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運動療法守護健康

太極運動療法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太極拳技法為主要表現形式,將人的自主調節功能發揮至極致,以改善人體功能障礙、開發自身潛能、增進身心健康的技能。

1、太極運動療法理論基礎

太極運動療法主要以道家、佛家、儒家、武術、醫家等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現代康復學、心理學、運動學為理論基礎,特別是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理論。

對傳統太極拳經典招式重新認識,並對其賦予新的養生內涵,使之能夠有針對性的干預各類疾病。

2、太極運動療法基本操作

太極運動療法和其他中國傳統功法一樣,都以調身、調息、調神為基本操作。

調身、調息、調心是人自主調節自身的全部內容。人的任何操作性活動都不能脫離身體、心理和呼吸的調節,人體活動的差異只是這三調間側重點的差異。太極運動療法是將人的自主調節功能發揮至極致以增進身心健康的技能。

調身是調控身體靜止或運動狀態的操作活動,在於使身體的狀態與太極療法所要求的境界相應。調身的內容包括外在調控和內在調控兩部分,前者是肢體外在間架、位置的調控,後者是肢體內在感覺、關係的調控。

調息是調控呼吸活動,在於通過呼吸調控而孕育和引導內氣。調息的具體方式有胸式、腹式、胎息、停閉、提肛、發音呼吸等,調息是調身和調心的橋樑。

調心是調控心理狀態的操作,在於改變日常意識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入太極運動療法的境界。調心的方式有意守、存想、入靜等。

太極運動療法的學習有一個從淺入深的過程,一般從三調分立到三調協同,再到三調合一,最終形成身心一體的運動。

3、太極運動療法的特點

整體性:太極運動療法是以改善整體機能狀態、提高整體健康水平為目的的治療方法。調節整體,加強整體,以整體帶動局部,雙向調節。

主動性:太極運動療法以自我身心鍛鍊為主,注重調動自身的潛力,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4、太極運動療法的適用範圍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失眠等

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引發的頸肩腰腿痛,不良體態引起的身體功能受限。

作者簡介: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拳學院教師,博士,碩士生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焦作市太極拳健康養生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康復醫學會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青少年體態矯正,頸肩腰腿痛運動康復,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癌症等慢性病的運動療法調理。發表相關論文二十多篇,參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運動健康服務、體育保健學、太極拳養生等多部教材。


太極運動療法守護健康

太極運動療法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