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辛苦老師了!”

  “感謝華僑大學老師耐心詳細地直播授課,讓我受益匪淺,辛苦你們啦!期待下午的課程。”

……

  4月25日,由華僑大學和泰國華文教師公會聯合主辦,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承辦的“華大雲課堂”第一期泰國華文教師培訓班開班後,學員們在培訓群裡紛紛發言。

  2020年的春天,註定讓人難忘。2020年的春季學期,也註定讓華大師生印象深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新學期教學計劃,放緩了師生歸程的腳步,卻沒有影響老師們教書育人的初心和廣大學生求知求學的進程。

  疫情暴發以來,我校認真貫徹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通知精神,有序開展、穩步推進線上教學各項工作。截至4月13日,我校本科生在線教學課程開課1376門,涉及教師1497人、學生25518人;研究生在線教學課程開課468門,涉及教師433人、學生1403人。

  習慣了教室和黑板的老師如何實現線上教學,有哪些亮點和特色?研究生的指導工作怎麼在線上開展?如何克服時差、網絡等困難進行境外生線上教學?各學院和老師們進行了探索。

探索最好的教學方法

  為了保證在線教學質量,老師們進行了史上最忙碌的寒假備課工作:熟悉各種軟件與教學平臺,重新進行教學設計,測試在線授課的信息技術條件。所有的一切,只為了探索最好的教學方法。

  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師從直播間“新手”晉升為各具特色、備受喜愛的“教學主播”。“圈粉主播”孫禕妮老師在技術上化繁為簡,在內容上拓展精進。她利用騰訊會議室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內容設置緊跟社會熱點,與學生們一起觀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媒體的表現,並就更廣泛的災難傳播議題進行探討,讓學生直呼過癮。同時,孫老師認為,“在與學生貼近的興趣中促進學術思維培養,也是‘圈粉課堂’的秘訣。”為此,她將自己對音樂社會學的研究興趣與同學們分享,引發課堂高潮。

  另一位教師郭豔梅則在廣播電視學專業開設了《電視專題片(含微電影創作)》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她轉換思路,通過網絡學習和創作,變教師的“教”為“導”,一方面在線上展開網絡在線學習,另一方面在線下師生共同進行主題短視頻創作實踐:教師通過網絡指導專業學生用好用活疫情防控鮮活生動的“教材”,在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創新設立“新傳人在行動”短視頻創作實踐教學板塊;專業學生則從多個獨特視角拍攝製作、宣傳報道當前各行各業抗擊疫情捨身忘我的感人事蹟,以及大學生響應政府號召居家學習和從事志願者工作的故事。

  計算機學院的教師積極探索基於多平臺融合的在線直播教學模式,如李靜老師採用功能較全且穩定性有保障的騰訊課堂極速版直播課件和語音結合QQ課程群同步線上交互,並使用QQ平臺進行課堂和課後作業提交和答疑,從而實現完整的教學環節;雷慶老師的課堂有機結合了PPT直播授課、屏幕標註講解、QQ群教學資源管理、課程視頻維護等多種在線教學手段,並利用QQ群發佈課程資源、佈置作業、Pointofix屏幕筆軟件批改作業等,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有效監督;廖永新老師通過超星平臺開設網絡課程,以“MOOC模式+課程群即時解答+編程錄屏分享”的方式進行網絡授課。

  土木工程學院的教師也對多個在線平臺展開了研究和探討。闞晉老師針對《理論力學》的課程特點和本科生的學習現狀,採取慕課+直播分享屏幕+雨課堂教學工具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他錄製了《網絡教學入門簡介》《經驗分享》《網絡教學實現學習過程管理的小技巧》3段視頻,幫助本學院及其他學院教師開展網絡教學。另一位教師祁神軍則通過視頻指導、QQ遠程協助、微信語音、電話等方式,指導多位老師完成中國MOOC的異步SPOC課程、學銀在線自建課程、雨課堂授課等建設。他還製作了學銀在線(電腦端)和學習通(移動端)使用的25個小技巧視頻,在全國範圍得到廣泛認可。

  文學院教師前期的技術培訓成果,在教學實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少老師在QQ群、騰訊會議、雨課堂等軟件平臺上化身“主播”,實時營造傳統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執教《現代漢語》的朱媞媞老師提前將部分學習資源上傳到智慧樹平臺讓學生預習,並通過QQ群直播與在線互動,傾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耐心地為大家答疑解惑。“很高興能夠看到一些平時在課堂上比較沉悶的學生,在線上交流中表現活躍。”她說。林英德老師則通過抽查點名、隨機提問、微信小程序作業打卡等方式瞭解學情、管理課堂。在他看來,在線學習的獨特管理方式激發了同學們對於《古代文論》課程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為了保證學生的在線學習質量,把監管落到實處,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想出三個“小妙招”:由院黨委和團委負責強化家校配合,通過動員家長取得其支持和配合,為學生在家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設備,並關注學院要求,日常監督學生的學習效果,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任課老師在網絡平臺發佈學習資料供學生查閱和學習,並及時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隨機抽查功課,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有序開展網絡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線上打卡、群聊簽到和在線提問等各種形式,任課老師及各班班委在各門課程中督促學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現遲到、曠課等狀況,提高學習質量。

研究生指導創新體驗

  疫情不僅給日常教學帶來困難,也給研究生的指導工作帶來挑戰。為了一個相同的目標——不因疫情而中斷研究生的課程學習,研究生導師們調整教學方案,學習如何使用各種平臺,線上授課指導、答疑解惑,保障了新學期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正常進行。

  “結構的有限元模擬”對於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方向的研究生來說,從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實驗研究更為重要。絕大多數研究生都需要在科學研究、論文撰寫中利用有限元軟件模擬結構的不同作用響應和行為。離開了學校的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根本運行不了龐大的計算程序,疫情發生以來,研究生居家計算尤為困難。於是,土木工程學院現代組合結構和抗震防災創新團隊利用和學校信息處共同開發的“高性能雲計算”平臺,遠程實時操作高性能服務器進行計算工作,並能實現多人進入同一服務器內,方便導師在計算過程中、計算結束後在同一模擬環境中協同指導研究生建模和計算。團隊研究生尤其是三年級研究生在該平臺下充分利用計算資源,保證了科研、論文工作中的計算任務順利進行和完成。

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黃輝教授在線授課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制定了研究生網絡指導計劃,研究生導師主動探索網絡指導新模式,幫助同學制定短期網絡培養計劃,將以往校內面對面的指導遷移到網絡在線指導及監督管理中,通過視頻會議進行課題組進展彙報,通過騰訊文檔協同編輯進行學位論文審閱批改,通過租賃第三方雲計算平臺進行模擬技術等多種形式,保證在線指導的頻次和質量,確保學生居家期間養成科研習慣,讓他們的科研學習不滑坡、不掉隊。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煒老師的《量子光學》作為一門側重於理論的研究生課程,線上教學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挑戰。雖然平臺上支持播放課件的同時進行視頻直播,但是視頻直播中的板書模糊不清。他通過“將教材與課件發給學生進行線下學習、線上全程直播進行知識點詳解為主”的形式,力求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這種線下加線上的方式對於學生的學習有一定促進作用,大部分學生聽完線上課程後表示基本上掌握所講內容。

  旅遊學院林美珍老師採用QQ平臺進行實時屏幕分享的方式,為2019級碩士生以及部分博士生講授《管理研究方法》課程。儘管是網絡教學,她依然堅持在每次上課前花時間閱讀和收集與管理學相關的文獻及案例,並根據課程和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確定授課內容及重點。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她會將授課內容都撰寫成教案,並試講一遍。

克服時差 境外網絡教學不斷線

  疫情暴發時值寒假,我校近5000名境外生分散在世界各地,開展在線教學困難重重。面對各種困難,學校統一部署,各學院紮實推進,任課老師與學生們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保證開課率和開課效果。

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老撾留學生陳雅華借用親戚的辦公室參加線上學習

  其中,華文學院有1000多名境外生,是全校擁有境外生最多的學院。疫情期間,為解決時差問題,該院漢語言繫馬達加斯加留學生米拉蘇,克服四個小時的時差,堅持凌晨四點起床參加學習;華文教育系十多名來自斐濟和毛里求斯的學生積極與老師聯繫,討論參與線上學習的辦法;還有許多東南亞留學生,雖然當地時間上午七點就要開始上課,但正式開課以來,只要網絡允許,大部分都能準時參加線上學習。此外,不少學生所在的國家網絡不好,有些學生只能使用手機流量進行學習,或是聯繫親朋好友幫忙等,但大家都儘可能克服困難,參與線上學習。

  工商管理學院作為全校學生數最多的學院之一,境外生的基數也比較大,將線下學風督導開展到線上是學院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學院採取低年級“學習委員+境外生班長”組合督導,境外生班長主要負責境外生單獨開課的課程情況統計;高年級因為課程一致,由學習委員統一督導,最終彙總整理並進行情況公示。開課以來,學院境內外學生上課率近乎100%,學生反映聽課效果較好。

  經濟與金融學院為了境外生線上學習的便利,同時也便於在線教學和將來線下課堂學習的銜接,採取了多項舉措:針對班級內有境外生因為時差問題無法實時觀看在線教學的情況,要求該班級在線教學時選擇可以進行回放的直播平臺,例如騰訊課堂、PPT音頻錄製;針對班級內有境外生網絡條件較差的情況,要求該班級在線教學時應選擇佔用帶寬較小的平臺,例如QQ群語音+分享屏幕的方式;考慮到境外生的網絡和平臺對接可能會出現問題,學院要求老師熟悉兩個以上的教學平臺,避免出現平臺擁擠不可用的情形。

  此外,以週末制教學為主的海外華文學校,也受到嚴重衝擊。為此,華文學院、華文教育研究院緊急組建華文志願教學服務團,與西班牙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攜手於3月23日開啟“孔子云課堂”,及時為歐洲3000餘名居家不能上學的華裔子弟提供優質的線上華文教學。自3月下旬以來,每週一、週三和週五,包括羅萬、曹蒙潔在內的10餘名華僑大學志願者老師都會同步開啟“孔子云課堂”,由華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鬍建剛任教學總指導,一起承擔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共11個年段的線上華文教學任務。

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孔子云課堂”直播授課截屏

  4月25日,華僑大學還和泰國華文教師公會聯合主辦“華大雲課堂”第一期泰國華文教師培訓班。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教師沈玲、陳建興、張娜,以釘釘視頻會議、Facebook直播方式為泰國華文教師講授《三種常見在線教學形式》《漢字輸入小技巧》《漢語語音教學》等課程。當天,泰國400多位教師在線觀看了直播授課,5000多位教師觀看了重播,近2萬人關注培訓活動。

在教學中提升對疫情的認知與防範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發揮專業特色,加強相關疾控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加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認知,並加以防範。

  醫學院副院長董少良在《衛生學》授課時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疫情形勢發展現狀、最新研究成果、個人防護等內容。在《醫學微生物學》開學第一課上,授課教師唐明青就以新冠肺炎疫情為切入點,完整地向學生講述了疫情發展過程、致病微生物的特性、相應的防控措施等,他告誡醫學生要用一種敬畏的心態去面對微生物,建立人與微生物的良好生態關係。

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體育學院教師居家現場示範

  體育學院的公共體育課程堅持學生在線理論學習與居家鍛鍊並重的措施,依託學院在線課程精品之一《國際排舞》和引進的《二十四式太極拳》為兩大實踐教學支撐,以學院省級精品課程《科學運動與健康》為理論教學支撐,將公共體育課前置至學生家中,以運動對抗疫情。自公共體育課開課以來,全校10000餘名學生依託中國大學MOOC和超星學銀在線兩大課程平臺,開始居家鍛鍊。在充分利用當前已完成的《國際排舞》《游泳》《羽毛球》等6門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同時,學院還動員多位教師製作居家健身指南。四期自拍自編的居家輕健身、八段錦等健身運動視頻,也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進行推廣普及。在線學習、自拍小視頻指導、現場動作示範……有學生說,“看到體育老師,萎靡多日的宅生活頓時開始活躍起來。”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為上好網絡課程,積極鑽研網絡技術要領,把傳統課程與在線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在思政課堂上,他們通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將課本知識講授與疫情防控知識教育相結合,及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中國共產黨發展史,領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回望新中國成立70年的風雨兼程,感悟“中國奇蹟”“中國速度”背後的國家力量;探究生命的真諦和價值,學會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美術學院團委書記宋慶彬老師在疫情期間,利用騰訊課堂平臺以“戰疫看中國”為主題,為學生開設雲端講座5期,講解戰疫中的中國力量、中國製度和中國擔當,講述華僑華人、學院武漢學生家長和青年學子群體助力疫情防控的故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堅定戰疫必勝信心,引發學生思想共鳴,在線收看2556人次。

“非常期待每一次的網上見面”

  此次在線教學,對於所有華大師生而言,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全新體驗。教師們的在線教學是否“在線”?學生們的在線學習是否收穫滿滿?師生們各有評價。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外籍教師Kevin Lynch說:“It is not as good as face to face,but it’s fine in the circumstances.(儘管在線教學不如面對面教學好,但在目前情況下也還不錯。)”林少真老師說:“學生網課互動反而比較積極,可能與沒有面對面的壓力以及反饋容易有關。”

  文學院林英德老師對本課程當前的教學效果比較滿意,並對未來的在線教學提出了展望:“可以適當考慮完善網絡教學設施,讓網課學習不再停於‘備不時之需’的層面,讓其真正融入學生的未來學習。”

“我特別喜歡媞媞老師溫柔而有條理的授課風格。”文學院2019級中國語言文學類1班的趙紫朵是朱媞媞老師的小粉絲:“雖然是線上教學,但是預習、正課、課後答疑,每一個環節都沒有落下。這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消化知識。”

  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馬來西亞學生許兆泉說:“我發現班上的同學上網課比在教室更活躍,並且更願意與老師互動回答問題。還有同學現在國外,有時差,但仍堅持參加所有課程學習。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很積極,非常期待每一次與老師網上見面。”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研究生李佳音表示:“第一次在沒有固定教室的網絡上課,本來以為效果不會很理想,現在看到學院及任課老師精心準備的網絡教學安排,在家的我們也一樣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教育戰線上各位‘十八線主播’們辛苦了。”

師生共克時艱  打造“雲端”三尺講臺

春季學期已經過半,華大的線上教學開展情況良好,教師和學生均能熟練使用各種網絡平臺,已適應網絡教學模式:教師能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調整教學節奏;學生能主動按照要求課前預習,課堂上積極互動,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各學院紛紛表示,將繼續做好在線教學工作,為學校即將到來的全面復學做好充足準備。

華僑大學報綜合整理

編輯:侯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