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让孩子少走弯路的父母不是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父母应该努力让孩子少走弯路?

很多人总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认为孩子应该多听他们的话,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这样就能少走弯路,从而快速获取成功,这样真的对吗?

其实不对。

一个成功的父母应该努力让孩子多走弯路。

李宗盛说: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而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多数是来自于更多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这很多不可替代的是自身的体验。也就是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方能胸中脱去尘浊。

为什么说让孩子少走弯路的父母不是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父母的观点可以成为孩子的万卷书,让他们去阅读,但真正的万里路,才能脱去胸中尘浊,让其成为不凡之人,万里路就包括很多“弯路”。如果让孩子按父母的观点去活,则让其读书不让其“行路”,他们就变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一遇真刀真枪干仗,便可能全军覆没。

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哪里来?往往是父母口中的“弯路”里来。但从没走过弯路的孩子,很难辨别出哪条是直路。弯路走多了,他们才真正理解并对事实有体会,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总结出经验,才能累积人生的财富。

我国的宋朝大诗人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很好体现了儿子的路要自己走,要亲身体验人生百味,对错是非,才能成为更坚强、更伟大的人。

为什么说让孩子少走弯路的父母不是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亲历人生百味,方知对错

回归我们职场,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前辈的经验,但是你听完后真的能理解吗?真的能记住吗?不一定。他一再强调的错可能你犯了一遍才会真的记在脑子里,你真正能讲出来,能很好运用的经验一定不是你听来的,而是你在听完以后不断实践后得到的结果,才是你自己的经验财富。

所以,人生不但不能少走弯路,还要尽可能多走弯路,有更多的尝试,才能发现更多可能,获得更多经验。因为别人口中的弯路可能是你的直路,很多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证明了别人的直路是弯路,自己的弯路才是直路。如果只有听别人话才能成功,那在“地心说”统治的中世纪,就不会有歌白尼的“日心说”;如果都活在牛顿的“地心引力”说中,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都遵从老一辈人的经验判断,就不会有沃尔玛天天平价的创新,让其一跃成为享誉全球的超市;就不会有优衣库的性价比,就不会有马云的阿里巴巴帝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小米,QQ、微信、抖音、今日头条这些创新性的产品就不会诞生。

创新、进步是让以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当我们还在宣扬让孩子少走弯路时,是否也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成功的父母不是天天告诉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而是应该多让孩子多尝试,多做,哪怕是弯路,是错的,更要让孩子去做。为什么?因为孩子只有经历过错以后,认识到错误的代价后,才懂得什么是对的,走过弯路以后,才会懂得走直路。

那么,如果让孩子多走弯路,要父母做什么?父母真的不管了?其实不是。父母应该扮演的角度是在旁边做好护航角度,让孩子在走弯路时,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在走弯路时避免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避免让孩子走弯路过程中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减少因为获得这种认知而付出的代价,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摔得多的孩子才能更快走路,敢于逆风中张开翅膀的鸟儿,才能博击长空。就像鲁迅所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所以,没有绝对的弯路,走得多了,也便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