玩具回家了哦。今天媽媽當你的小助手,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去吧,你來分配媽媽收拾哪邊你收拾哪邊。

這樣的語句在孩子面前你們不是對立面你們是協作面,加上5歲孩子已經喜歡有團隊領導的成就感,所以他會配合你的哦。

我是麩仔媽,11年母嬰平臺經驗,和上萬名媽媽溝通交流過育兒經,關注我跟我一起分享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