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核酸检测实验室: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镜、口罩和手套,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生物安全警示标志和24小时不灭的灯光,一种特殊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沈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心核酸检测中心,高峰期每天有一万余份检测结果从这里发出。

4月22日,记者来到神秘的沈阳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采访实验室中离病毒最近的人。

探访沈阳核酸检测实验室: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测样本 检测量不断刷新高

“高峰期,我们会征用中心另外两个实验室,三个实验室一起干,样本太多了。”沈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李欣说。

记者了解到,采集好的样本保存在特制的病毒采样管中,编好号放在密封袋里,再放到密封罐中,用生物安全转运箱运到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样本送来后,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核对,核对好的密封罐通过窗口送到实验室,检测人员将在生物安全柜中对样本的密封袋进行编号。之后,在核酸提取区的另一台生物安全柜中,密封袋和采样管将被打开。核酸提取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打开采样管,就是与病毒“面对面”了。

提取后的样本会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的扩增区域,检测人员通过观察扩增过程,读取、分析数据,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最开始每天最多有五六百例的检测数量,现在每天都在刷新。”微生物检验中心副主任刘娜介绍。

探访沈阳核酸检测实验室: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抢时间 最高峰三天没沾过床

取患者的咽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是判断一名患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疫情防控的需要,检测的样本也越来越多,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人员也在不断增加,检验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前几天我们接到紧急任务,在三天内完成了三万余人次的突击检测,每天一万余份标本的检测量,让我们感觉到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当然,我们也‘引进’了支援的检测人员一同完成了任务。”刘娜说。

在实验室里,装咽拭子的试剂瓶密封得比较好,而他们每天进入检测阶段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把瓶盖打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但这个动作在24小时内进行了数千次,最终,一些检测人员用来拧瓶盖的手指都已经磨破。

“24小时一个班,能睡会吗?”记者问。

“最高峰的三天,轮班的时候基本没睡过,都没沾过床。”刘娜说。

连轴转 实验室里灯不灭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检测人员分为五个组,每组两人值班,采用人休机器不休的方式进行检测。说是24小时一个班,但实际上,每一次工作时间都超过28小时。我们不能遗留工作给下一组,这样,他们的工作压力也会增加。”在实验室里,要穿着三级防护,只有吃饭和喝水、去卫生间才能去休息一会儿。“往往只能休息半个小时我们就又回到实验室。”李欣说。

检测人员李欣彤是检测团队的“小年轻”,主要负责接收、核对样本。“最多的时候一次送样量达到2800多份,等整理完抬头一看,已经天亮了。”由于实验室内不停转的机器发出持续的轰鸣声,她在接收、核对样本的时候常常要靠喊才能和玻璃窗外的送样人员沟通,“不喊听不到”。在采访中,李欣彤声音依旧有点嘶哑。“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实在饿得不行了,我们就轮流吃一口饭。下班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睡觉。”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尚志文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来源:沈阳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