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四書》、《五經》中選擇一部自己來修學,你會選擇哪一部?為什麼呢?

揚光666


四書五經作為傳承兩千多年的華夏文化,經久不衰,歷久彌新,肯定有其獨到之處。西方認為民主自由是普世價值,可是卻不適合我們。我們認為四書五經是人類共同的智慧,可西方卻難以認同。為什麼呢?用《天道》這部電視劇裡的話說,這是文化屬性所決定的!

自1840年一百年多來,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從懷疑~彷徨~否定,再到重新認識重新解讀。這條文化百年痛苦之路,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文化屬性論的正確性。我們為何能夠分久必合?我們為何衰落後總是能夠復興?其根本就在於我們的中華文化!


說到中華文化,就不得不提四書五經。一個外國人不讀四書五經,說自己精通中華文化,這幾乎是個笑話。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雖然沒有真的逐字逐句的去研讀四書五經,但四書五經中的智慧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

比如一入校園,我們就會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老師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就美好生活。再大一點,我們就知道要自強不息、要思辯、要見賢思齊。這些理念都來自四書五經,早已像我們的血液一樣與我們融為一體。四書五經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做事、成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無一不包!換句話說,只要你有精力,讀那一本都可以學到東西。

你問我們應該選那一本來修學,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你沒有說明你所處的人生階段,缺乏針對性。在古代,進入學堂的孩子們是都要學的,因為那時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要將孩子們造就成經天緯地之才,學成後好賣與帝王家,進而服務天下。


今天,我們讀書沒有那麼宏大的目標,多隻侷限於修身齊家。換句話說,你的訴求是什麼呢?姑且認為你已經走出校門踏入社會,那麼個人建議你,先讀《大學》,因為篇幅小才2000來個字,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讀了基本能指引你走上合適的方向。然後再讀《中庸》,他能告訴你如何正確的看待世間萬物的關係,並教你如何找到最恰當的為人做事方法!再有時間,可研讀論語和孟子。

至於五經,非有愛好,不要涉及,禿廢精力!否則,讀了也裝不進去!


山澗一清泉


分享我的觀點,閱讀《四書》《五經》既可修身養性,又可增智廣識,還可立德勵志。

如果從《四書》《五經》中選擇一部自已來修學,我會選擇《中庸》。

為什麼呢?因為,《中庸》也是《五經》《禮記》中的重要一篇。何為“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其實就是一種處世方法,這種方式融入人的行為方式,就自然成為一種“道德”素養,說白了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中庸》還可以說成是修身哲學,如書中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也,明則誠也。說的就是心誠跟明理的關係,如果理順了,讀書的人可受益一輩子。才能到了至善至誠的中庸境界。有句俗話說的好,前人騎馬我騎驢,後面還有推車的。總之,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不走極端,而是要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使人生變得更完美。


不忘初心136533244


如果有時間的話,這些書都值得用心翻一番,讀一讀,瞭解國學經典。如果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本,我會選擇《詩經》這本書。

《詩經》中的大多數作品是民歌,作者多是勞動者,寫著生活大小事,表達著最淳樸真摯的情感。幾千年後讀來仍意境美好,讓人不能忘懷,許多詩句被人們引用,常用的成語就有許多出自《詩經》。

投桃報李,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愛莫能助,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人言可畏,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國風·王風·采葛》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當我讀到這樣的詩句時,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似乎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原詩,短短的句子,蘊含的深意。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瞭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瞭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麼要求。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編錄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 篇,可謂文學之源。詩歌之美,美於韻;詩歌之美,美於情;詩歌之美,美於景。歲月掩蓋不住它的美好,它點綴了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我們的生命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