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的陶器,足有2萬年曆史

說中國人發明了陶瓷,一點都不為過。2012年,在江西省的仙人洞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對取樣進行放射性碳同位素斷代法測定,將最早出現陶器的時間確定為2萬年到1.9萬年前。

世界最古老的陶器,足有2萬年曆史

仙人洞出土的陶罐,距今約1萬年

世界最古老的陶器,足有2萬年曆史

仙人洞出土的陶器碎片,距今約2萬年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材料,創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東西,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重大飛躍。

陶瓷是一大類材料的統稱,簡單說是經過燒製,形成的緻密的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當然這個定義太簡單,食鹽、鐵、玻璃、塑料都是固體,顯然是不同種類的物體。

我們先挨個看看這些固體都是什麼類型。

食鹽、鐵,每個原子都與周邊的原子有規律的連接,形成一個整上有規律的空間原子結構,稱為晶體。每一粒食鹽是一塊單一晶體。而一塊鐵是有許多晶體組成的。

玻璃,小範圍內原子排列有規律,但是大範圍看又沒有規律,是一種近程有序遠程無序的結構。這種結構與液體非常相似,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把玻璃稱為過冷液體。

塑料,大量原子有規律的連接在一起,成為分子量巨大的物質。這類物質成為聚合物。是有機物的一種。

陶瓷,實際上並不是單一的有規律的原子結構,它是一種混合結構。

首先它是由大量晶體組成的,每個晶體稱為晶粒,但是晶粒與晶粒之間存在一個很薄過度狀態,這一部分結構上是玻璃態。陶瓷看起來就像是用玻璃做膠水把大群晶粒粘在一起形成的整塊固體。就像一塊花生糖,花生是晶粒,晶粒之間通過糖粘接起來。當然晶粒的尺寸非常小,大概1nm(微晶陶瓷)~2mm(粗陶)。

世界最古老的陶器,足有2萬年曆史

放大1萬倍的陶瓷斷面。各種大小不一的不規則形狀是晶粒,玻璃相是位於晶粒之間的薄層。

此外陶瓷還或多或少的包含有一些氣孔,氣孔越少就越緻密。

陶瓷之所以需要燒製,其中一個原因是要形成玻璃相。玻璃相是通過將原料中的部分成分燒成液體,再冷卻後形成的。陶瓷跟玻璃的不同在於,玻璃把整個原料都燒融化了,陶瓷的只在晶粒之間形成玻璃相,也就是在晶粒之間形成液體,冷卻後形成玻璃相固體。

事實上,陶和瓷可以看作是陶瓷中的兩個類別,它們之間有少量的區別。

陶在燒製過程中溫度比較低,氣孔大孔隙率高,只能在兩個晶粒接觸點形成玻璃相,所以陶器的晶粒間連接比較脆弱。

瓷的燒製溫度較高,能夠充分形成玻璃相以充滿晶粒之間的縫隙。所以瓷更加質密,氣孔較少。

其實在陶和瓷之間還有一個類別,稱為炻(shí)器,比陶器強度高、吸水率低,比瓷器熱穩定性好。如水缸、紫砂壺等,質地緻密堅硬,跟瓷器相似。炻器表面不上釉,而瓷器是表面上釉的。

世界最古老的陶器,足有2萬年曆史

紫砂壺

本文參加 #科學V計劃# #科學有真相# ,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