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話風箏

春風送暖話風箏

又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形態各異的風箏也開始在空中盤旋、飄蕩……構成了只有春天才有的美好圖景。

我國風箏歷史悠久,有兩千多年。風箏古稱“風鳶”“紙鳶”和“紙鷂”等。在古代,時至清明,人們在祭拜先祖之後,都會放飛紙鳶。在放飛前,人們將災病和煩惱都寫上,等到紙鳶放高時,就剪斷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做,疾病、穢氣都讓紙鳶帶走了。

放風箏還是一項愉悅身心的戶外活動,具有醫療保健作用,國外多有風箏醫院和風箏療養院,可以治療神經衰弱、抑鬱症和視力減退等疾病。我國著名京劇家梅蘭芳、程硯秋等還利用放風箏鍛鍊眼神。古書《續博物志》上說:“放飛時令小兒張口望視,可洩內熱”等等。

除了兒童,古代的年輕女子對風箏也是鍾愛有加。清人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詩中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放風箏的情景,滿天飛翔的風箏下,嬌女擺動羅裙,在周圍歡呼助興,風箏給了她們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麗的天地,她們使自然界的春天更加俏麗多彩。

實際上,風箏在古代也不全是“玩物”。在歷史上,風箏的用途曾有過多次轉換,據說風箏曾一度是戰爭時通信和偵察的重要工具並帶上火藥用作戰爭進攻的武器。

我國是風箏的故鄉,也是詩詞的國度。古往今來,風箏牽動著無數詩人的情愫,寫下了不少多姿多彩的詩篇。或描寫天真童趣,或勵志諷人;或借風箏抒情,託物寄意,抒壯志發感慨,風箏之魅力,可見一斑。

眼下,又是一年草長鶯飛,又是一年春暖花開。在微風輕撫的春日,聽鳥兒啁啾林野,看風箏高飛藍天,心中那份思念與夢幻如陳年的酒,從心底氤氳開來,散發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醇香。(張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