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如果我們認真回想那段時間,都會發現幾十天裡自己的變化。

記得最初幾日,我的情緒很低落,一方面是生活習慣和軌跡的被迫變化,另方面鋪天蓋地的負性信息總會觸動某個敏感點。後來,開始學做平時不會的菜品,讀些早就開列在書單裡的書,少量地完成一些線上工作任務,情況慢慢不同了。

這可能是一個人面對意外事件的必經過程,從不適應到改變自己最終適應。

所謂適應包括至少三個內容:接受現狀是基礎,自我修正是關鍵,重建和諧是結果。

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遭遇意外,人們之所以會有一段時間的壞情緒,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接受現實:“為什麼會這樣?”“它什麼時候結束?”--指向外部現實;“我怎麼這麼不鎮靜?”“我平時都能處理好的!”--指向內部現實。如果不能接受事情和情緒當下的樣子,很容易陷入衝突裡,做無謂的爭鬥,而忘了這段時間自己本來的計劃和方向。

允許生活的不確定在這一瞬間成了確定的麻煩(不允許也沒用),常態化之後會發現:你的目標從來都在。

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比如,做生意的,總是要貨物流通賺錢,那麼沒有了人群,是不是可以搬到網絡上進行;學生要學習,學校去不了,網課可以上,過去的錯題本也完全可以再複習;公司職員,暫時沒有工作場所,但還想好好在本單位發展的,自然可以結合日常的短板讀點書,或者給老闆目前的困境獻計獻策,萬一有用呢?……

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所以,外部世界永遠只是個背景,沒準兒會有什麼變化,但你想做什麼,做的目的是什麼,這些都屬於個人,也通常比較恆定。只是有時候,後面的佈景一亂,你自己把唱詞兒忘了,七手八腳跟著一通亂。這不是和諧,這是對自己的偏離。

回望疫情居家的日子之三:改變

在各人的生活道路上,每個人都應該是主體,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資源,在不斷變化的外部條件中不斷改變方法和途徑,最終走向想去的地方,才是真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