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為什麼唐詩中不夜城是洛陽?

洛囈羽


《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是蘇頲在宴會上寫的一首七言詩。

可能很多人對蘇頲還不太瞭解,那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蘇頲。

蘇頲,字廷碩,生卒於670年-727年之間,京兆武功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武功,他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是左僕射蘇瑰。蘇頲以進士出仕,擅於寫詩文,先後當過很多官,後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

可以說,蘇頲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話說回來,如果單單憑蘇頲在《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裡面寫的“燈火還同不夜城”這句詩,就認定為洛陽城是唐朝的不夜城,那是不準確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讀懂蘇頲這首《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

東嶽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會公卿。

樓臺絕勝宜春苑,

燈火還同不夜城。

正睹人間朝市樂,

忽聞天上管絃聲。

酺來萬舞群臣醉,

喜戴千年聖主明。

如果,你以為詩題中的“廣達樓”是洛陽城裡一個熱鬧的酒樓,那麼,一開始你的理解就偏了。

廣達樓是唐朝東京洛陽紫微城內的一座樓臺式建築,而紫微城是武則天稱帝后所住的行宮,也是武周帝國的政治中心。

所以說,從詩題我們就能瞭解到,蘇頲寫這首詩的地點是在宮廷之內,而非洛陽大街之上。

蘇頲之所以會在廣達樓寫下《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這首詩,很可能是為了助興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應制詩,是我國古代臣僚奉皇帝詔所作、所和的詩,內容多為歌功頌德。

而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就是在開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到東嶽泰山封禪,‌返回洛陽時,就在廣達樓開設了宮宴。

蘇頲在首句也表達得很清晰明瞭:

東嶽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會公卿。

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一般是在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是動亂之後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意是在向上天彙報帝皇自己的豐功偉績,同時也表示他是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

武則天改李唐為武周的時候就在嵩山進行了封禪,武則天退位之後,把武周歸還給李唐,而唐玄宗也不負眾望,繼位之後不久便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得國泰民安,讓百姓安居樂業。

所以,唐玄宗決定去泰山進行封禪,這不管是對唐玄宗本人還是對李唐王朝都顯得格外的意義重大了。

封禪大殿結束之後,唐玄宗攜群臣回到東京洛陽,不免也要慶祝一番的,因而,才有在廣達樓開設宮宴,與眾臣歡飲達旦的場面。

唐朝人在宴會上喝酒作樂,怎麼可能少得了作詩助興呢?

所以,讓我們再仔細讀蘇頲這首《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後面三聯:

樓臺絕勝宜春苑,

燈火還同不夜城。

正睹人間朝市樂,

忽聞天上管絃聲。

酺來萬舞群臣醉,

喜戴千年聖主明。

蘇頲都寫了啥?

頷聯讚美廣達樓的雄美壯麗,燈火恢弘如同白晝;頸聯描繪了宴會的熱鬧非凡,感嘆歌舞聲樂彷彿從天上來。

值得注意的是,尾聯“喜戴千年聖主明”,蘇頲明晃晃地誇唐玄宗是千年難得的聖主,這簡直就是在拍皇帝馬屁啊!

也難怪蘇頲能官至宰相,他這個人很有覺悟,也很有政治眼光,因而,他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以至於在他病逝後,唐玄宗為他廢朝兩天,並追贈他為尚書右丞相,賜諡文憲。

而蘇頲這首《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更像是在宮宴裡,為了“哄”唐玄宗高興,應景所作的一首助興的詩。

所以,單憑蘇頲寫的“樓臺絕勝宜春苑,燈火還同不夜城”,就斷定洛陽是唐朝的不夜城,這是十分牽強的。

唐朝實行了非常嚴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這讓東京洛陽和都城長安都很難成為“不夜城”

唐代的坊市制度,既是國家管理城市居民的制度,又是國家管理經濟活動的方式。其中,“坊”是居民區,而市場交易活動則集中於“市”。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兩大都市——長安和洛陽,它們佈局都十分的方正,坊市之間以一種網格的形式排列。

而這種規劃得整齊又封閉的坊市,讓官府機構、居民區和市場區分開來,非常便於朝廷的管理,這也符合了唐朝封建統治的需要。

唐朝宵禁規定:暮鼓響後,即開始宵禁。在夜禁開始後,百姓是不能隨便在大街上晃盪的。

唐朝為此設有律法,規定坊門關閉後,居民不許出坊,違者鞭笞二十。

但是,如果遇到緊急公事或婚喪疾病等情況,必須夜行的,應持有官府或本坊的文碟,經街鋪值班人員勘驗,然後才能放行。

而坊門早晚都要定時啟閉,有專門人員以擊鼓為信號,禁止人們夜間在街上活動,這樣就把居民活動限制在白天。

所以,唐朝這種嚴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就很難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不夜城”。

直至到了宋朝,尤其是宋仁宗時期,為了順應商品經濟的發展,滿足市民對自由經濟的需求,宋朝打破了坊市制度,取消了夜禁,這才真正出現了“不夜城”。

比如,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這首詞裡所描繪的熱鬧景象,那才叫真正的“不夜城”: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所謂的“不夜城”,實際是侷限在坊內,難成規模

唐朝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不夜城,但是,並不能說唐朝完全沒有“夜間經濟”。

正相反,唐朝“夜間經濟”還是蠻熱鬧的,但是,這種熱鬧也能只限制在坊內。

比方說,唐朝人夜晚想去逛一逛青樓楚館什麼的,那麼,你得在夜禁開始前就進到專門經營青樓楚館的坊內,等到第二天,宵禁結束,你才能拍拍袖子,不帶走一片雲彩,瀟灑走人。

當然,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你是權貴,那麼,你極有可能會得到一張特殊通行證,或者純粹靠刷臉就行。

宵禁什麼的,更多的是對百姓進行的約束和管理。

正所謂,有買賣的地方,就有人會鋌而走險,不準舉行“夜市”,就來開“鬼市”

所謂的“鬼市”,其實是百姓在朝廷管理鬆懈的時候,晚上悄咪咪地進行一些商品交易活動,比如賣乾柴、小器皿等,但規模也都不大。

朝廷管理鬆懈的時候,也大多是寒冷的月夜,或者風雨如晦的晚上。並且,一般“鬼市”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都不是十分固定的,同時,地點也是不固定的,這種飄忽不定的,似乎也更符合“鬼市”的氣質。

而在朝廷管理更鬆懈的邊海地區,因為天高皇帝遠,“鬼市”才更有興盛的土壤。

比如唐代鄭熊在《番禺雜記》就有記載:

“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人與交易,多得異物。”

所以說,不要被電視劇迷惑,雖然唐朝十分繁榮,但是,唐朝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不夜城”的,如果有,那也是唐朝皇帝偶爾開恩,決定與民同樂,在某一天暫時解除禁令,就比在如上元節的時候。


牧影計劃


盛唐時期的洛陽就是現在的紐約,國際化大都市。

洛陽唐朝時作為東都存在,商業也是非常發達,武則天建立大周后把洛陽作為都城,被稱神都。洛陽因牡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也是中國建都最早,建都歷史最長的城市。在這座大城市中,交易的貨物有奇珍異品以及各方特產,也有普通日用品,經營者有世俗人,也有出家在外的僧人,更有遠方而來的胡商。

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為隋、唐兩代洛陽城皇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群。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線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闕(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堂。"七天"建築群南北縱貫隋唐東都洛陽城中,一幅以"紫微垣"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現在人間,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建築群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

隋唐洛陽城南北中軸線群從北到南依次為上清宮、曜儀門、圓璧門、龍光門,玄武門、貞觀殿、徽猷殿、天堂、天宮(明堂)、乾元門、天門(應天門)、端門、天樞、天津橋、天街、定鼎門、天闕,以"天"命名寓意非凡:天闕說的是龍門"伊闕",隋唐皇城與都城軸線上對應天上的"天闕"。


必考知識點


詩經女孩來回答。作者問這問題的意思,大唐不夜城不應該是西安麼,為什麼會變成了洛陽?這裡要從歷史說起了。

1、《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的作者

作者蘇頲(670-727年),唐玄宗主政時期的宰相。詩文雖流傳不多,但他可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蘇頲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蘇瑰在唐中宗時期就是尚書右僕射、許國公。蘇頲自幼勤苦好學,關鍵是聰明過人,記憶力超群,一遍就過了。他20歲中進士,供職中書舍人,專為皇帝起草文誥。

據史書中說,唐玄宗剷除太平公主之亂後,讓蘇頲寫詔書。只聽他口如懸河滔滔不絕,一旁負責記錄的人都急了。折讓詩經女孩想起了朱廣權說段子後手語老師的表情。當時的中書令李嶠見狀,評價蘇頲曰:“舍人思若湧泉,吾所不及。”

716年,蘇頲成為宰相和宋璟一同執政。宋璟為人剛正,對很多政務斷然裁決,蘇頲則順從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時,宋璟若有沒想到或一時答不上來的,蘇頲就會上前協助。真的會辦事。

蘇頲不僅僅詔書寫的好,其詩作在宮廷詩人之中,也算不錯。所以一位宰相做詩,必然和政治有關。仔細看此詩,歌頌的是君主聖明,大唐盛世不夜城,歌頌的是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的繁華情景。


2、《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的解析

東嶽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樓臺絕勝宜春苑,燈火還同不夜城。 正睹人間朝市樂,忽聞天上管絃聲。 酺來萬舞群臣醉,喜戴千年聖主明。

詩經女孩帶你先來看題目:《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廣達樓在哪兒?唐東京洛陽紫微城(宮城)內樓臺式建築。開元年間,唐明皇李隆基常在此大宴群臣,以及歡度千秋節等。夜侍酺宴:酺,pú,飲酒。字面意思,夜裡舉辦一場可以飲酒的宴會。應制,指由皇帝下詔命而作文賦詩的一種活動。

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皇帝老兒在廣達樓召集大家舉辦了一場可以飲酒的宴會,我應皇帝的招呼為了助興做了此詩!

內容呢,其實就是一首歌功頌德的詩,詩經女孩翻一下白話文:

從東嶽封禪回到了東都洛陽,在西墉這個地方晚上宴請公卿。

這裡的樓臺勝過了長安宜春苑,燈火通明和長安的不夜城一樣。

我正好看到夜市上的熙熙攘攘,這時忽然天上傳來管絃絲竹聲。

喝了酒跳了舞大家好像都醉了,這大唐盛世全仰仗我們的聖主英明。

哈哈,看完翻譯以後是不是覺得這蘇頲宰相不是白當的,長期在君主身邊,伴君如伴虎,這赤裸裸的拍馬屁的功夫可是一流。咱們一定要學啊,官場職場同樣需要。

3、詩經女孩說

作者問題是為什麼不夜城是洛陽而不是長安,此詩已經給出答案了。“絕勝”兩個字,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作者要拍馬屁,其實作者意思是洛陽和長安一樣繁華,都是不夜城。

從隋文帝開始建都長安,但因吃飯問題經常率領大臣和後宮去洛陽就食。隋煬帝遷都洛陽。唐朝以後唐太宗雖也想設立東西兩都,但大臣總是以唐代初創,處於恢復期,養不起兩個都城為由予以拒絕。但這並不妨礙洛陽的繁華。到了玄宗時代,長安洛陽稱為東西兩宮;三秦九洛,鹹曰帝京;有時又稱兩京城;鹹洛兩地皆曰京師。為區分兩地甚至一度規定長安稱為京城,洛陽稱為都城。

所以兩個繁華之地,沒啥好糾結的。你要怪,就怪唐玄宗為啥不再長安再宴飲一場,蘇頲再做一首和長安有關的詩流傳下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