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知道一味的"哭穷"会给孩子带来打击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的"节俭教育"

家长害怕孩子养成乱买东西,不懂体恤父母的坏习惯。在孩子要玩具的时候,会向孩子抱怨家里"没钱""爸妈没本事"。等孩子长大以后在自己给自己买。

本来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好习惯,却不知道,一味的"哭穷"会给孩子自尊带来打击。


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知道一味的

缺少底气,低人一等

常常听父母说家里没钱,敏感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就会缺少一种底气,不敢去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孩子面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总有无数喜欢的、想要的东西。然而,对于常听父母哭穷的孩子来说,只要价格超出了家庭消费限度,他们就必须克制自己内心的渴望,掩藏真实的想法。

在他们心里,价格贵的东西想也不敢想。

穷养的孩子没有底气,无形之中把自己放在了比别人更低的位置上。

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知道一味的

金钱引诱,误入歧途

哭穷的父母,不会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钱财来保证物质生活。于是,很多缺钱的孩子被外界引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特别是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警惕心也不强,一不小心就中了校园贷的圈套。

孩子在生活中缺钱的时候,理应求助于最亲近的父母。

但是由于父母哭穷,有些孩子无法跟家里人开口,只能被迫向陌生的社会寻求帮助,而社会的恶意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进入社会之前,孩子需要树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认识到社会的善与恶,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记得"无论贫富,父母一直在你们的身后"。

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知道一味的

因小失大,错失良机

当贫穷成为家里的一道难题,孩子在生活中就不得不把省钱当成头等大事。省了小钱的孩子,有时却错过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机。

《奇葩说》中,学识丰富的詹青云赢得很多人的喜爱。她来自贵州山区,但在上学期间,詹青云敢于借一百多万,去读哈佛的一个学位。

对于她来说,知识远比金钱更重要。薛兆丰教授评价詹青云说:"她贫,但是她不穷。"对比而言,经常听家长哭穷的孩子,不仅贫而且穷。即使去哈佛上学的机会摆在孩子的面前,他们也会被高昂的费用吓退。因为贫穷,他们没办法承担这份风险,只能无奈放弃深造的机会。

过于在意金钱的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父母不能让孩子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我们和孩子一定要知道: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远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

想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知道一味的

父母炫富不对,哭穷也不可取。孩子的成长绝不能被贫穷所困扰。勤俭节约的习惯,应当源于孩子内在的修养,而不是受制于外在的生存条件。不向孩子哭穷,不以金钱为界,我们力所能及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