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孟子》中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說的是一代人所積攢下來的美好品行與財富,在經過多代傳承以後就會漸漸消散,通常不會超過五代,而在民間甚至還有“一代富二代窮三代要飯”的說法,真正能夠長盛不衰的家族非常少,哪怕是古代的皇室家族也大多是傳承三百年左右。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不過河南有一個家族,卻比很多皇室家族的興旺時間還要更加久遠,那就是中原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的康百萬家族,人稱“河洛康家”。康百萬家族從明朝開始創業,真正的發家是從其六世祖康紹敬開始,因為他擔任了兩個在當時非常重要的官職,那就是洧州驛丞、東昌府大使。

相信大多數人對驛丞、地方大使之類的官職都並不放在心上,畢竟與史書上眾多的王侯將相比起來,驛丞這個官職的品階確實很低,但是在當地算得上是要害部門的實權人物,放今天就是相當於地方交通局的局長,管理地方的水陸交通,而東昌府大使則是負責管理官鹽、稅務、倉庫之類的事務。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康紹敬的官級雖然不高,但卻在“有油水”的部門掌握實權,在古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環境中自然能夠迅速致富。不過若是僅僅因為有這兩個職務的話,康家縱然能夠興盛一時,也很難會維持長久,之所以能夠富了400多年,此後的12代子孫都是富豪,是因為康紹敬又做了兩件事。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手中暫時的職權便利,化作了長久的資產,由於他掌管交通、倉庫、官鹽、稅務,而明清時候的鹽務已經由國家控制轉為了“官督商辦”,於是他讓自己的家人從商進入鹽業,這自古便是一個極其暴富的行業,康家就此真正地發家。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第二件事就是定下了4句家訓:“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也就是說天下間任何的好事,都不要讓康家獨佔,而是要與其他人一齊分享,這也讓在康紹敬去世以後,康家在商場、官場上依然有著眾多的人脈,不僅可以維持固有的生意,而且還可以開拓出更多的生意。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此後的康家後人一直固守著這4句家訓,同時又順應潮流大膽創新,將康家的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被人們稱為“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直到後來慈禧西逃的時候經過河南,康家當代的家主康鴻猷捐了百萬兩白銀給慈禧,讓“康百萬”名聞天下的同時,也讓康家成為了滿清統治者“打秋風”的去處。

河南有個家族,富了400年,12代子孫皆富豪,只因遵守這4句家訓


這個時候已經進入晚清時期,滿清統治者由於經常戰爭與賠款,所以也是非常缺錢,一旦缺錢就想要讓豪商大戶“捐獻”,康家在慈禧那裡有了名頭以後,就經常“主動捐獻”,漸漸地就傷筋動骨,最終徹底破產消散在歷史長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