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为什么唐诗中不夜城是洛阳?

洛呓羽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是苏颋在宴会上写的一首七言诗。

可能很多人对苏颋还不太了解,那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苏颋。

苏颋,字廷硕,生卒于670年-727年之间,京兆武功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武功,他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是左仆射苏瑰。苏颋以进士出仕,擅于写诗文,先后当过很多官,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

可以说,苏颋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话说回来,如果单单凭苏颋在《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里面写的“灯火还同不夜城”这句诗,就认定为洛阳城是唐朝的不夜城,那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读懂苏颋这首《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

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

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

喜戴千年圣主明。

如果,你以为诗题中的“广达楼”是洛阳城里一个热闹的酒楼,那么,一开始你的理解就偏了。

广达楼是唐朝东京洛阳紫微城内的一座楼台式建筑,而紫微城是武则天称帝后所住的行宫,也是武周帝国的政治中心。

所以说,从诗题我们就能了解到,苏颋写这首诗的地点是在宫廷之内,而非洛阳大街之上。

苏颋之所以会在广达楼写下《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这首诗,很可能是为了助兴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应制诗,是我国古代臣僚奉皇帝诏所作、所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而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在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到东岳泰山封禅,‌返回洛阳时,就在广达楼开设了宫宴。

苏颋在首句也表达得很清晰明了:

东岳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会公卿。

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一般是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是动乱之后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意是在向上天汇报帝皇自己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表示他是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

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的时候就在嵩山进行了封禅,武则天退位之后,把武周归还给李唐,而唐玄宗也不负众望,继位之后不久便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得国泰民安,让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唐玄宗决定去泰山进行封禅,这不管是对唐玄宗本人还是对李唐王朝都显得格外的意义重大了。

封禅大殿结束之后,唐玄宗携群臣回到东京洛阳,不免也要庆祝一番的,因而,才有在广达楼开设宫宴,与众臣欢饮达旦的场面。

唐朝人在宴会上喝酒作乐,怎么可能少得了作诗助兴呢?

所以,让我们再仔细读苏颋这首《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后面三联:

楼台绝胜宜春苑,

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

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

喜戴千年圣主明。

苏颋都写了啥?

颔联赞美广达楼的雄美壮丽,灯火恢弘如同白昼;颈联描绘了宴会的热闹非凡,感叹歌舞声乐仿佛从天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尾联“喜戴千年圣主明”,苏颋明晃晃地夸唐玄宗是千年难得的圣主,这简直就是在拍皇帝马屁啊!

也难怪苏颋能官至宰相,他这个人很有觉悟,也很有政治眼光,因而,他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以至于在他病逝后,唐玄宗为他废朝两天,并追赠他为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而苏颋这首《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更像是在宫宴里,为了“哄”唐玄宗高兴,应景所作的一首助兴的诗。

所以,单凭苏颋写的“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就断定洛阳是唐朝的不夜城,这是十分牵强的。

唐朝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这让东京洛阳和都城长安都很难成为“不夜城”

唐代的坊市制度,既是国家管理城市居民的制度,又是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其中,“坊”是居民区,而市场交易活动则集中于“市”。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两大都市——长安和洛阳,它们布局都十分的方正,坊市之间以一种网格的形式排列。

而这种规划得整齐又封闭的坊市,让官府机构、居民区和市场区分开来,非常便于朝廷的管理,这也符合了唐朝封建统治的需要。

唐朝宵禁规定:暮鼓响后,即开始宵禁。在夜禁开始后,百姓是不能随便在大街上晃荡的。

唐朝为此设有律法,规定坊门关闭后,居民不许出坊,违者鞭笞二十。

但是,如果遇到紧急公事或婚丧疾病等情况,必须夜行的,应持有官府或本坊的文碟,经街铺值班人员勘验,然后才能放行。

而坊门早晚都要定时启闭,有专门人员以击鼓为信号,禁止人们夜间在街上活动,这样就把居民活动限制在白天。

所以,唐朝这种严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就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直至到了宋朝,尤其是宋仁宗时期,为了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满足市民对自由经济的需求,宋朝打破了坊市制度,取消了夜禁,这才真正出现了“不夜城”。

比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这首词里所描绘的热闹景象,那才叫真正的“不夜城”: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所谓的“不夜城”,实际是局限在坊内,难成规模

唐朝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但是,并不能说唐朝完全没有“夜间经济”。

正相反,唐朝“夜间经济”还是蛮热闹的,但是,这种热闹也能只限制在坊内。

比方说,唐朝人夜晚想去逛一逛青楼楚馆什么的,那么,你得在夜禁开始前就进到专门经营青楼楚馆的坊内,等到第二天,宵禁结束,你才能拍拍袖子,不带走一片云彩,潇洒走人。

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你是权贵,那么,你极有可能会得到一张特殊通行证,或者纯粹靠刷脸就行。

宵禁什么的,更多的是对百姓进行的约束和管理。

正所谓,有买卖的地方,就有人会铤而走险,不准举行“夜市”,就来开“鬼市”

所谓的“鬼市”,其实是百姓在朝廷管理松懈的时候,晚上悄咪咪地进行一些商品交易活动,比如卖干柴、小器皿等,但规模也都不大。

朝廷管理松懈的时候,也大多是寒冷的月夜,或者风雨如晦的晚上。并且,一般“鬼市”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都不是十分固定的,同时,地点也是不固定的,这种飘忽不定的,似乎也更符合“鬼市”的气质。

而在朝廷管理更松懈的边海地区,因为天高皇帝远,“鬼市”才更有兴盛的土壤。

比如唐代郑熊在《番禺杂记》就有记载:

“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所以说,不要被电视剧迷惑,虽然唐朝十分繁荣,但是,唐朝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的,如果有,那也是唐朝皇帝偶尔开恩,决定与民同乐,在某一天暂时解除禁令,就比在如上元节的时候。


牧影计划


盛唐时期的洛阳就是现在的纽约,国际化大都市。

洛阳唐朝时作为东都存在,商业也是非常发达,武则天建立大周后把洛阳作为都城,被称神都。洛阳因牡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也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在这座大城市中,交易的货物有奇珍异品以及各方特产,也有普通日用品,经营者有世俗人,也有出家在外的僧人,更有远方而来的胡商。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为隋、唐两代洛阳城皇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堂。"七天"建筑群南北纵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一幅以"紫微垣"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现在人间,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

隋唐洛阳城南北中轴线群从北到南依次为上清宫、曜仪门、圆璧门、龙光门,玄武门、贞观殿、徽猷殿、天堂、天宫(明堂)、乾元门、天门(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天阙,以"天"命名寓意非凡:天阙说的是龙门"伊阙",隋唐皇城与都城轴线上对应天上的"天阙"。


必考知识点


诗经女孩来回答。作者问这问题的意思,大唐不夜城不应该是西安么,为什么会变成了洛阳?这里要从历史说起了。

1、《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作者

作者苏颋(670-727年),唐玄宗主政时期的宰相。诗文虽流传不多,但他可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苏颋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苏瑰在唐中宗时期就是尚书右仆射、许国公。苏颋自幼勤苦好学,关键是聪明过人,记忆力超群,一遍就过了。他20岁中进士,供职中书舍人,专为皇帝起草文诰。

据史书中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之乱后,让苏颋写诏书。只听他口如悬河滔滔不绝,一旁负责记录的人都急了。折让诗经女孩想起了朱广权说段子后手语老师的表情。当时的中书令李峤见状,评价苏颋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716年,苏颋成为宰相和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真的会办事。

苏颋不仅仅诏书写的好,其诗作在宫廷诗人之中,也算不错。所以一位宰相做诗,必然和政治有关。仔细看此诗,歌颂的是君主圣明,大唐盛世不夜城,歌颂的是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的繁华情景。


2、《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解析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诗经女孩带你先来看题目:《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广达楼在哪儿?唐东京洛阳紫微城(宫城)内楼台式建筑。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常在此大宴群臣,以及欢度千秋节等。夜侍酺宴:酺,pú,饮酒。字面意思,夜里举办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应制,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皇帝老儿在广达楼召集大家举办了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我应皇帝的招呼为了助兴做了此诗!

内容呢,其实就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诗经女孩翻一下白话文:

从东岳封禅回到了东都洛阳,在西墉这个地方晚上宴请公卿。

这里的楼台胜过了长安宜春苑,灯火通明和长安的不夜城一样。

我正好看到夜市上的熙熙攘攘,这时忽然天上传来管弦丝竹声。

喝了酒跳了舞大家好像都醉了,这大唐盛世全仰仗我们的圣主英明。

哈哈,看完翻译以后是不是觉得这苏颋宰相不是白当的,长期在君主身边,伴君如伴虎,这赤裸裸的拍马屁的功夫可是一流。咱们一定要学啊,官场职场同样需要。

3、诗经女孩说

作者问题是为什么不夜城是洛阳而不是长安,此诗已经给出答案了。“绝胜”两个字,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作者要拍马屁,其实作者意思是洛阳和长安一样繁华,都是不夜城。

从隋文帝开始建都长安,但因吃饭问题经常率领大臣和后宫去洛阳就食。隋炀帝迁都洛阳。唐朝以后唐太宗虽也想设立东西两都,但大臣总是以唐代初创,处于恢复期,养不起两个都城为由予以拒绝。但这并不妨碍洛阳的繁华。到了玄宗时代,长安洛阳称为东西两宫;三秦九洛,咸曰帝京;有时又称两京城;咸洛两地皆曰京师。为区分两地甚至一度规定长安称为京城,洛阳称为都城。

所以两个繁华之地,没啥好纠结的。你要怪,就怪唐玄宗为啥不再长安再宴饮一场,苏颋再做一首和长安有关的诗流传下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