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背老人病危 上海四院腎臟內科全力救治獲新生

鮐背老人病危 上海四院腎臟內科全力救治獲新生

圖說:醫護人員討論病例 院方供圖

“謝謝儂!謝謝醫生!” 4月13日下午,家住上海浦東的陳老伯家屬專程來到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送來一面寫著 “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錦旗,以答謝該院腎臟內科主任陳舜傑醫護團隊成功救治92歲高齡危重患者陳老伯。

3月26日下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腎臟內科從急診科收治慢性心功能不全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陳老伯。入院不到半小時,陳老伯突發急性左心衰,胸悶氣急、端坐位、全身大汗淋漓,雙肺滿布溼羅音和哮鳴音,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至65%,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

情況緊急,一時來不及進行全科醫生疑難危重患者病例討論,陳舜傑憑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初步診斷陳老伯為:心腎綜合徵1型;急性左心衰;肺間質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慢性腎臟病基礎上的急性腎損傷;肺部感染;膀胱癌全身多處轉移;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療隨即展開:加大氧流量雙鼻道面罩給氧,迅速完成右側股靜脈雙腔血透導管置入術、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床旁血透機迅速進入預衝狀態、開放中心靜脈通路靜滴20%人血白蛋白提高膠體滲透壓、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後續的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治療、超濾過多的水鈉負荷、糾正肺間質毛細血管漏綜合徵。一個小時後,陳老伯症狀逐漸平穩。

住院期間,陳舜傑團隊進一步完善臨床診斷,並根據診斷採取多項積極的治療。經過團隊近半個月的精心治療,陳老伯4月9日上午順利出院。

陳舜傑介紹,心腎綜合徵是心臟和腎臟的一種複雜的病理生理紊亂導致的,其中一個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損害可能導致另一個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礙。1型心腎綜合徵的特點是心功能迅速惡化,導致急性腎損傷,鑑於其更復雜臨床狀況以及極高死亡率,在過去的幾年裡出現了許多研究試圖解釋1型心腎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學,但仍存在明顯的不足,故治療上仍未滿足臨床。

祖國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即提出“肺腎同源”,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因而肺腎須同治而獲效。而兩千多年後的現代醫學從循證醫學角度印證了這一觀點。研究發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35%合併急性腎損傷,而合併急性腎損傷患者的死亡率較單純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增加一倍。對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一方面通過液體負平衡實現保守的液體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通過對流和吸附清除炎症介質,從而改善肺泡-毛細血管屏障功能。

陳舜傑說,像陳老伯這樣對利尿劑不敏感、心功能不全合併伴急性腎損傷的老年患者,除了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內科藥物保守治療外,早期、長程、足量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有其獨特治療優勢。

通訊員 蔣駿 肖鑫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