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提供外包為主的靈活用工服務,「活多多」獲得百萬級別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靈活用工解決方案服務商活多多,於近期獲得了社寶科技旗下中才資本和火山石資本的數百萬天使輪投資。

活多多成立於2019年,創始人胡勝曾經就職於中華英才網和易才集團,在英格瑪集團擔任上海公司總經理。活多多平臺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對一二線城市用工人員數據進行整合分析,連接用人方和求職者。同時,公司也提供如電子籤、智能考勤排班、雲薪資核算等配套的增值服務。

在行業方面,活多多的平臺上的用人方主要是集中在服務業,製造業較少。胡勝表示,聚焦服務業原因是,服務業的政策相對規範,且招聘崗位多元化,相比製造業層層抽成的一級二級分包,招聘的ROI更高。

針對服務業,活多多主要為企業輸送餐飲零售人員以及客服、信息審核兩大類崗位。胡勝告訴36氪,餐飲零售服務人員每季度的流失率高達到50%,一年達到100%,需要大量的人員不斷做補充,因此需要靈活用平臺具備較強的的人員數據積累和分析能力,是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客服、信息審核崗位人員則穩定性較高,有些信息審核涉及人機協同,來判斷內容是否違法違規,因此需要更多的技術含量。因此,做這類崗位的人員招聘,利潤也會更好。未來,活多多會在現有的崗位基礎上,擴展如零售業的物流、理貨等人員。

在對C端的引流上,活多多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線下包括傳統的高校合作招聘 +供應商渠道兩方面。貴州、雲南、江西等地的中專院校是主要的勞動力輸出地。但與學校達成合作招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有些合作甚至需要一兩年,其間需要保持和學校的緊密溝通。在供應商渠道上,則分為一級供應商和各類小中介門店。通常一級供應商負責上游用人方總體人員的管理調度,而下游的中介門店負責渠道招聘,層次明顯,必須在人資行業有深耕才能打通環節。

在線上,活多多建立可以進行匹配的人事服務中心繫統。通過對應聘人員所在的行業,如餐飲零售、信息審核等大類的標籤歸類錄入系統中,再以分類搜索的方式進行人崗匹配。胡勝表示,靈活用工是一個賣方市場,勞動力稀缺,滿足18~35歲身體健康,具備基礎技能的人即可上崗入職。同時,服務、職能崗位員工跳槽頻繁、且跳槽的隨機性較強。這時,就需要系統進行招聘信息的主動推送和電話尋訪,去推動求職者在活多多的人才庫中完善過往工作經歷和現在的工作狀態。

此外,活多多通過數據分析為求職者和用人方提供更高的價值。平臺可以讓員工在匹配中找到更合適、收入更高的工作,提高用戶對平臺的黏度。也可以根據員工工作所在地和住址等信息,為勞動者在碎片時間內推薦相應的工作機會。對於用人方,則提供了更加靈活、低成本的用人選擇。

在招聘以外,活多多也提供電子籤、考勤打卡和智能排班、薪資結算等增值服務。有些增值服務採用與第三方合作,如電子籤就是與法大大合作。從平均成本看,企業招聘一個員工需要付出500~2000元服務費不等,但在增值服務上只需要支付30元左右每人,因此有些客戶往往會選擇再支付一部分系統費用給到活多多,而不是自己開發管理系統。

靈活用工招聘是活多多仍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胡勝也表示,公司的靈活用工和目前市場上火爆的眾包,即滴滴司機、美團騎手、58到家服務等靈活用工不同,更像是外包服務。以BAT公司內容審核崗位為例,公司為一名員工每月向活多多平臺支付8000~9000元,活多多負責了包括線下招聘、現場管理,人力成本和社保公積金(4200~5000元左右),外加房租物業(1500元/人/月左右)。最後,活多多從一個員工上收取的利潤大概在1500元,但同時也承擔了簽訂合同到仲裁,辭退等風險的承擔。胡勝表示,這樣的模式雖然有點重,但是從目前靈活用工政策法規趨於嚴格來看,眾包的模式有風險,未來公司還是堅持為企業提供更穩定的外包服務。

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公司已經產生60萬左右的營收,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預計今年8月份達到盈虧平衡。從3月份開始,平臺營收增長在100%~200%每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