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分班制度有何意義?是否對成績一般卻努力的學生不公平?

難忘情人


子曰:有教無類,這是教育公平。子亦曰:因材施教,這同樣是教育公平。有人可以一頓飯吃三碗,有人卻只能吃一碗,強行要大家吃一樣,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了。


巧哥333


教育的原則:適合的是最好的。

記得從普通中學,調省一級重點高中,校長交給我一個任務:帶6個高一班,推出的 成績最差者,組成的一個班。

當時,給我班的政策:1、任課老師配備最強的。2、週末可補課,老師補課費,由學校付。其他班根據市裡要求,是不能䃼課的。3、其他工作,要求班主仼負責。

經過兩年老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在高考中,全班升學率90%以上。哪可是88年,全國才招68萬大學生。

由此可見,分班是否有利學生,關鍵看:怎麼分,怎麼配教師,怎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等具體操作。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分班制度大多是為了應試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質,但也不能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分班教學,增強學習競爭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要快一些,有的可能要慢一些。分班教學,可以將接受知識較快的學生組合到一起,學習上會產生一定的競爭,也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第二、分班教學,利於教師因材施教

不同的學生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分班教學有三種情況,當然,成績是衡量分班的一個標準。成績好的分到一起、成績一般的分到一起、成績好的和一般的組合到一起。也就是你們口中所謂的“快班”“普班”“慢班”,分班教學,老師可以具體知道這個班級的學習怎麼樣,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計劃,更有利於淫才時間。

第三、分班教學,考核教師專業知識

如果當好班的老師,專業知識不過關,是當不成優秀的老師。那些想混日子的老師可能就更少,一方面提高了教學技能,另一方面豐富了專業知識。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直奉行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原則,其實在教育這條道路上難以保證絕對的公平。就如提及到的分班教學,對學生有很大的不公平。

1.用成績來定格學生學習能力,略微欠妥。

2.學生缺乏必要的課外活動,增加了學習壓力。

3.學生之間無法友好相處,競爭太大,心裡浮躁。

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分班教學是不得已而為之,甚是無奈之舉,只希望學生能夠儘量適應這種大環境,應充滿自信,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祝你成功!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