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己来修学,你会选择哪一部?为什么呢?

扬光666


四书五经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华夏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西方认为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可是却不适合我们。我们认为四书五经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可西方却难以认同。为什么呢?用《天道》这部电视剧里的话说,这是文化属性所决定的!

自1840年一百年多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从怀疑~彷徨~否定,再到重新认识重新解读。这条文化百年痛苦之路,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化属性论的正确性。我们为何能够分久必合?我们为何衰落后总是能够复兴?其根本就在于我们的中华文化!


说到中华文化,就不得不提四书五经。一个外国人不读四书五经,说自己精通中华文化,这几乎是个笑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虽然没有真的逐字逐句的去研读四书五经,但四书五经中的智慧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比如一入校园,我们就会看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老师耳提面命的告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就美好生活。再大一点,我们就知道要自强不息、要思辩、要见贤思齐。这些理念都来自四书五经,早已像我们的血液一样与我们融为一体。四书五经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做事、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无一不包!换句话说,只要你有精力,读那一本都可以学到东西。

你问我们应该选那一本来修学,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你没有说明你所处的人生阶段,缺乏针对性。在古代,进入学堂的孩子们是都要学的,因为那时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孩子们造就成经天纬地之才,学成后好卖与帝王家,进而服务天下。


今天,我们读书没有那么宏大的目标,多只局限于修身齐家。换句话说,你的诉求是什么呢?姑且认为你已经走出校门踏入社会,那么个人建议你,先读《大学》,因为篇幅小才2000来个字,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读了基本能指引你走上合适的方向。然后再读《中庸》,他能告诉你如何正确的看待世间万物的关系,并教你如何找到最恰当的为人做事方法!再有时间,可研读论语和孟子。

至于五经,非有爱好,不要涉及,秃废精力!否则,读了也装不进去!


山涧一清泉


分享我的观点,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已来修学,我会选择《中庸》。

为什么呢?因为,《中庸》也是《五经》《礼记》中的重要一篇。何为“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其实就是一种处世方法,这种方式融入人的行为方式,就自然成为一种“道德”素养,说白了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中庸》还可以说成是修身哲学,如书中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说的就是心诚跟明理的关系,如果理顺了,读书的人可受益一辈子。才能到了至善至诚的中庸境界。有句俗话说的好,前人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总之,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不走极端,而是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使人生变得更完美。


不忘初心136533244


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些书都值得用心翻一番,读一读,了解国学经典。如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本,我会选择《诗经》这本书。

《诗经》中的大多数作品是民歌,作者多是劳动者,写着生活大小事,表达着最淳朴真挚的情感。几千年后读来仍意境美好,让人不能忘怀,许多诗句被人们引用,常用的成语就有许多出自《诗经》。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爱莫能助,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人言可畏,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我读到这样的诗句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似乎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原诗,短短的句子,蕴含的深意。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录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可谓文学之源。诗歌之美,美于韵;诗歌之美,美于情;诗歌之美,美于景。岁月掩盖不住它的美好,它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我们的生命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