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造反,如果消息不洩露,有姜維參加,能擊敗司馬昭嗎?

用戶64324579


鍾會是三國晚期魏國非常有名的謀士,出自穎川鍾氏這個世家大族,是曹操時代司隸校尉鍾繇的小兒子,自幼文武全才、謀略過人,鍾會靠著幫助司馬昭謀劃了不少計謀,取得了司馬昭的信任,最終成為司馬昭的心腹。

鍾會謀反建立在魏國伐蜀勝利的基礎之上,沒有滅亡蜀漢,就不會存在鍾會謀反,但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伐蜀之戰,在事前基本上沒人相信這會是一場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戰爭,包括司馬昭本人。

此戰唯有鍾會一意迎合司馬昭的心意,因此鍾會也得到伐蜀大軍主帥一職,在司馬昭的三路大軍中,鍾會是主帥,但司馬昭並沒有將兵權全部交給鍾會,另外兩路的統帥是鄧艾和諸葛緒,雖然鍾會是主帥,但三路大軍也有相互牽制之意,況且軍中還有衛瓘等監軍率領的獨自部隊。

但在戰爭過程中,鍾會首先以鋪路不盡力為由斬殺了許褚的兒子許儀,接著又以畏懼不前為由奪了另一路將領諸葛緒的兵權,身在後方的司馬昭眼見鍾會一步步的聚權過程,雖然沒有懷疑鍾會有異心,以司馬家的陰謀鼻祖之名,也不免懷疑鍾會有獨立建功之嫌,但是說到謀反,司馬昭此前並沒有認為鍾會有謀反之心,否則也不會讓鍾會成為主帥。

真正讓司馬昭起到疑心的是鍾會、衛瓘、胡烈等人誣告鄧艾謀反開始的,蜀漢政權投降之後,魏國的18萬大軍掌握在鍾會和鄧艾手中,其中15萬人掌握在鍾會手中,3萬人掌握在鄧艾手中,另外投降的近10萬蜀漢軍隊,也處於鍾會和鄧艾的控制之中。

現在鄧艾被控謀反已經被抓,整個益州最高軍政領導人就是手握28萬軍隊的鐘會,無論是誰,都會對鍾會有所懷疑,古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鍾會本來是無罪的,但一下子他手有這麼多軍隊,任誰當政也會有所懷疑,也就是這個時候司馬昭開始懷疑鍾會。

但是懷疑歸懷疑,司馬昭暫時拿鍾會是沒有辦法的,鍾會謀反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倉促起事,並且沒有絕對控制軍隊,如果鍾會的謀劃能夠成熟一點,做事風格能夠果斷一點,鍾會的謀反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

鍾會在謀反之際,把魏軍所有中層將領全部召來開會,商議反叛司馬昭之事,事後又將這些將領全部囚禁,又放走了衛瓘,讓衛瓘有機會逃到城外召集魏軍攻入鍾會大營,魏軍亂兵聽說自已的將領被鍾會囚禁,才會聽從衛瓘命令殺了鍾會,再終鍾會、姜維等人被殺。

鍾會正確的做法就是將所有不服從於自已的魏軍中層將領全部殺害,再派出自已親信掌握各支軍隊,穩住魏軍,同時利用姜維在蜀漢軍中的影響力,控制蜀軍,先進行內部整頓,把魏軍中不服從的士兵全部殺掉,再用時間消化這支軍隊,並賞賜所有軍中士兵財物,拉攏人心,同時在蜀漢廣招民心,施行恩惠,獲得蜀地百姓支持,才有資格與司馬昭較勁。

作好了內部整頓,同時出師要有口號,鍾會以魏國郭太后名義起兵攻打司馬昭,也可以打著恢復曹魏權力、為曹魏皇帝曹髦報仇的旗號討伐司馬昭,對於蜀漢,鍾會可以出兵北伐司馬昭之機統一中原的旗號進行安撫,畢竟姜維是一心北伐,鍾會也可以利用姜維或者與姜維聯盟。

司馬昭的弱點在於他的權力是通過武力搶奪了曹魏的正統,如果鍾會能從這個方面下手,總能喚起一些曹魏舊臣的同情,同時司馬昭是弒殺了曹魏皇帝的,這事在封建社會是絕對的大逆不道,如果被鍾會利用,司馬昭也不好過。

鍾會在軍事上的謀略不亞於司馬昭,當時鄧艾已死,魏國方面能夠制衡鍾會的人並不多,即使是司馬昭,當時已處於人生晚年,是否有足夠的精力應對鍾會的謀反還真不一定。

再說了,蜀漢的地勢險要,鍾會又手握28萬軍隊,而司馬昭在長安的軍隊只有10萬人,再包括賈充率領一萬在漢中軍隊,在軍隊人數上,司馬昭都是處於劣勢的。

鍾會謀反如果沒有洩漏消息,又成功地控制了所有軍隊,那將是重新洗牌三國的機會,成為三國之中勢力第二大的政權,鍾會可以讓姜維為前鋒率領軍隊出戰司馬昭的前鋒,自已率領大軍在後方進攻,這會對司馬昭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都有可能擊敗司馬昭,奪取關中。

如果鍾會心夠狠,手段夠毒,未嘗不能擊敗司馬昭,畢竟鍾會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帥,再加上實力足夠強大,有很大的可能性擊敗司馬昭。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引言:這個假設非常值得探討,鍾會造反之時,鄧艾已被收押,如果消息不洩露,還有蜀漢的名將姜維參加,能否擊敗司馬昭?這種成功的幾率非常小,鍾會一直很忌憚鄧艾,鄧艾被汙衊謀反被收押回洛陽,等候發落,這時的鐘會大權在握,接手了鄧艾的軍隊和蜀漢的降軍,實力不可謂不強大,還有姜維的加盟,這些條件加在一起,讓鍾會誤以為自己有出兵討伐司馬昭,問鼎關中、甚至天下的機會,如果失敗,還是可以像劉備一樣佔據蜀漢自立。鍾會在滅蜀後,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部署做的。那麼鍾會為啥會失敗呢?

謀反消息的洩露令人始料不及 確又在清理之中。

鍾會到成都前,監軍衛瓘已經按照司馬昭的旨意先前一步去成都收押鄧艾,鄧艾父子被押往洛陽,聽候司馬昭的處置。鍾會到成都後,謀反之心越勝,於是召請手下的將領以及蜀國的舊官,在蜀國朝堂為魏明帝和郭皇后發喪。並趁機假借郭太后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鍾會讓眾將士在詔書上簽名同意,委派親信率領各路軍隊, 而手下的將士並不願順從。 於是,鍾會把他們都關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嚴加看守。


這時候關鍵的人物出現了,鍾會有一個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舊屬。

他對鍾會說:應派一名親信為胡烈端飯倒水,諸將也應按例備一員侍從。丘建和 胡烈趁機編造謊言說,鍾會已挖好大坑,想把將官一個個打死,埋在坑中。"眾將的親兵們也把這個謠言口口相傳,一夜之間大家都有所耳聞,人心浮動。這時候有人建議鍾會把牙門騎督全部斬殺殆盡,鍾會猶豫不決。到了這個時候,鍾會已經快控制不住局面了。隨後,眾將士在衛瓘與胡烈等人的帶領下包圍了鍾會的府邸,並趁機殺了鍾會。


這個叫丘建的傢伙是胡烈推薦給司馬昭的,但一直跟隨在鍾會身邊,可以說這個傢伙就是司馬昭安插在鍾會身邊的間諜,這樣的一個細作,鍾會加以重用,可以說太不知道謹慎了,要知道很小的失誤和一個細節完全會導致全盤皆輸。鍾會在緊急狀態下,不能下狠手殺掉不順從的將領,結果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時機選得不成熟,司馬昭並沒有給鍾會反擊的機會

鍾會在誣陷鄧艾謀反之時,司馬昭早已察覺鍾會的謀反意圖,所以就以鄧艾不肯聽從命令的理由,一方面派心腹賈充率領一萬將士出斜谷、屯兵樂成,佔據漢中,另一方面司馬昭親領十萬大軍屯長安,目的很明顯,鍾會也知道,這是司馬昭對自己的防範。鍾會相應的做出的部署。



<strong>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可以說兩人的想法驚人的一致,但司馬昭做得更要高明,把握時機更加準確,迅速出兵,不給鍾會準備的時間。加上蜀國剛降,蜀漢人心未穩,投降的蜀漢大多數上下官員,只想安身立命,不願再跟隨鍾會謀反,同樣鍾會手下將士大多是魏國人,不願再反叛,只想建功立業,好返回故鄉。只佔據成都的鐘會是守不住的,等司馬昭大軍進入到漢中,鍾會毫無懸念會敗。

姜維的歸降是不得已,姜維真實的想法藉助鍾會除掉大敵鄧艾 再趁機除掉鍾會 最後復國

姜維等將領投降是迫不得已,是得到蜀漢後主的投降詔書,才去投降鍾會的。鍾會非常敬佩姜維,並時常聽從姜維的建議。但姜維歸附鍾會的目的是要復國,並不是真心投降的,只可惜消息走露,姜維與鍾會在亂軍被殺。



結語:如果鍾會在滅蜀後,迅速培植自己的親信力量,把忠心司馬昭的將領殺了,比如衛瓘與胡烈師簒和鄧艾等人,搶先佔據漢中,並封鎖漢中的道路,加上姜維如果真心幫助鍾會,那麼司馬昭面對司馬昭,依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鍾會說不定就會成為第二個劉備,佔據益州和漢中,可以與司馬昭一較高下。但歷史哪有那麼多假設,鍾會從一開始開始伐蜀就沒有完全得到司馬昭的信任,司馬昭一直在提防著鍾會與鄧艾的一舉一動,所以鍾會不會成功。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歡迎朋友點贊、留言、評論和轉發哦,當然如果能關注我就極好的了。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鍾會造反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消息洩露,而是因為當時司馬昭已經察覺到了問題,至少懷疑鍾會會造反是確定的,至於是否肯定他要造反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司馬昭表示要到成都“視察”工作,或許是想借著視察工作的名義直接把鍾會拿下,又或者是當時還只是懷疑,所以要到成都看下到底什麼情況。

所以題主的問題應該是司馬昭沒有察覺鍾會造反的情況下,會如何發展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魏國滅蜀事件說起了。

魏國滅蜀,姜維無力迴天

熟悉三國史的人都應該知道,蜀國到了後期基本沒了大將,以至於有“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說法,當時蜀國唯一能與魏國對抗的大將也只有姜維,可惜姜維九伐中原皆無功而返,尤其是蜀國滅亡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62年的北伐,被鄧艾打的打敗而歸。大敗的消息傳到成都,這對於當時國力本身就最弱的蜀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一時間流言四起,很多人都說姜維其實沒什麼本事,也有人說他勞師動眾之類的,姜維當時很清楚,一旦他回到了成都肯定是凶多吉少,於是便上書劉禪表示要吞併沓中,這個建議得到了劉禪的允許。

▲姜維是蜀漢後期唯一能與魏國抗衡的大將

魏國滅蜀

姜維吞併沓中,主要是為了防範魏國的進攻,同時也可以使自己遠離政治中心成都,得以保全性命。姜維在屯兵的同時也不忘關注天下的動向,為此他曾經上書劉禪,告訴他有幾個險要的關口要派兵把守,而當時的劉禪沉迷在花天酒地當中,也沒看他說的。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魏國起兵16萬,分兵三路進攻蜀國,發動了旨在一舉攻滅蜀國的戰役。

▲魏國兵分三路進攻蜀國,蜀國岌岌可危

自西往東魏國三路大軍分別為:西路的鄧艾從臨洮出發進攻陰平,旨在牽制住姜維;中路的諸葛緒從臨渭出發,進攻關城,同時分兵包抄姜維的後路,並配合進攻漢中;西路為主帥鍾會,他親自從長安出發主公漢中。

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手後發現了當時情況的不妙,於是迅速撤到了劍閣,與廖化合兵一處抵禦魏軍,此時的魏軍也順利拿下了漢中,主力由鍾會率領在劍閣與姜維對峙。

就在戰爭處在了僵局的時候,鄧艾率領一支奇兵,翻山越嶺直接繞過了姜維的劍閣防線,進入到了成都平原。此時的劉禪才如夢初醒,趕忙翻來去年姜維的奏摺,才發現如果按照姜維的建議在幾處險要地帶設置守兵,鄧艾也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成都平原,到了這個時候沒辦法只好讓諸葛瞻組織了一支兵馬與鄧艾決戰。

諸葛瞻與鄧艾決戰的結果就是全軍覆沒,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都在戰鬥中陣亡。此時的劉禪面對著強大的魏軍不得不選擇了投降,就此蜀漢滅亡。

姜維的計劃

劉禪投降,此時守在劍閣的姜維及其五萬大軍就成了一支孤軍,經過權衡姜維決定向魏軍主將鍾會投降。不得不說當時已經59歲的姜維看人還是看的非常準的,他看出鍾會不是一個甘於居於人下的人,按照我們的俗話就是這個人有相當皇帝的野心。他之所以選擇投降鍾會,也就是看中了這點,姜維的計劃就是先投降鍾會,幫鍾會去造反,然後乘著這場變亂相機恢復蜀國。

▲其實姜維早就看出鍾會是個野心家

公元347年恆溫平定了蜀地,發現了當時姜維寫給劉禪的密信,也證實了姜維當時的真實想法: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那麼鍾會會按照姜維的設想行動嗎?當然會。因為鍾會確實是一個想當皇帝的人,他一生當中能夠當皇帝的機會可能只有這次了,畢竟他是16萬伐蜀大軍的主帥,只要他好好運作,就能掌控這16萬魏軍。當時來說,魏國總共440萬左右的人口,徵兵的極限大概在44萬人左右,去掉他手上的16萬人(而且多為精銳),就只有28萬左右的軍隊了,這28萬還要有大概20萬人防守東吳,剩下的部隊當中還要防守北方那麼廣闊的領土,那麼如果他帶著大軍進攻長安,長安能有多少部隊呢?恐怕最多也只有5萬人。

當然他知道要起兵的話還需要得到蜀中勢力的支持,現在有了姜維,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他手上的部隊加上姜維手上至少5萬人馬,加在一起有21萬人之多!這絕對是當時三國最大的兵團,沒有之一。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魏國的高級官員魏國的情況他一清二楚,所以有了姜維的支持他起兵的成功率極高!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的。

▲不知此時樂不思蜀的劉禪會不會知道姜維的心呢

在姜維向鍾會進言要他先控制蜀中的魏軍,然後出兵長安的計劃後,兩人迅速一拍即合,就開始著手行動了起來。他們先是用計除掉了鄧艾,其實方法也簡單,就是劫住了鄧艾發到長安的信件,更改了信件的內容,改的極為傲慢,尤其是對司馬昭充滿了蔑視的言語,司馬昭大怒,鍾會也就乘機上書說鄧艾有謀反之心,於是魏國朝廷就下旨拿下鄧艾,鍾會和姜維便來到成都捉拿了鄧艾,在送往長安的路上就除掉了鄧艾。

事件敗露,鍾會與姜維雙雙死於兵變

當然,老謀深算的司馬昭也肯定從這些事情當中看出了什麼,畢竟沒了鄧艾,整個在蜀中的魏軍集團基本也就只有鍾會了,諸葛緒基本是搞不定鍾會的,也就是說在蜀中的大軍當中鍾會已經一家獨大,如果他起兵反叛就很麻煩了。或許是察覺到了鍾會會反叛,或許是起了疑心,總之懷疑鍾會是肯定的,於是司馬昭表示要到成都視察下工作。

▲老謀深算的司馬昭怎能不會看出端倪呢?

接到信報的鐘會和姜維明白事情可能敗露了,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要起兵的話他們實際上還需要一段時間,把軍隊中不聽命於自己的人都換掉,換成聽命的,但是這需要時間,現在時間來不及,便召集了在成都的魏軍將領,打算逼著他們起兵了。鍾會和姜維也是運氣不好,那些將領沒人想起兵,畢竟一家老小都在魏國,於是紛紛反對鍾會,由此引發了兵變,鍾會和姜維也雙雙在兵變中身亡。

▲姜維為蜀國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好了,這就是事件的大概經過,不過按照題目的假設來說,應該是司馬昭沒有發現鍾會和姜維會謀反的情況,那麼如果司馬昭腦子進了水,當時沒有察覺會如何呢?

如果司馬昭沒有察覺到情況的推演

如果司馬昭沒有察覺到情況,那麼鍾會和姜維就會按部就班地執行自己的計劃,逐步把軍中的將領都換成是自己人,進而控制整個蜀中的魏軍兵團。那麼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蜀中的16萬魏軍再加上姜維手上至少5萬蜀軍,這是什麼概念?他們一旦起兵進攻長安,能集結的兵馬估計能達到20萬,而長安地區的魏軍數量之前也分析了,最多5萬人,估計是擋不住鍾會和姜維的進攻的,那麼長安地區歸於鍾會是肯定的了。

變數就在姜維什麼時候會再反叛,恢復蜀國,這個情況也就不好推演了,不過新的三國一定會出現,那就是鍾會、魏和吳。

但至少能肯定的是,如果鍾會真的反叛成功,司馬昭肯定玩完。


老威觀史


鍾會拘押魏將,如果消息不洩露,有姜維助力,能擊敗司馬昭嗎?



恐怕不行。據《三國志.姜維傳》:【 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發,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這裡說,姜維投鍾會之後,鍾會對姜維很看重,出行同乘一輛車,議事則同坐一張席。簡直就是當年的劉備、關羽、張飛三結義第二。鍾會對秘書長杜預說,姜維的才能,比起中原名人,像諸葛誕、夏侯玄都一點不差。鍾會構陷鄧艾,把鄧艾打入囚車,押送上路,帶姜維進入成都,準備給姜維五萬兵,作為先鋒。魏將士憤怒發作,殺死姜維、鍾會,姜維妻子同時遇難。



所謂洩露消息,是指鍾會假借郭太后名義,以討伐司馬昭為名,在蜀地舉旗造反,令姜維帶兵,逼迫被拘押的魏將,在義狀上簽名畫押,如果不服從,膽敢抗拒的,就地正法。也就是把反對的魏將全乾掉,按姜維的想法,那時,鍾會成了光桿司令,自己就可以控制鍾會。可是,魏將幹掉了,不過百把人,還有數十萬魏兵啊!這才是關鍵。這些魏兵遠離家鄉,深入蜀地,敵國已經平定,士兵們都盼著返回家鄉,會見親人,領取獎賞,怎麼會跟上一個原敵國將軍,莫名其妙的去造反啊?



就算當時嚴守機密,姜維行動順利,把那些魏將都殺了,鍾會給姜維五萬大軍,那姜維如何領導這五萬兵,怎麼交代、分派任務?去把守劍閣、漢中,拒絕司馬昭大軍進入?這種強迫下的軍隊,就算勉強逼上前線,監軍衛瓘的部隊一到,估計不用攻打,在城下只要幾句勸說,講清利害,這些關門就會自動打開,全軍就會立時反水。



當時的軍隊主力,包括原鐘會部、鄧艾部,諸葛緒部,總共有十多萬,姜維如何改編、重組、安插自己親信掌控部隊?保守秘密只是暫時的,終究要對官兵講清楚,作戰目的,對手,任務等等。雖然那時士兵們文化低,但基本的是非、前景是能看得清的。還有,蜀國殘餘部隊與魏兵的融合、矛盾平息,都是難題。所以,兵變分分秒秒都會發生,這是一個坐在火山口的謀劃,只不過爆發遲與早罷了。



別的不說,上面提到的秘書長杜預,就是後來滅吳的統帥。杜預會支持鍾會嗎?鍾會的一些密謀,能瞞過杜預嗎?鍾會能把杜預也殺了嗎?以杜預的才幹、年齡,鍾會不一定是對手。這還是以鍾會、姜維同心築夢為前提,如果二人不慎反目,就更不好說了。這一系列問題,都沒有答案,所以,這個謀劃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曾經批註 : 姜維欲先殺諸魏將,然後殺鍾會,而重立漢帝,其計不謂不深,其心不謂不苦矣。且除鄧艾,而假手於會,將除衛灌,而又假手於艾,是謀殺諸將者姜維。雖然毛先生對姜維的費盡心機,頗為讚許,但這個策劃太過理想,缺乏理性推敲,一旦付諸行動,就會遇到攔路虎,難以逾越。(1505)


流譽後


鍾會之所以反叛失敗 原因不在於消息透露,而在於司馬昭並不信任鍾會,早就防備手握十萬大軍的鐘會

《三國志 鍾會傳》:

“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也就是說,就算鍾會能夠控制10萬曹魏士兵,佔據蜀地,司馬昭早就部署兩道保險:

1、賈充1萬步騎駐紮在漢中;

2、司馬昭10萬大軍駐紮在長安。

一旦鍾會反叛消息傳出,賈充即刻防守漢中,而司馬昭立即率領10萬大軍進攻鍾會,根本就不給鍾會站穩腳跟的機會和步伐。

鍾會想要得以穩定,除非東吳大舉進攻,逼迫司馬昭不得不撤軍恢復。

鍾會的原計劃是: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即以凱旋班師和押送蜀漢軍俘虜的名義,偷襲洛陽,進而控制曹魏。

這個計劃要成功必須有兩個前提:

1、計劃密不透風,沒有洩露;

2、司馬昭等完全信任鍾會。

但事實是,司馬昭以協助有著10萬大軍的鐘會拿下鄧艾為名駐守長安,就是對鍾會的不信任:

在派遣鍾會滅蜀之前,司馬昭就對擔心鍾會的邵悌分析了可能的鐘會反叛:

“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祗自滅族耳。卿不須憂此,慎莫使人聞也。”

蜀漢剛被滅,蜀漢人心不穩,不會鐵心跟著鍾會反叛;曹魏將士一心想要回家,加上若反叛家人就要被處死,自然也不肯跟隨鍾會反叛。

在鍾會上書說鄧艾要謀反時,司馬昭率軍前往長安時,又說:

“卿忘前時所言邪,而更雲可不須行乎?雖爾,此言不可宣也。我要自當以信義待人,但人不當負我,我豈可先人生心哉!近日賈護軍問我,言:'頗疑鍾會不?'我答言:'如今遣卿行,寧可復疑卿邪?'賈亦無以易我語也。我到長安,則自了矣。”

司馬昭這是小心駛得萬年船,步步設防。因此即便鍾會能夠讓10萬曹魏軍跟隨反叛,也不能奪取洛陽,控制曹操,最多就是奪取蜀和漢中,一如蜀漢。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公元263年八月魏國集結十八萬人伐蜀。分三路,諸葛緒和鄧艾各率三萬人攻打在沓中的姜維,鍾會率十餘萬人攻漢中。大約九月時姜維和張翼、廖化、董厥會師在劍閣。鍾會通過陽安關攻打劍閣。諸葛緒的軍隊也歸了鍾會。鄧艾提出通過陰平進軍涪城的計劃。無論姜維回不回援都有利於魏軍。鄧艾通過陰平七百里攻下江油,諸葛瞻棄涪城退守綿竹。諸葛瞻被鄧艾所擊敗。姜維得知諸葛瞻戰敗,傳來消息講劉禪奔南或者奔吳。姜維於是棄劍閣回師。鍾會本來就因為糧草不繼準備退軍了。現在姜維棄守劍閣,鍾會也進軍至廣漢。十一月劉禪向鄧艾投降。姜維到鍾會軍前投降。



魏國封鄧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兩個兒子為亭侯,各食邑千戶。鍾會封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封兩個兒子為亭侯,邑各千戶。獎賞上兩個人差不多。太尉和司徒雖然都是三公。不同之處在於太尉為軍事最高長官,司徒管行政。蜀漢投降後鄧艾驕傲自大,獨斷專行。擅自大肆封賞蜀漢投降人員。鄧艾還給司馬昭的書信中建議封劉禪為王,其子為公侯。司馬昭讓監軍衛瓘告訴鄧艾要等到朝廷商議再說。鄧艾反而再次給司馬昭寫信講如果等朝廷商議時間太久了,應馬上實行。司馬昭對鄧艾獨斷專行大為不滿。鍾會、胡烈、師纂等向司馬昭告鄧艾犯上做亂,魏國因此下詔收監鄧艾。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徵艾。



姜維跟鍾會交往時覺得這個有異志,於是想引誘鍾會造反,這樣他趁機光復蜀漢。姜維對鍾會講:你現在是功高震主,以前韓信、種大夫都是因此而死。為何不效仿陶朱公全身而退。鍾會講:你考慮的真長遠,但現在還沒有到那地步。鍾會跟姜維的關係越來越好。我認為鍾會是聽進去了,也想姜維助他。但姜維的打算是引誘鍾會造反,然後他再殺掉鍾會。即使姜維真心相助,鍾會一樣是失敗。原因後面會講到。


鄧艾被收監後,鍾會計劃派姜維率五萬人出斜谷,自己率大軍隨後。先攻佔長安,然後再進軍洛陽。這樣天下可定。而在此時司馬昭卻帶著魏主和十萬大軍到長安。派賈充率萬人進入樂城控制整個漢中。司馬昭是寫了信告訴鍾會,目的是幫他制服鄧艾。鍾會對親信部下講:拿下鄧艾,我的力量就能搞定。現在司馬昭率軍而來,肯定是覺察到了。應該趕緊行動。事成能得天下,不成也是佔據蜀漢。像劉備那樣建立割據政權。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第二天鍾會在蜀漢宮殿中召集魏軍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官員和蜀漢舊臣為魏國郭太后發喪。對他們宣稱郭太后有遺詔讓他鐘會討伐司馬昭。把將軍們都扣留起來,另派親信掌軍。胡濟通過丘建告訴他的兒子胡烈,鍾會已經準備要把諸將都殺了。一下子所有將領的親兵都知道了,紛紛來救。丘建會幫胡濟,一方面胡濟對他有知遇之恩,另一方面我認為丘建不支持鍾會。當時姜維和鍾會的親信已經勸說早點殺掉諸將,鍾會猶豫不決。等到諸將親兵來救時才忽忙派人去,但已經遲了。即使鍾會盡誅諸將,那他們的親兵和子弟也更不會相助。


這時所有士卒只想著班師回朝,成都內外都有騷動,人們心裡都很擔心懼怕。鍾會把衛瓘留在身邊商量此事,在木片寫上“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衛瓘不答應,兩人便開始互相猜忌。衛瓘去上廁所時,碰到胡烈原本的親將丘建,便告訴他,要他把消息傳到軍中。 鍾會逼迫衛瓘作出決定,當夜他們兩個不能閤眼,各自握刀於膝蓋上。第二天,城外有些得到消息的軍隊已經準備要攻進鍾會,因為衛瓘還在裡面而不敢出兵。在外諸軍已潛欲攻會。瓘既不出,未敢先發。

鍾會想讓衛瓘出去慰勞各軍,衛瓘打算趁此機脫身,故意跟鍾會說:“您是各軍的統帥,應該自己前去。”鍾會說:“你是監軍,應該先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衛瓘於是下殿離開,鍾會後悔便派人去,叫他回來。衛瓘稱說自己生了病,並假裝仆倒在地,後來抵達城外,鍾會派幾十名親信去追。衛瓘便拿鹽水來喝,讓自己大吐。由於衛瓘本身就瘦弱,所以看起來像是重病假象。鍾會派親信帶著大夫去看,也認為衛瓘確實病人,重不起。衛瓘等到晚上城門關閉後,向諸軍宣告鍾會反情。瓘至外解,服鹽湯,大吐。瓘素羸,便似困篤。會遣所親人及醫視之,皆言不起,會由是無所憚。及暮,門閉,瓘作檄宣告諸軍。



第三天衛瓘和胡烈率領諸軍攻打城。鍾會問姜維怎麼辦?姜維說現在只能迎戰。鍾會並派人去殺掉扣留的魏將,因魏將頂住門一時間未能殺掉。這時城外魏軍已經攻入城中救援被扣留魏將。他們率領親兵攻擊姜維鍾會,並將其斬殺。監軍衛瓘、右將軍胡烈攻會,斬之。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



早在司馬昭派鍾會伐蜀前就有人勸阻講鍾會有異志不能派他去。司馬昭還是堅持派鍾會去。司馬昭認為只有鍾會贊成伐蜀,所以要派他去。成功滅蜀後即使鍾會造反也不必擔心。首先來說滅蜀後,魏軍將士都想要回家了,肯定不會相助於鍾會。而蜀漢舊人也不會相助。所以即使鍾會有異志也不能成功。帝笑曰:“取蜀如指掌,而眾人皆言不可,唯會與吾意同。滅蜀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縱有異志,無能為也。”


我認為鍾會失敗在於過妄想魏軍會相助,即使是姜維真心助他也不能成功。因為司馬氏已經盡得魏國人心。魏軍將士為何要相助?鍾會初入蜀漢,無恩德於蜀漢,那他們又為何要相助。即使相助鍾會又能得到什麼?何必要去冒險?司馬懿四朝元老,兩度為顧命。司馬懿父子執掌朝政軍事多年,軍中盡是司馬氏門生故吏。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時有人問張悌:“司馬氏自從掌權以來,屢有禍變,雖然有足夠的才智和勇力,但百姓沒有服從他。現在又傾其財力,遠征蜀漢,士兵和人民疲憊不堪,又不知體恤,敗日不遠,怎麼能成功?當年夫差伐齊,不是因為交戰失敗,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不考慮自己的根本,何況他要爭奪土地呢!”張悌說:“不是這樣的。曹操儘管功蓋華夏,威震四海,崇尚權術,征伐無度,百姓害怕他的嚴厲,但不感懷他的德行。曹丕、曹叡繼承,想要依靠殘忍暴虐維繫他們的政權,在內興建宮室,在外害怕雄豪,東西邊境不停被侵擾,沒有一年是安寧的,曹魏失去民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已經很久了。而司馬懿父子,重權在握,屢建奇功,他們廢除了繁重的苛捐雜稅,施恩於民,百姓歸服於他們也已經很久了。所以淮南三叛而他們的腹心未遭到侵擾,曹髦死了,周邊也未受到驚動,摧毀強敵如折斷枯枝,蕩平叛賊易如反掌,任勇賢能的人,讓他們各自盡心盡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誰能夠像這樣啊?他們的威武得以宣揚,治政之根本得以鞏固,百姓之心得以歸服,野心得以確立啊。襄陽記:悌曰:“不然。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張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計立矣。


小鴻哥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伐蜀,兵分三路,派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牽制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姜維的退路,命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

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然後,劉禪下令讓姜維向鍾會投降,當時,姜維等人聽到消息,將士們都很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以發洩心中的不滿。前線將士們浴血奮戰,結果皇帝先投降了,換誰能不生氣?

但是,也沒辦法,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皇帝的命令投降了。

姜維投降,心中是不甘心的,雖然姜維以前是魏國將領,但是,因為諸葛亮很器重姜維,姜維一直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多次北伐。

雖然按照後主劉禪的命令投降對自己名譽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姜維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不甘心投降受辱。

於是,姜維暗中給劉禪寫信,想策反鍾會,利用鍾會殺死鄧艾,再等待時機殺死鍾會,趁機恢復蜀漢。

然而,正當鍾會收了鄧艾父子,兼併其部隊,準備起兵造反,討伐司馬昭時,卻因為消息洩露,憤怒的魏軍殺死了鍾會,姜維也一起被殺。

試想,如果消息不洩露,姜維幫助鍾會,齊心合力,能成功嗎?姜維有機會恢復蜀漢嗎?

當時,鍾會想謀反,忌憚的只有鄧艾,鄧艾兵力少,只有三萬,鍾會有十萬大軍,兵力上有絕對優勢,鍾會抓了鄧艾之後,沒有了後顧之憂,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而司馬昭繼承了他老子司馬懿的老謀深算,早有準備,他看出鍾會想謀反,於是,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靜觀其變,鍾會得知司馬昭駐軍在長安後,心裡有所恐懼。

鍾會正月十五日到成都,先將鄧艾父子打入囚車送走,然後心生一計,十六日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漢的舊官,在蜀漢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假借郭太后遺命,起兵討伐司馬昭。

鍾會讓眾將士寫下憑證,而手下的將士並不服從。 於是,鍾會把他們都關起來,派兵嚴加看守。

這時,鍾會有一個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的舊屬,他對鍾會說,應派一名親信為胡烈端飯倒水,諸牙門將也應按例備一員侍從。胡烈趁機編造謊言說,鍾會已挖好大坑,想把眾將官一個個打死,埋在坑中。眾將的親兵們也把這個謠言口口相傳,一夜之間軍中都知道了,人心大亂動。有人建議鍾會,應把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殺死,但鍾會猶豫不決。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與胡烈的兒子出門敲鼓,各路軍士也沒人統領,都湧向城門。當時鍾會剛給姜維鎧甲兵器,聽外面有兵作亂,鍾會驚慌失措,忙問姜維如何是好?姜維說,但當擊之耳。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鍾會與姜維兵變失敗,姜維親手殺死了五六個人,但最終被亂兵殺死,鍾會也被殺。

鍾會手握十餘萬大軍,和姜維一起討伐司馬昭,能成功嗎?

雖然鍾會兵多,但是,經過伐蜀之戰,士兵們都立了大功,都想著回魏國去領賞,加上妻兒家人都在魏國,歸心似箭,大家都想著趕緊回去,誰還有心思跟著鍾會賣命作亂?

因此,鍾會就算人多,也不會成功,雖然有姜維幫助,但是,魏國的士兵,怎麼會聽姜維的呢?姜維只能指揮自己原來的蜀漢部隊,但是,蜀漢已經滅亡了,人心早已離散,很難再凝聚起來,再加上劉禪昏庸,導致了亡國,誰還願意再給劉禪這個昏君賣命?因此,鍾會和姜維都不會成功。


距離的軌跡


不能,因為鍾會的部隊是司馬家族的,並且手下將士的家眷全都在大後方,沒有人願意冒株連九族跟他造反,如果鍾會是一個四海征戰,到處招兵買馬,有自己的部隊,有自己的幕僚班子,並且手下將士的家眷並不在皇城,不受司馬家族控制,手下將士與你榮辱與共,發難起事,才有可能成功,可惜鍾會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惆悵滿天涯


鍾會謀反絕對不可能會成功的,司馬昭早就做好了防範鍾會謀反的準備,可以說鍾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司馬昭的掌握之中的。而且鍾會如果伐蜀魏國將領聽他的,如果反魏的話,很多人都不會跟著他乾的!而且姜維和鍾會根本不是一條心,兩個人遲早是要翻臉的!


魏國兵將不願反賊

蜀國投降之後魏國的將領和士兵都是想盡早回家的,他們都想著儘快回到魏國接受封賞,儘早和家人團聚。所以此時的士兵和將領根本不願意跟著鍾會反魏的。

而且極大多數魏國將領和士兵的家眷都在司馬昭的掌握之中,如果他們謀反,他們的家眷必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他們不謀反的話即可以接受封賞,又可以和家人團聚,而謀反的話沒有什麼好處可言。

而且鍾會在出徵的時候司馬昭就料定如果鍾會謀反的話,魏國的將領和士兵必定不會跟隨他。事實證明鍾會就是因為謀反敗露被自己人給乾死的。

退一步說,鍾會謀反的消息是很難瞞得住的,因為司馬昭必定在鍾會身邊安插了很多眼線的,所以鍾會是玩不過司馬昭的。

司馬昭掌握著魏國的天子和兵馬

雖然鍾會有十萬兵馬,但是司馬昭手中的兵馬更多的。而且鍾會一旦謀反,那麼魏國將不會給他供給糧草,而魏國糧草充足。所以即便鍾會沒有給部下殺害,即便是有魏國士兵跟著他謀反,他也是打不贏司馬昭的。

而鍾會第二個打算就是偏安一隅,守住蜀國的地盤,當第二個劉禪。蜀國本身就是處在動盪不安之中的,以前的蜀漢政權在這邊穩固幾十年尚不可保,鍾會又怎麼能守得住呢?

所以說鍾會也是志大才疏,在軍事上或許也有一定的造詣,但是在權謀方面鍾會相比較司馬昭還是太嫩了!

姜維並不是真心跟隨鍾會的

姜維和蜀漢之間有些難以割捨的感情,所以姜維是大權利用鍾會去打魏國,等到鍾會成功的時候,姜維再幹掉鍾會的。

姜維的計策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是姜維沒有想到的是,黃雀後面還有一個獵人,這個獵人就是司馬昭。

所以說無論是姜維還是鍾會,其實都是在司馬昭的算計之中的,他們不可能戰勝司馬昭的!


唐朝的長老


肯定也無勝算:一天命難違,正所謂“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二眾怒難犯。在司馬氏代魏不到最後地步的情況下,一大群與司馬家有千絲萬縷聯繫的魏將,不可能僅憑鍾會一句“郭太后臨崩有遺詔”就“從逆”造反!何況有敵國降將參與其內?僅以職場資序先後心理慣例揣之,估計眾將對鍾會倚重姜維早已不滿。而且鍾會只是司馬昭任命的伐蜀統帥,大軍不是他的私人袍澤武力,這是基本事實,也是他在魏將中的合法性之所在,一旦悖離於此,必然相當孤立,“大事”難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