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文/宋妈说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讲礼貌,懂礼节。于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灌输“中国式礼貌”。

孩子为了讲礼貌而讲礼貌,即使最终成为“懂礼貌”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过是满足了父母自己的虚荣心。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父母沾沾自喜的“中国式礼貌”,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刻意的学习害娃不浅。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你比弟弟大,就算弄坏了你的东西你也得让着他,这是礼貌”

今年10岁的琳琳是懂礼貌的好孩子,不管是见到了谁,琳琳都会热心地打招呼,周围的人都夸琳琳懂事,羡慕琳琳妈养了这么一个好闺女。

琳琳妈知道,都离不开自己从小对琳琳的教育。“要懂礼貌”四个字琳琳妈也记不清在琳琳面前念叨了多少遍,这才让孩子变得这么有礼貌。

然而琳琳妈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天的琳琳像是变了一个人,完全不理妈妈的教导。

前两天,邻居家小琳琳四岁的弟弟来琳琳家玩,两个小朋友一开始玩得很开始,就在琳琳妈和邻居聊天时,突然传出东西摔碎的声音。

原来琳琳在9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了琳琳一个水晶球做生日礼物,琳琳特别喜欢这个水晶球,平常都是把它放在盒子里不舍得打开

。弟弟翻东西的时候翻到了水晶球,不顾琳琳的反对执意要玩,两个人在争执中水晶球掉在地上摔碎了。

琳琳妈不想让别人看起来自己的孩子没有礼貌就劝琳琳:“你是小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呀,乖,要懂礼貌。”

可是琳琳还是坚持让弟弟赔偿,琳琳妈觉得孩子不懂事,就呵斥了琳琳几句,琳琳也负气回到屋子不出来,琳琳妈看到琳琳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孩子从小到大会接触到为人处世,社会交往的很多内容,其中,礼貌作为交流的伴生品会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并非所有的礼貌都是好的一面,一些中国父母灌输的“中国式礼貌”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中国式礼貌的具体体现

1)过分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本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学会谦虚本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凡事需要讲究“度”,过分谦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中国的家长就是过分谦虚的代表人物,他们往往会通过贬低自己的孩子来对别人家的孩子表达赞美。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自己家的孩子追求父母的认可的积极性下降,甚至会导致自卑等情况的出现。

李玫瑾教授曾说:

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谦虚地贬低他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2)年龄大的孩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

谦让固然可喜,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牺牲小我成全别人。在孩子的眼中,有一些是不能让出去的东西。父母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要求

就像是案例中的琳琳,当珍贵的水晶球被弄坏了

,妈妈采取的强制“谦让”不仅让孩子不懂得谦让的真正含义,也会让和谐的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3)强制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为了展现自己孩子的礼貌,会采取强迫的方式让孩子进行相互的分享。

实际上分享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父母的强制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欢的东西,虽然东西得到了分享,但是孩子会觉得给父母对自己没有尊重。

这种错误的言传身教可能会导致孩子效仿,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不去尊重其他人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父母应该怎么应对

1)以身作则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孩子今后行为习惯的重要来源。父母发挥好榜样作用能够帮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理解礼貌的内涵。

想让孩子懂得礼貌,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礼貌。

父母应该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对孩子进行教导,告诉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愿意去讲礼貌

2)照顾孩子的情绪

没有人是天生的标准范本。

当孩子不懂得礼貌时,父母不应该进行责怪,多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抵触这种表述,并

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

让孩子消除对礼貌的害怕,主动做一个懂礼貌的人。

“中国式礼貌”害娃不浅,这些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却沾沾自喜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