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股市下跌,真的嗎?

人口老齡化=股市下跌,真的嗎?

FT中文網

根據全國老齡辦最新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9億人,佔比17.9%。預計到2050年時,60歲以上老年總人口將達到4.87億,佔到總人口的35%。

整個社會向老齡化趨近,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共同趨勢。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壽命變長,以及出生率下降。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新中國剛成立的1950年代,一箇中國人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僅為44歲左右。截至2019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上升到77歲左右。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將進一步上升到81歲左右。在其他主要國家,這個變化趨勢大同小異,公民的平均壽命普遍變得更長。

出生率的數據,就更不容樂觀了。2011年,中國各地開始實行雙獨“二孩”政策。2015年,全國開始全面實行“二孩”政策。但是從2011年算起,全國的嬰兒出生率並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從2011年的千分之十二左右緩慢下降到2019年的千分之十一點六。東亞的其他幾個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和中國差不多,任憑政府如何鼓勵,也很難激起民眾生孩子的意願。


人口老齡化=股市下跌,真的嗎?

在上面兩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整個社會的人口結構,將持續向老齡化進化。那麼,這種變化趨勢,對於未來的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呢?

一般來說,民眾對於老齡化帶來的影響,有這麼幾個認識:老齡化導致消費下降;老齡化造成GDP增速下降;以及老齡化意味著股市下跌。但是,這些認識未必都正確。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幾個影響。

先來看一下老齡化和消費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老人越多的社會,總消費越低。背後的原因主要在於,從生命週期來看,一個人通過勞動創造經濟收入,主要集中在青壯年階段,即25歲到55歲左右。在那以後,很多人開始退休,收入會明顯下降,因此會影響其消費慾望。隨著一個人步入老年,他在衣服、食品、出行等方面的開銷,會有所下降。

然而,從發達國家的數據統計來看,老年人的消費開支,未必比年輕人少。這主要是因為,在不同的年齡週期,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開支,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在20至40歲這個階段,家庭的最主要開支,包括房租或按揭、自己或者子女的教育。而到了60歲以上的生命週期,開支轉向居住升級、為子女付大學學費或者購房、出行旅遊,以及醫療保健。也就是說,人的消費,並沒有因為他變老而降低,而是發生了進化和轉移。根據美國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美國人一輩子的消費頂峰,在54歲到72歲年齡層。然後在73歲以後,他們的平均消費水平並沒有下降多少,還是保持在和之前的年齡階段非常接近的消費水平。簡而言之,老齡化並不必然意味著社會總消費水平的下降。

雖然老年人的消費力並不一定比青壯年更弱,但是卻有研究顯示,人口撫養比和經濟的通脹率之間有直接關係。人口撫養比,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值。該比值越高,說明社會中每個勞動力的撫養負擔越重。研究顯示,一個經濟的人口撫養比,和其通脹率成反比關係。人口撫養比越高,通脹率就越低。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過去的30年,日本經歷了快速的老齡化,同時其國內物價水平基本保持不變,甚至有微弱的下跌。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老齡化和GDP增速之間的關係。普遍的認識,是老齡化越嚴重的社會,GDP增速越低,甚至可能出現經濟衰退。然而在現實中,兩者之間的關係要複雜得多。這主要是因為,一國經濟的GDP,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變量:人口×勞動力參與率×生產率。如果一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那麼其人口增長會放緩,因此會拖累GDP的增長。

但研究顯示,在以上三要素中,對於GDP貢獻最大的,並非人口和勞動力參與率,而是生產率。在過去40多年裡,日本的GDP增速從10%以上下降到0%左右,主要原因是生產率的下降,而非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如果一個老齡化的社會能夠繼續保持高水平的生產率,那麼GDP增速未必會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快速下滑。研究(Vanguard, 2019)顯示,一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只是影響生產率的因素之一,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比如科技創新、基建設施等,對生產率的解釋作用更強。

最後,我們來看看老齡化和股市回報之間的關係。老齡化對於股市回報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首先是老齡化對於經濟增長率的影響。如果老齡化導致GDP增長率下降,那麼這將拉低無風險利率的水平,並繼而拉低股票的投資回報。其次是不同年齡人群做出的資產配置決策。如果年紀大的群體更喜歡債券,那麼就有可能對股票造成拋壓,繼而降低股票的風險溢價和未來的投資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