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杜泉山,原名杜藍正,筆名鋒痕,齋號雁門堂、墨雲草堂,法名一墨,師承書法家李雙陽先生,雁門書院院長,山晉書院秘書長,葵園詩社名譽會長,精楷隸,善行草,五體兼通。其作品多被國內國際友人和學術機構收藏,其中《愛蓮說》被美國哈佛大學收藏。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和你們器物用手描金線一樣,手能轉筆,心能轉腕,書便能如人意。”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杜先生學書法,要從幼年時摔了一跤開始,那會兒家裡過年寫對聯,都是到隔壁村姑父家請人寫,有回趕上下雪,天冷路滑,小小的人兒帶對聯一起摔在了路上,對聯髒了,要回去重寫。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再回去也是抹不開面,他一賭氣,就回家請父親買字帖自己學書法,將來寫對聯不求人。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就是似這般意到筆隨,不設成心,亦是成就了他的書法開蒙之妙,培植了幾十年後雁門書院的桃李芳華。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對父親,他實在百感交集。父親也是個普通工人,只念了一點私塾,聽說孩子要學書法,很是驚喜,專門跑去新華書店買的字帖。父親讀書不多,但是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平日裡最主要的愛好就是買書,三分之一工資用來買書,買梁羽生的,金庸的,古龍的,稱得上一個地地道道的武俠迷,武俠書就是他的大學,他也從中領會到知識的魅力。

那個年代武俠小說買的都是香港的繁體字體,他聽私塾老師的話,買了康熙大字典,四處問人求教,學會怎麼查生字,慢慢認識了日常用字。工資一個月一百多塊,供五個孩子上學,兩個妹妹也一視同仁,絲毫不受重男輕女的影響。父親總說:“除非你們自己不上,不然我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上。”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家裡最窮的時候,一堆孩子穿著補丁褲子,都是軍綠色穿了一次又一次,書包破了補上,衣服破了補上,七八十年代,摺紙飛機,玩兒乒乓球,單雙槓,三合板打羽毛球,踢毽子,籃球足球,溜溜球,變形金剛紙片,還夥著一起上山燒烤,烤紅薯,挖洞,甚至逮螞蚱烤著吃,當然還偷莊稼偷西紅柿偷西瓜~

那會兒的孩子,雖然吃穿差點兒,但是精神上都是充實的,自由的。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後來選擇開書院,也多多少少有這個緣故,2014年春節前後,他去網吧逛逛,發現裡面的小孩子玩的很嗨,整天整夜的玩,都不去上課,有個媽媽來網吧叫孩子回家,臉面都不要了滾在地上,孩子都不回去。

當時他心裡觸動很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遇到他那樣的父親,很多留守兒童,一年也見不了父母幾次面,最好的光陰都耽誤了。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那幾年他有些懈怠,本想歇歇了,但是想想還是要做點事情,開個書院,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讀書明理,從小練練心性,懂得些道理。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如今教了這些年,也教了百十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很有個性,要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就像是喝茶,他之前沒學過茶藝,也不太懂泡茶,啥都用一百度水去泡,學了茶藝後發現,這是對這片葉子的不尊重,對採茶人的不尊重。

從喝開水到喝茶,再從茶水到瓷器,是一場漸進的修為和開悟。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說起對汝瓷的把玩,他也是入了不少坑,最開始買了一套汝瓷,拿給朋友看,朋友是做微雕的,笑得不行,說五百塊怎麼可能買一套汝瓷?一個蓋碗都買不到,瞬間感覺受到了欺騙。在網上又找了又買了幾次,業內做汝瓷的差不多都買了個遍,看到青澹的時候,感覺器物釉色很好,溫文的名字也好,於是先入手一個,打算試試看,自此,開啟了一段不解之緣,後面還誠心誠意地跟著客服小敏從頭開始學汝窯知識,如今也是頗有見地了。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他直言書法也是一樣,是筆尖上的舞蹈,是抽象的藝術,一種無聲的音樂,是腕的藝術,我們器物的金邊,也是用了毛筆蘸金水提著腕力一筆勾畫出來的,也是腕的藝術。這樣手畫的線條,它才有靈氣,有韻律,有流動感。

而器物的開片,就像是書法的精進,內斂含蓄,養著養著,就有了自己的紋理,有了不一樣的乾坤。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字練久了,筆法也藏著心法,“筆法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不韻。”幼年的時候,他總覺得父親太能忍,處處受委屈,工作鄰里的事都藏在心裡,自己一點也不喜歡,所以性格走向另外一面,到如今年紀見長,浸染墨跡,經了世事,方才體會到父親的不得已。

“古之善書者多壽,心定故也。”他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自己對世事有更多的包容,像汝瓷的治癒系那樣,定慧從容。

雁門書院之筆尖上的舞蹈|萬象集(卷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