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人知敬畏重名節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林

讀書讓人知敬畏重名節

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澤山村的“澤山書堂”自何況協助創建以來,得到了許多作家和出版社的支持,現有藏書近五千冊。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國的全民閱讀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會給人帶來哪些變化?數字化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廈門市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何況,聽他談一談對讀書的理解。

第一次走進書店見到那麼多書,我的眼淚像山泉一樣湧了出來

記者:聽說您的書房裡有1萬多冊藏書,能講講您的讀書經歷嗎?

何況:我是受惠於書的滋養的山村孩子,發自內心“敬惜字紙”。我從小就莫名愛書,但山裡除了小學課本,難得見到一本書。那個時候,我只要見到有字的紙,都會讀得津津有味。就是這些方塊字,激起了我走出大山的衝動。到了城市,第一次走進書店見到那麼多書,我的眼淚像山泉一樣湧了出來。我開始節衣縮食,像螞蟻搬家一樣把一本一本的書搬回宿舍,沒日沒夜地讀起來,越讀越飢渴,越讀越發覺自己淺薄無知。我現在藏書1萬多冊,就是這樣經年累月積聚起來的。

真正熱愛讀書的人,目光不會僅僅盯著個人的衣食利祿

記者:讀了這麼多書,您覺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何況:讀書可能不一定讓人從物質上富裕起來,但卻會使人從中獲得思想、境界、趣味的提升,讓人的眼界更開闊、生活更豐富、追求更高遠、襟懷更坦蕩,從“小我”走向“大我”。就我自己來說,我的世界與讀書之前完全不一樣了:眼前的花不再僅僅是一朵植物學意義上的花,因為我透過它感悟到了“花開花落兩由之”的人生境界;眼前的鳥也不再僅僅是一隻動物學意義上的鳥,因為我透過它感悟到了“恨別鳥驚心”的情感世界。

書讀多了,知敬畏、重名節,不會輕易出賣靈魂。有學者做過統計,明清兩朝,真正進士出身的貪官不多。在科舉時代,讀書考取功名是人生的最佳出路。如今,讀書不再單純是為了獲取功名與財富,而在於擴大自己的視野和胸襟,豐富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一個真正熱愛讀書的現代人,他的目光不會僅僅盯著個人的衣食利祿,而會追求人格和精神的完善。這樣的人多了,國家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

給靈魂一個棲息之地,用閱讀對抗迷茫和焦慮

記者: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5本,您怎麼看待?

何況:有人說,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哪有時間和閒心讀書?問題的根子不在這裡。戰爭不斷的以色列,社會讀書氛圍都那麼濃。如果國民都不讀書,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如何傳承發展?因此,應在社會上培育讀書的氛圍。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也應從自身做起,每年認認真真讀幾本書!正如朱熹《觀書有感》所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人生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給靈魂一個棲息之地,用閱讀對抗迷茫和焦慮。

嘉賓簡介

何況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報告文學學會會員,福建省廈門市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著有《開埠》《火柴大王劉鴻生》《擁抱阿里山》《把名字寫在水上》《文園讀》等,曾獲魯迅文學獎、圖書獎、解放軍文藝獎等。(本文刊登在《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4月23日理論週刊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