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提起范仲淹和歐陽修,相信不少讀者會立馬伸出大拇指讚歎:“這是兩位大文學家啊!”

確實,我們中學時期跟這兩位熟得很,《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都是語文的重要考察篇幅,不但要逐字逐句的理解,還要求全文背誦。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這兩篇文章的水平是一頂一得高,可惜有點長,不少記憶力不好的小夥伴(比如餘孽君我)可就發了愁了,這兩篇中國文學史上的名作,也因此不幸成為了我們這些人的噩夢。

不過,今天我不準備談問這兩位大家的文學修養,而是要談談他們在中學語文教育中被忽視的一面——他們不僅僅是優秀的文學家,還是充滿抱負、愛國愛民的改革派政治家。

北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范仲淹和歐陽修曾針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弊病,主張進行一次大範圍的政治改革。只可惜,改革派雖有熱情和才華,但卻不會搞政治鬥爭,結果在其他大官僚的反對下,改革難以推行,改革派人士紛紛被貶。他們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噓。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宋仁宗

改革前的北宋:內憂外患

11世紀40年代,北宋王朝正深陷於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中。

這內憂,是指由“三冗”問題導致的國力積貧積弱。第一冗乃冗官,宋代的官僚體制為了保證皇權的強大,增設了大量職權交叉的官職,以此來制衡官員權力過大,但這又導致了一個新的問題——官員數量過多,朝廷支付的俸祿遠超其經濟實力。

第二冗乃冗兵。北宋政府常常在災荒年間將大量受災民眾和無業遊民招入軍隊,以避免他們成為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募兵政策雖然防止了動盪,但卻造成軍隊規模過於龐大,且多訓練不足。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第三冗則是冗費。龐大的官僚機構以及軍隊規模使得政府的財政支出無限制增加,而且,宋代的財政管理機制又相當混亂,財權屬於多個部門,他們彼此牽制、扯皮,互不相知、互不調用。縱觀北宋歷史,財政支出往往一年比一年更高,仁宗時期已然出現了赤字。

這外患,則是指北宋在對西夏作戰時的一系列軍事失敗。1038年,李元昊建國大夏,定都興慶。次年,李元昊親率大軍逼迫北宋邊境,先後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大敗宋軍,殺敵數萬,引得北宋朝中上下大為震撼,通過改革來富國強兵的呼聲不斷增加。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李元昊

改革派的主張和措施

面對如此境地,朝中一批憂國憂民的官員起了改革之心。改革派的領導者之一是范仲淹,范仲淹為蘇州吳縣人,27歲中進士,為人正直,受到了很多士大夫的推崇。後與宰相呂夷簡產生矛盾,被排斥到外地任職,但名望也因此越來越高,並與歐陽修、韓琦、富弼等人結為改革派。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慶曆三年(1043年),改革派的大量人物都被授予要職,且北宋內部的改革呼聲也不斷升高。范仲淹認為時機已到,向仁宗獻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書》,提出改革方案。因此年為慶曆年,故命名為“慶曆新政”。

此方案將改革分為十事,分別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前五事是改善升遷、任免、考核、選拔問題的吏治改革,接下來的三事探討如何富國強兵,最後兩事則是保證前八事能實施的指導方針。

總體來說,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以富國強兵為最終目的,為了富國強兵,應當先使民富,而使民又需要整頓吏治、裁撤冗官、以才選官,因此我們可以說,吏治改革在清理新政中佔據最核心、最根本的位置。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答手詔條陳十事書

但是,由於觸碰了太多官僚階級的利益,范仲淹卻完全無法推行他的吏治改革

就拿第一項“明黜陟”來說吧。北宋的官僚升遷機制往往是文資排輩,且升遷手續相當簡易,任職達到一定年限即可升遷。范仲淹對這種不負責任的升遷制度大批特批:“不限內外,不問勞逸。賢不肖並進。”並要求按照改革升遷制度,按照政績升遷。

《答手詔條陳十事書》的改革想法一下子就惹怒了一批官僚,老子兢兢業業一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就等著靠資歷熬出頭。結果好嘛,你這一句話就把我們都給打成素餐尸祿之徒了,還準備阻礙我們的升遷路線,這誰受得了。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范仲淹

再說說這“抑僥倖”。此事是針對北宋選官途徑之一——恩蔭制度所採取的改革。恩蔭制度是為現任中高級官員準備的,通過恩蔭,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子孫、親屬送入官僚系統。此制在唐朝就已訂立,但宋代統治者老趙家為了拉攏士大夫,恩蔭制嚴重氾濫,大量官二代藉此湧入官僚系統,是冗官現象的主要原因。

對於恩蔭制度,范仲淹主張限制通過恩蔭進入官僚體制的官二代人數,或者是舉行考試,只有考試合格者才能被授官。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恩蔭制度使得大量官二代進入官場

不用說,改革派們的愣頭青提案又惹惱了一大批高級官僚,他們還指望著通過恩蔭制度給不幹正事的子孫找個鐵飯碗呢,結果這群改革派連這也不允許了!

改革的失敗

改革方案甫一出臺,就遭到了強烈反對:“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倖者不便,於是謗毀稍行,而朋黨之論浸聞上矣。”(出自《宋史·范仲淹傳》)。在激烈的反對之下,范仲淹不得不與慶曆4年放棄改革,自請外出京城,改革派群龍無首,紛紛遭到貶官。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除此之外,改革派的黨朋習見過於頑固。慶曆新政需要扳倒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若想要新政成功,單靠改革派的力量肯定不夠,他們還需要拉攏大量中間派人士。但改革派卻不屑於這麼幹,他們堅持依靠一小撮志趣相似的“朋黨”,獨立推動改革措施。

改革派的另外一個重將歐陽修曾做《朋黨論》,專門論述朋黨的重要性,指出“退小人之偽朋、近君子之真朋”。另一改革派官員石介則在其作品《慶曆聖德頌》中大讚范仲淹與富弼,並將改革派比作“眾賢”,將所有反對者貶為“大奸”。

改革派成員們直接開了群嘲,那些本來沒有正面反對新政的官僚們,聽了這話之後也按捺不住,站在改革派的對立面了。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歐陽修

縱觀整個慶曆新政的過程,范仲淹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改革措施幾乎得罪了整個官僚集團。升遷和恩蔭制度是大官僚們用以維持自身權利和地位的基石,而范仲淹卻想觸動這兩塊基石,無異於砸人家的鐵飯碗。因此,范仲淹會遭到如此強烈的反對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雖然慶曆新政失敗了,但我們這些後人卻更加能感受到改革派的良知與熱情,更能從范仲淹的故事中理解《岳陽樓記》中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我想,有史以來所有觸動強大既得利益者的改革家們,應該都有範公這樣偉大的情懷吧!

范仲淹、歐陽修曾共同主持改革,可惜得罪了官僚集團,雙雙被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