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一搬砖的,就别操着中南海的心了,省点唾沫,去翻读三国”

01

我们回到三国演义中的张松献图这一节。

西川刘璋的特使张松来到许昌拜会丞相曹操,曹操质问刘璋为何多年没有向朝廷进贡,张松说天下不太平,贼寇遍地都是,因此没法前来。曹操不高兴了,声称自己早已扫平四境,哪有什么贼寇。张松见曹操既怠慢他又自认为伟光正,就反唇相讥说:“东南卧有孙权,荆州蹲有刘备,汉中栖有张鲁,天下太平个毛”。

这话有杀伤力,把曹操气走了。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不过,这可急坏了曹操身边的杨修,他劝张松说:“曹丞相可是执掌乾坤的老大啊, 你就不能拣点高大上的词,说点丞相爱听的话奉承一下嘛?”

没想到张松蹦出一句更具杀伤力的话:“西川无谄媚之人,不懂马屁之术”,这可把杨修给羞辱了,只好反问说:“你西川没有马屁精,难道我中原就都是马屁精?”

张松这话的确深深伤害了杨修,因为杨修也的确是一个马屁精,只不过他的马屁术独特。他擅长揣度领导曹操的意图,领导在门上刻“活”字,他立刻按照领导的意思做方案修改;还有从“一盒酥”领悟出“一人一口酥”等等。

很多人只喜欢从杨修的小聪明方面讨论这事,其实,耍小聪明的背后,就是为了迎合领导,讨领导欢心。只不过,最后他拍到了马腿上,失算了,一句“鸡肋”终结了自己的马屁生涯。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正因为如此,杨修想点拨一下张松“怎样和领导愉快地聊天”,没想到张松和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反遭羞辱。

幸亏在场的人只有杨修,如果平时阿谀奉承曹操的那群人都在场,那他们估计心里都会活剥了张松。或者说,那时候若有微博或网络日记这类的,能@天下人,那就更糟了。

张松的话就和“我不是说你杨修,我是说在座的都是马屁精”、“以后写颂文颂诗时注意点,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这些话的意思差不多了,太得罪人了,不光是中原的马屁精要活剥他,估计东吴、西川的马屁精也得恨死他了。

以后,杨修们还怎么肆无忌惮地拍马屁?还怎么混?民众还不用张松的话喷死他们?另外,毕竟曹操喜欢他们称赞自己“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无敌”,一下停止逢迎他......瞧那张松在阅兵校场不迎合曹操,说什么“华容逢关羽,赤壁遇周郎,又被马超逼得割须弃袍......”

太负能量了,忒不会顺着领导了,虽然这货说的都是事实,没有造谣。

最后,“张松这货还不是被乱棍打出许昌啦”,“哈哈”......

有一窝人笑了,弹冠相庆。

当然,在三国中,总体来看,张松这货自身也不是什么好货,不过,他驳斥马屁精的这段表现还是很有亮点的,而且呈现的这段故事很具有现实意义。

02


继续说三国。

有时候,文人们一旦斗起嘴来,不比长舌妇逊色,他们没完没了,想着办法找帽子扣。

诸葛亮是辩论高手,其实说通俗一点,也是一吵架高手。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舌战群儒”堪称经典,东吴的喷子笑刘备无能,诸葛亮就说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再说几千仁义之师打不赢曹操百万残暴之兵,这也正常;东吴的喷子又赞曹操是英雄,诸葛亮就给曹操扣上汉贼这顶无敌大帽子(扣对了),赞曹操就是无父无君;喷子说著书立说,诸葛亮回怼以经纶济世;陆绩喷刘备的身世造假,诸葛亮反喷他曾经偷过橘子.....

吵架有技巧,卧龙很厉害,喷子在学习。

再看诸葛亮骂死王朗,两军阵前,诸葛亮把七十多岁的王司徒给骂死了,实在令人震惊。不过,有很多人有着这样的感叹或疑问: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是会输?而且输得那么惨?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因为被诸葛亮抓住了要害:王朗你祖宗八代都是汉臣啊,你帮着篡汉的曹魏叨逼叨逼大半天,自以为是真理,我看就是屁话。你背叛了前朝故主,背叛了祖宗,助纣为虐,带路党,给敌人递刀子,不忠不义不孝......(此处省去若干带人身攻击的贬义词)最后喷出那句千古名言:“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面对这样的火力,别说王朗已经70多岁,就算他再年轻30岁,也会被气得英年早逝。

自古以来,谋反叛变、通敌卖国的罪名是最具杀伤力的。被坐实的下场极惨,被冤枉的极难洗刷。

君不见,通敌犯袁崇焕的肉被激动又暴怒的民众分吃,汉奸汪精卫只能永远地被绑在耻辱柱上。

03


还是说三国。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瘟疫连绵,建安七子中五人死于瘟疫,人口缩减千万。特别是公元220年,这年是庚子年,也是建安二十五年,还是三国第一年,因为这一年曹丕篡汉称帝了。很多历史名人都在这一年去世,这和该年的瘟疫肆虐有很大的关联。

瘟疫这事在重点讲英雄霸业、宏大叙事的《三国演义》里几乎被忽略了,其实,瘟疫频发也是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瘟疫之下,民众无不盼望消灾保命。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还记得于吉这个人吗?仙风道骨、大慈大悲的那种。

神仙呀!他善于制作符水以治病,于是所到之处,他被奉为“活神仙”。东吴遭了瘟疫,于吉被请了过来。只见他一套神仙打扮,被人高高抬起,在城里城外向民众施布符水,消灾去难,人们无不跪迎,山呼“神仙”。

有一次,东吴老大正在城楼宴会宾客和部将,这时候恰好于神仙“降临”了,那些宾客和部将都扔下筷子,蜂拥下楼去迎拜神仙,拦都拦不住,丢下老大孙策在风中凌乱。还有几个傻儿吧唧的小弟竟然还想拖着孙策去迎拜。

不说日记了,来说说三国

孙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民间的神仙撞上了地面上的老大,情节很精彩,但后果很严重。孙策本是一方之主,现在冒出个神仙,一方的民心、人心全部被神仙给掳去了,以后还怎么当江东的老大?于吉说的话那不比自己这个“江东小霸王”的命令还管用?

孙策是个粗人、武夫,亲自用刀解决问题,把于神仙给咔嚓了。就这样,孙策杀了神仙,敲打了那些犯糊涂的货,也收回了东吴的话语权。


<END>

(文中图片来自《三国演义》和《三国》影视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