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東區多措並舉推進公廁整改

摸排編號、宣傳引導、單位公廁對外開放……

橋東區多措並舉推進公廁整改

本報訊近日,本市橋東區公廁整改進行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該區已完成轄區內272座旱廁整改進度的31%。

居民期待新公廁

在橋東西門裡街道辦事處紅星西社區財稅局家屬院門口,一處新公廁正在建設當中,兩名施工人員正在貼瓷磚。“這兒以前是一座旱廁,夏天味兒很大,基本沒人用。”一居民告訴記者,十分期待嶄新的水廁。

施工人員介紹,建好後,旱廁不僅變為水衝式的,洗手池、排風扇等都會配設到位,還會設置男女比例為1:2的坑位。

在順德西社區,西寺西街一處30多年的老舊公廁剛剛完成拆除。西門裡辦事處司法所所長杜靜濤負責轄區內公廁的整改工作,他介紹,西寺西街附近共有3座公用旱廁,他們先拆除兩個相對老舊的,留下一個供附近居民使用,待新公廁建好後,再對這一座進行拆除。

摸排編號分類推進

此次行動中,橋東區在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涉改45座公廁任務外,還主動將提前摸排的227個旱廁全部納入“清零”整改任務。

期間,摸排人員對全區272座旱廁全部逐一編號,上公示牌,亮措施、亮時限、亮責任,實施銷號式管理。

獎勵將“被動”變“主動”

為了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積極性,橋東區對4月底前完成改造的旱廁,每座獎勵10萬元;5月底前完成的每座獎勵5萬元;6月10日前完成的不予獎勵,未完成的予以問責。

同時,由區委主要負責人協調市環衛、水務、供電等單位,為該區廁所革命開闢“綠色通道”。併成立工作督查組,對各鄉鎮辦旱廁整改工作進行督導考評,作為獎補依據。

單位開放公廁讓市民更“順心”

該區以網格化的工作模式深入群眾,利用微信、宣傳欄、電子屏等方式廣泛宣傳改廁政策及重要性,並對居民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切實消除群眾疑慮,拆除百姓“心牆”。

同時,轄區內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在保證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凡具備開放條件的內部衛生間,都要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並掛牌明示。

目前,橋東區包括區、街道、社區等各級機關和醫院、飯店等在內的210餘家單位已對外開放使用衛生間。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紅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