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隨著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復課。其中浙江很多即將開學的小學,為了讓小學生們保持距離,做好安全防護,於是想出了讓家長和孩子在家制作“一米帽”的主意,這樣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和同伴保持安全的距離,通過媒體報道,“一米帽”爆紅於網絡,並引來各方的好評和點贊。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浙江小學生手工製作的“一米帽”

根據媒體報道,“一米帽”是在宋代“官帽”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改良,“安裝”上長達“一米”的帽翅而製成的。我們來比較一下“一米帽”和宋代官帽,結果二者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宋代官帽為什麼設計成帶兩根長長“翅膀”的模樣呢?這還得從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宋朝的官帽

其實宋代之前的烏紗帽並沒有這個長長的“翅膀”,早在東晉時期,首都建康做官的人都會戴一頂黑紗做的帽子,這就是“烏紗帽”最早的來歷。到了南北朝時期,烏紗帽傳到民間,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帽子。後來經過隋朝大一統,到了唐時期,朝廷為了表明官員的特殊地位,允許官員們在烏紗帽上裝飾玉飾,塊數越多,則官職越大。在宋朝之前,官帽上面並沒有帽翅,而到了宋朝,烏紗帽卻大大改變了模樣,在帽子的兩邊“長”上了兩個像是翅膀一樣的裝飾,而這兩個長長帽翅的發明者不是別人,正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為啥要給官帽裝上去兩個長長的翅膀呢?原來在隋唐時期,君臣是坐而論道的,大臣和皇帝之間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宋朝建立後,沿襲唐朝的制度,但趙匡胤後來用特殊的方法撤去了大臣的座位,於是就變成了皇帝坐而大臣站立的局面。站立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於是宋朝君臣開朝會的時候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宋太祖趙匡胤坐在上面,下面很多個大臣站在一起。由於大臣們人數眾多,就難免有人聚在一處交頭接耳。

趙匡胤看到這種情況,就很鬧心。因為在疑心過重的趙匡胤看來,大臣們交頭接耳,八成是在講自己的壞話,就算沒有講他的壞話,這些傢伙在朝堂之上,圍在一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也實在太難看,有失體統。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影視作品中上朝的宋朝官員

趙匡胤本來一直隱忍著,直到有一天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上奏時,趙匡胤又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這回宋太祖真的火了,但是他並沒有當場發作,而是等退朝後再做打算。

退朝後,趙匡胤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然後他傳旨禮儀部門,要求重新給官員設計服飾,重點就是帽子。他要求設計出來的帽子在紗帽後面要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一尺多長(以後越來越長)。之後,大臣上朝就必須佩戴這種帽子,而官員們戴上這種帽子後,再想像過去那樣聚在一起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簡直比登天還難,倆官員想說話,只能面對面交談,稍微一歪頭,鐵做的帽翅就會掃到對方的臉上,那叫一個疼。自從戴上趙匡胤發明的這種“長翅”官帽,從此大臣上朝就很難擠在一起交頭接耳,從而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長翅”官帽的功用

而在千年以後,隨著一場疫情,為了安全防護,保持距離,“長翅”官帽又一次重出江湖,並升級換代為“一米帽”,而這恐怕是趙匡胤發明“長翅”官帽時絕對想不到的吧。

浙江小學生的“一米帽”紅了,宋太祖不高興了:抄我創意

▲戴著“一米帽”上課的小學生

關鍵詞:#一米帽# #宋朝# #宋太祖# #趙匡胤# #小學生# #浙江# #開學# #復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