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深一度看慈溪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慈溪在同一年以縣城解放為標誌,史冊上翻開了劃時代的嶄新一頁。

從此,勤勞智慧的慈溪人民用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這個國慶假期,我們回首70年風雨陽光,回望這片我們深愛的土地,充滿了自豪和希望……

慈溪發展成就巡禮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說起慈溪,很多人馬上就能想到“經濟強縣”!慈溪在最近一次的“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排名第6,“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中排名第3位,“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中排名第11位……今天,我們先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慈溪。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1年來,慈溪經濟砥礪奮進、創新引領,以佔全國萬分之1.4的土地創造了全國千分之1.9的GDP和千分之1.7的財政收入。按可比價計算,全市GDP由1949年的0.5917億元、1978年的3.2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737億元,70年年均增長10.1%,其中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13.2%。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慈溪在無區位優勢、無資源稟賦、無產業基礎的嚴峻挑戰和重重壓力面前,走出了一條“農村工業化、主體民營化、市場全球化、製造智能化”的發展之路,實現從改革開放初期率先“起跑”、上世紀90年代初藉機“快跑”、世紀之交開放型經濟的順勢“跟跑”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智能經濟搶先“領跑”的四次大飛躍。

慈溪底色:民營經濟+實體經濟

慈溪發展的基因“密碼”是什麼?回答是:活力充沛的民營經濟+支撐強勁的實體經濟

民營經濟貢獻80%的GDP

民營經濟始終是慈溪最大的發展優勢、最亮的發展特色和最重的發展底牌。慈溪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約80%的GDP。還有,慈溪98%的規上工業總產值、91%的稅收、90%的就業崗位和100%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源自民營經濟。

慈溪是一座移民城市、創業之城、製造之都,“圍墾、移民、青瓷、慈孝”四大地域文化激盪著創新、創業的基因。在這片民營經濟的沃土上,活躍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他們是最為稀缺的一代代慈商之源。據去年發佈的“慈溪改革開放4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6萬戶,居寧波市首位,其中私營企業的戶數和註冊資本分別達到4.16萬戶和1283億元,個體工商戶達到12.29萬戶。

互聯網+激活“雙創”新動能,自從“新經濟”成為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用詞以來,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為特點的“四新經濟”市場主體持續升溫。電子商務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全市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創業創新項目集中在電子商務相關領域。截至今年7月,我市在重點監測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共有各類活躍網絡零售網店11770家,相當於註冊零售網店總數的48.7%,活躍網絡零售網店總數在寧波市排名第一。

實業興市

70年踏浪弄潮,70年奮鬥不息,70年滄桑鉅變。慈溪經濟的最大成就是實現了從一個種棉曬鹽為主的傳統農業縣成為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前列的經濟強市的歷史性跨越。慈溪靠實體經濟起家,從率先開展農業多種經營、大辦集貿批發市場到推進工業立市戰略,實施“四輪驅動”模式,再到鄉鎮企業改制、千軍萬馬奔外貿……三次產業結構從1949年的一二三產比例67.6:20.8:11.6,到1978年的36:46.1:17.9,優化為2018年的3:60.6:36.4,工農商貿各業齊頭並進、協調發展。2018年,慈溪在全國工業百強縣市、中國創新百強縣和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分別位居全國第六、第二、第六,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家電)、省現代服務業考核先進縣市。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當今世界,無論是許多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還是部分國家“逆全球化”暗流湧動,都離不開製造業。我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實業興市”發展戰略不動搖。

工業增加值從1978年的1.2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90.7億元,年均增長18%。2018年慈溪躍居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6位。至2018年底,擁有規上工業企業1434家、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408家、上市公司7家,家用電器、機械基礎件、汽車零部件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和智能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七成。全市形成3億元以上規模的37個塊狀區域特色經濟,38類特色產品產量達到全國第一。天生密封件的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C形密封環、慈興軸承工業機器人核心基礎部件應用示範項目、墨西科技“石墨烯微片”、中大力德機器人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等5個項目列入工信部工業強基專項,居全國縣(市、區)首位,慈星、公牛、天生、方太4家企業列入國家工信部製造業單打冠軍(產品)企業。慈溪科技實力居國內同類城市前列,沁園、大成、天生、海通、橫河農服、慈星、健信、億日、大發等9家制造企業十奪國家科技大獎,其中天生、海通均奪得兩項。五年新授權專利4.13萬件。

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一舉改變糧棉為主的單一種植業結構,以“一區兩線四基地”為載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全產業鏈發展的現代農業新格局。

在全國創造土地流轉的“慈溪探索”、家庭農場的“慈溪範本”、現代農業發展“慈溪模式”、“三位一體”農合聯建設“慈溪標準”以及青年回鄉創業“慈溪樣本”。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居全省綜合評價第二,“慈溪模式”被認定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七大模式之一,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等多個國字號。

服務業邁向“高端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78年的0.5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630.20億元,年均增長1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1.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25.8億元,增長446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休閒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2018年網絡零售額居全省前列,文創產業增加值居寧波第一,5年來旅遊總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

慈溪速度:開放型經濟+規模經濟

慈溪工業經濟70年發展軌跡

這是慈溪工業經濟70年發展速度軌跡:

改革開放前,慈溪工業經濟薄弱,以農機、棉紡、釀造、小印刷等傳統產業小企業為主,發展緩慢。

1949年,工業產值只有2000萬元左右。

1960年為1億元左右;1978年為3億多元。

1984年到1993年的10年間,全市鄉鎮工業總產值從7億元提高到101億元,從此規模經濟、開放型經濟兩大主引擎創造著“慈溪速度”。

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分別跨過了1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四大關口。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透過速度變奏曲,看慈溪工業經濟階段性特徵節點。

第一個節點以1993年工業總產值跨越100億元為起點,開啟小打小鬧到規模經濟、從國內市場為主到主體向外轉型的新格局。

第二個節點:2003年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與1993年相比增長9倍,同期出口增長27.6倍,大大高於產值增幅。2008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又比2003年翻番;2008年自營出口突破60億美元大關,比2003年增長近3.7倍,遠遠高於產值增幅。

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轉折點,從第三個關口節點開始,外向引擎動能不減,品牌經濟、智能經濟等轉型升級內需動能加強。

工業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慈溪工業經濟階段性特徵的活力源自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同頻共振”。隨著理念創新、市場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空間創新的政策激勵、規劃引導、環境營造,激活了市場主體,打造了一個個持續發展強引擎。

率先在短缺經濟時代走向農村工業化,上世紀80年代,我市發揚“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十萬供銷闖市場,“闖”出“四輪驅動”慈溪模式。

1992年我國進入市場經濟新時期,我市大幹快上,進入大發展“高速路”。

接著,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產權體制改革,激活市場主體,慈溪基本形成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創造了慈溪民營經濟體制機制創新的先發優勢,帶來規模經濟效應。

上世紀90年代末、新世紀初外向帶動的開放型經濟,特別是搶抓我國2001年加入WTO新機遇,我市民營企業又以放眼全球的視野、開放合作的胸懷,千軍萬馬奔外向,“奔”來了開放型經濟新模式,登上世界大舞臺。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20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飛架,慈溪跨越了杭州灣天塹,一躍成為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跨越杭州灣,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面向全球化,走進了開放合作新時代。不但出國參展“走出去”,而且招商引資“請進來”,慈溪外向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一時期,金輪、大成是我市規模經濟、高新科技領頭雁,引領振邦、康鑫、卓成、大發、興科、華星等向杭州灣新區、慈溪濱海區“兩區”集聚,曾創造慈溪四大優勢傳統產業——“化纖規模經濟板塊”的輝煌,並搶抓再生資源利用綠色環保循環經濟新機遇,形成大發為主的再生填充短纖全球最大、興科為主的再生長絲全國名列前茅的製造基地特色優勢。

這一時期,作為外向型典型代表,慈興、環馳為代表的慈溪軸承,宏一、凱峰、意仕達、冬宮為代表的歐式插座,新海為代表的打火機都享譽世界。

到2013年,依託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全球電熨斗“周巷造”基本定局,以卓力、凱波為代表的慈溪電熨斗小家電製造集團軍唱起市場“獨角戲”。月立以產品、製造、供應鏈三大領先優勢成就全球美髮器產品製造第一品牌的“隱形冠軍”。

近五年慈溪累計引進外資12.19億美元、慈溪市外內資391.11億元,其中寧波市外內資320.75億元,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投資貿易關係。

慈溪質量:品牌經濟+智能經濟

進入品牌經濟時代

企業單體規模突破100億元!走進品牌經濟“黃金時代”,方太、公牛兩家家電品牌企業一馬當先。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創新擔當,開創中國家電高端品牌新時代,方太集團以獨有的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文化創新“三大創新”,創造了加速度、高質量發展的“方太傳奇”,2017年率先突破百億元。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創新引領,致力於國際電工行業領導品牌,公牛集團以產品創新,做強品牌核心,渠道創新,做大品牌王道,體制創新,成就百年品牌,年營收從2007年的1億元,到2018年年營收含稅突破100億元。

透過企業微觀看宏觀需求側,2008年到2018年這10年,市場經濟風雲變幻,轉型升級進入高質量發展新常態。隨著消費擔當“三駕馬車”主角,“無內不強、無內不大、無內不快”的品牌競爭趨勢成為主旋律。我市牢牢堅持“工業立市、實業興市”戰略導向,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實現製造向智造、速度向質量、產品向品牌三大飛躍,2018年與2008年相比,慈溪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名由第17位躍升至第6位,省內排名第一。“2018寧波品牌百強榜”顯示,我市方太、公牛、先鋒、沁園、恆康、慈星、韓電、耀華、媽咪寶等9個品牌榜上有名。

著眼未來,發展智能經濟

進入21世紀後,互聯網+、工業4.0、3D打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工業革命蓄勢待發。誰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領先地位,誰就能搶得先機、佔據優勢。

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春江水暖鴨先知,機遇青睞先行者。慈星股份成為我市制造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最大贏家,2008年到2011年從3億元到33.2億元實現跳躍式成長。“打破國際壟斷,掌握核心科技,引領行業從勞動力、資本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董事長孫平範談到奧秘時表示,顛覆式創新產品——全電腦橫機,與國際一流品牌產品質量媲美,售價不到一半,而生產效率是傳統手工橫機的20到30倍,由此喝到機器換人智能裝備“頭口水”。2016年以來,企業又收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兩項國字號桂冠。目前,產品在全球的佔有率達到了三成以上。

在慈溪高新區樹立智能製造樣板!慈興集團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22.8億人民幣,出口創匯2.1億美元,分別是2010年的3.5倍和3.2倍。其中高檔汽車專用軸承佔據七成以上,出口居國內同行第一。“沒有堅忍不拔、大刀闊斧的產品升級,就沒有如今站在行業前列、勇立潮頭的新局面!”董事長鬍先根表達了這一由衷心聲和強烈感慨。8年間,慈興通過“製造智能化”從普通軸承“升級”到高檔轎車軸承,再拓寬跨越到高檔轎車組合式軸承,實現從軸承製造商向更高層次、更寬範圍的汽車精密機械部件製造商“轉型”,與全球高檔轎車共舞爆發,與世界著名軸承企業同質同價品牌競爭,創出全球軸承品牌。

從“兩慈”製造智能化、產品智能化“兩智”改造升級,到慈溪汽配板塊迎來“黃金髮展10年”。這10年,我市以四維爾、浙江長華、華德、福爾達等為龍頭的汽配行業,搶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的行業發展大機遇,坐擁國內區域中無可比擬的上海大眾、吉利汽車兩大整車企業就近配套新優勢,立足“浙江一流、國內領先、全球著名”的戰略定位,順應“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新趨勢,實現整體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提升飛躍,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爭奪行業話語權,成為慈溪工業立市的支柱產業、創新強市的強勁動力、轉型升級的行業標杆。10年間,行業協會會員企業由最初的73家發展到179家,其中近一半有模具、電子電器、軸承、潔具、同步帶等產業拓展轉型而來,在2017年我市48個寧波重點技改項目中,汽配行業佔了1/3左右。2018年,全市汽車和零部件規上企業178家,實現總產值1125.6億元,比五年前增長587.2%,佔到當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近25%,成為最大增長引擎。

世界已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大潮蓬勃興起。市委、市政府用創新實踐回答“從工業大市邁向工業強市”的重要命題。2017年,我市出臺關於振興實體經濟的決定,重點推動“慈溪製造”向“慈溪智造”邁進,構建智能經濟大產業體系,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奪得寧波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綜合考評一等獎。

勇立全國智能製造“第一方陣”,吹響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集結號,當好長三角一體化大灣區建設排頭兵!當前,慈溪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省推進大灣區建設、寧波前灣新區規劃建設等歷史性機遇,對標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結合現有產業優勢,加快培育“123”千百億級產業群,計劃將智能家電培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將關鍵基礎件、汽車製造培育成為國內領先的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將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培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百億級產業集群,並實施六大“4.0”專項行動,從而促進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勞動力、資本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傳統制造業為主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轉變,確保始終穩居全國縣域百強“第一方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