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很多同齡家長晒孩子打卡背古詩視頻,我的孩子要不要效仿?

愛挖牆角的老鼠


建議不要馬上效仿。

“效仿”這個詞用的不是很好(個人觀點),現代很多家長的思維總是在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做什麼,我家的孩子也要去做什麼,捫心自問,父母小時候如果這樣對待你,你是什麼感受?

給父母幾點建議:

  • 1、花時間和孩子相處,觀察孩子在哪個方面感興趣,並且能夠堅持去做。

為什麼很多孩子一開始喜歡畫畫,一旦送去培訓學校幾天之後就不再喜歡,不願意堅持了呢?因為父母的思維永遠是在成人階段,我學會了我將來能用它做什麼。而孩子往往喜歡的並不是畫畫這件事本身,而是畫畫給他帶來的愉悅感、滿足感……所以願意去做。一旦這件事被意識到是負擔,自然而然不願意去堅持了。將事情和技能與孩子想要的感覺劃上等號,是所有父母應該重新思考的。

  • 2、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不安全感強加給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安全感大多源於父母的不安全感,總是拿自家的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反觀現在很多的成年人,心理各種問題追溯本源往往出現在家庭。

別人家的孩子背古詩打卡,你有了解過這個孩子背後嗎?她是自願的,發自內心喜歡的嗎?假如是,是什麼讓她能夠喜歡,能夠堅持?她的父母在過程中做了什麼?如果自己的孩子做同樣的事情,首先作為父母你能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同修嗎?

  • 3、按照孩子生長的規律和自主性去教育孩子。

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轉變為內心充盈的創造者。如果你的孩子真心喜歡古詩,你可以問道式提問,為什麼喜歡?做這件事能給他帶來什麼感覺?如果爸爸媽媽跟你一起學,你願意嗎?成為孩子眼中的“十萬個為什麼”。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在關注他。

最後,願你的孩子成為內心充盈,知道他自己是誰的人。


淺春


學古詩是一件紮紮實實的事情,一方面為了繼承中華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提高孩子本身的素質和修養。這是一件持久和練內功的事情。沒必要跟著到朋友圈打卡。

到朋友圈打卡這個形式我不贊成。容易養成孩子愛跟風、過於注重形式的作風。

我是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歡迎您關注我。


寧老師說


打卡雖然有點滑稽,弊端也很明顯,但能這麼堅持下來也不錯的。與時俱進,學習方式也要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