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縱觀近年來中國海軍主戰艦艇的發展歷程,055型驅逐艦絕對是一款不容忽視的“重量級”產品。憑藉著超越萬噸級的排水量、112個垂直髮射裝置,以及全球首款實用化的雙波段相控陣雷達,055型萬噸大驅不僅開創了國產艦艇的先河,為人民海軍的裝備體系增添一款全新的型號,其劃時代意義甚至對全球海軍都有著重大影響。也正因如此,055自誕生伊始就被外界貼上了“全球最強驅逐艦”的標籤,不少國家甚至認為其應該被納入巡洋艦的行列。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每每提及055,人們通常會不自覺地想到與之相近的另一款產品——美國“伯克3”型宙斯盾驅逐艦。畢竟,二者的噸位、用途定位和武器配置均較為接近,分別是中美兩國海軍的新一代驅逐艦。不過,提及“伯克3”並不是為了將其與055型艦進行對比,而是要談一談美國海軍“失去的20年”。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冷戰結束後,為全球性世界大戰而打造的美國海軍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對手,裝備發展方向也多少陷入了迷茫。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軍界颳起了一股盲目追求高新技術的風潮。堪稱標誌性產物的DDG1000型驅逐艦和瀕海戰鬥艦,均誕生並立項於那一階段,而DDG1000也曾一度被視作是開創歷史先河的一款夢幻戰艦。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不論是DDG1000驅逐艦還是瀕海戰鬥艦,其設計理念和相關技術均屬於一流水準,部分甚至處於超時代水平。然而,用各種先進設備和零配件堆砌出來的DDG1000和瀕海戰鬥艦卻都算不上是成功的產品。原因很簡單,科技樹點歪了……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以DDG1000驅逐艦為例,為了追求極致的隱身效果,艦型設計顯得尤為科幻,但這種外形卻限制了內部空間與甲板面積,從而制約了武器搭載能力。在1.4萬噸的龐大艦體上,只能裝下80個垂髮裝置。至於兩門劃時代的155毫米大口徑智能艦炮,在打擊陸地目標時確實很有效,但卻並不符合對抗水面和空中目標的要求。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可以說,DDG1000的失敗源自設計者未能有效解決取捨的問題,為了突出隱身和對陸攻擊,令其他性能被迫受到擠壓,造出了一款看似夢幻實則畸形的戰艦。然而,當美國海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決策失誤,並重新讓驅逐艦的發展之路重新回到相對傳統但卻實用可靠的“伯克3”型的時候,已經是2018年了。此時,距離DDG1000驅逐艦立項已經過去了將近21年。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055型驅逐艦,055之所以能獲得外界賦予的“全球最強驅逐艦”的稱號,是因為該艦既有效整合了傳統的反艦、防空、反潛作戰能力,還被拓展出了對陸攻擊和編隊指揮艦的能力。同時,055更有望在未來被賦予反彈道導彈和反衛星能力,成為國土導彈防禦的關鍵一環。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值得注意的是,055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從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052型和051B型驅逐艦,到以二者為基礎、不斷挖掘改良潛力而誕生的052B/C/D系列驅逐艦,以及051C型驅逐艦。不難看出,國產軍艦始終堅持著相對穩妥的“小步快跑”之路。雖然其中離不開引進和仿製他國先進技術,但卻始終沒有偏離自身理念,更未盲目跟從。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直到051系列和052系列艦體佈局的潛力終於被挖掘殆盡後,才最終誕生出了採用全新艦體構型的萬噸級驅逐艦——055型。可以說,055的橫空出世,離不開051系列和052系列的一步步“量變”,大量國產先進技術都是在後兩款“傳統”驅逐艦的身上得到充分驗證後,才有了055型萬噸大驅這一質變產物。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與之相比,不論是DDG1000還是瀕海戰鬥艦,美國海軍都象是個“任性”的孩子,肆無忌憚地揮霍著手中的金錢與資源,妄圖“一口氣吃成個胖子”。這種違背量變與質變規律的做法,使得其最終陷入了“失去的20年”,不得不在狠狠碰壁之後,老老實實地回到正軌。

不光是航母“帶刀侍衛”!國產萬噸大驅開創歷史,或將用於反衛星

尊重科技、相信科技,但又不盲目追求和迷信高新科技,這大概就是人民海軍未在裝備發展之路上走偏的一大主要原因。正所謂“好用的槍才是好槍”,包括055型萬噸大驅在內的各型國產艦艇,都是出於自身需求而量身打造出來的。只要我們能夠堅持走正確的裝備研發路線,不盲從他國的所謂“黑科技”,就一定不會在發展之路上跑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