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規模最大的華文學校停課後,萬里之外的“孔子云課堂”上線了

“看到3000多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因此受益,疫情期間還能繼續學習中華文化,看到當地中文學校老師已經能夠完全接手這項工作,被我們‘送上馬、走一程’,作為服務團教學總指導,感覺這一個多月來的辛苦和付出,非常值。”日前,談起剛剛結束的“孔子云課堂”華文志願教學工作,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鬍建剛語氣中滿是欣慰。

胡建剛介紹,3月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歐洲學校陸續停學。而有些華文學校因為受到國內疫情影響,更早就停學了,西班牙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就是其中的一家。

“這是一所西班牙規模最大的華文學校,有2500餘名華裔青少年在此就讀。停課後面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胡建剛說。首先家長們非常焦慮:停課久了,缺乏語言環境,學生們對中文的學習熱情和勁頭大大下降。另外,對於華文學校來說,教學秩序全部被打亂,本來困難重重的教學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焦急萬分的校長陳慶想到了和本校一直有著密切往來的華僑大學,遠隔重洋聯繫上了胡建剛,希望能夠得到扶持與幫助,把疫情期間的教學工作延續起來,緩解家長焦慮,讓華裔青少年重拾中華語言文化的學習熱情。

“助力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華文化,這是我們華僑大學作為僑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疫情之下,更需要我們有所擔當。”在徵得校、院領導同意後,胡建剛立即開始組織授課團隊,著手與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共同打造網上教學體系。釘釘網課平臺上,遠隔萬里搭建起的“孔子云課堂”正式上線。

在與孔子文化學校充分溝通協調後,11個年級的2000餘名學生被分成12個班,每個班配備一位志願者老師,為各自的教學對象量身打造專門的教學內容。12位志願者老師有的曾赴海外孔子學院擔任過漢語教學任務,有的即將外派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學志願者,都具有較強的中文教學能力。他們承擔起了每週三次課的教學任務。週末,則仍然由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的老師進行授課。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胡建剛坦言,“面對過很多困難”。“開始是措手不及,一下子沒有那麼多能上網課的老師。好在我們的志願者老師都年輕,上手很快,迅速勝任了崗位,還幫當地老師學會和適應了網絡教學。另外,因為時差原因,授課多在夜晚,老師們真的很辛苦。還有,最大的問題是銜接。雙方的教材、教學內容不在一個體系,需要雙方教師很好地銜接,才能更好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後來通過充分溝通,最終達到教學上的默契。”

最讓雙方欣慰的是,為了儘可能將學生吸引到雲課堂上來,“孔子云課堂”的華文教學為志願教學。“不收取學生一分錢的費用,而且在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的支持下,同步向其他歐洲國家的華裔子弟開放。期間共有不同國家300多名華裔青少年掃碼進了‘孔子云課堂’學習。”胡建剛說。

如今,“孔子云課堂”的志願教學工作已經告一段落。該項工作使近3000名華裔青少年和他們的家庭受益,也幫助當地華文學校教師熟練地掌握了雲課堂授課方法,胡建剛坦言自己“特別高興”。他說,“戰‘疫’特殊時期,我們為歐洲海外華裔青少年做了一件善事。”

記者:李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