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一花一世界”里学到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是佛典《华严经》中经典语录,佛教思想中常常会借以植物来比喻众生,而将世界置于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所思所想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对于物质的认识。佛教思想从自然中引发出的哲学价值不言而喻,自然界能给我们的教育意义也从未局限在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我们能从“一花一世界”里学到什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十》中写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正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体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则是诗赋中诗词作者们对于景物抒发的情意,“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其实景物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它并不为了情感的寄托而存在,只是碰巧在某个时间,某个人将它作为了一个意念的依托。

我们能从“一花一世界”里学到什么?

可能正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亲近和敬畏,才有了如此多的寄托和如此多的感悟思考。那么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一句“一花一世界”,关于这句话的故事有很多,我的理解偏向于自然科学与规律的方向,或许会有偏颇,希望能够与您进一步讨论。

“一花一世界”,指的是从一朵花中可以窥见世界的众多要素。比如说,花朵是生命的延续,植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花”这种器官,从而可以更好的形成果实,完成精确的穿花授粉过程,保证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是一切生命物体都可能经历的过程,而一朵小花,乃至于空气中不可见的微生物,都是一样的。

人生而为人,也是这万千生命物体中的一部分;人在最基础的概念上,和一朵花,和一颗尘埃,并无大异。若是能明白这一点,或许,就能明白生命是一种形态,没有高低贵贱,没有优劣差别。

除此之外,花与世界的联系还有很多,您又有什么见解呢?不妨在评论区表达您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