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更多財經觀點資訊,關注公號“居然財經”(Jurancaijing)

獵奇式營銷的共性,是以違背常識的面貌,製造洶湧而短暫的流量變現。當然常識與理智的力量終究是長久且有韌性的,新鮮感一過,就只能快速收場,留下淺薄化與娛樂化的一地雞毛。同時,製造話題的操盤手,也開始尋找下一個熱點了。——人民網評


作者:涼子

4月20日,李小璐直播首秀在抖音落幕,這場被李小璐調侃為“為了生活”而開始的直播,數據是喜人的。

從直播過程共計持續了4小時20分鐘,觀看人數突破了3791.3萬,達成了28.8萬訂單量,銷售額最終超過4791.5萬元,直播音浪也高達851萬,按照10:1的比例,合計85萬人民幣的打賞,折算成明星的出場費,也算可觀了。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但過程卻是尷尬的。

諷刺的評論:儘管直播間準備了音響、耳機、吸塵機、手機等抽獎大禮。但除了抽獎期間是滿屏的“璐力同心”,其餘時間,評論區全被“做頭髮”、“王寶強 馬蓉”、“噁心”等詞佔據,還有網友刷塗鴉禮物寫出了“PG”的字樣,活脫脫把直播間當成了處決李小璐的刑場。

躲閃的表情:顯然李小璐也並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面對這一切,直播過程中總是閃避著現場屏幕,在標準女明星營業微笑的背後,是滿臉的落寞和閃躲的眼神。

不走心的口播:21世紀了,難以置信還會有人把面霜的賣點說成是一克拉的鑽石磨成粉添加其中,但價格才賣299元,甚至最後折後119??鑽石這麼便宜我花著錢買鑽石不香嗎?買什麼鑽石粉護膚品?

韓束金剛俠面膜的賣點是真金貼臉……姐妹們,如果真的追求真金貼臉,去金店買買黃金不香嘛?又護膚又保值還能當首飾。

過度的宣傳,生硬的讀稿,顯然李小璐還沒有脫下明星的光環,真正把自己放在主播這個位置上。

不順暢的流程:作為網友,其實內心是希望明星直播可以免俗的,開闢出自己的風格是最好,但照搬電商直播中常見的現場砍價、假裝不知道優惠力度,以及飢餓營銷等老套路就顯得比較沒有誠意了。

尤其是韓束的砍價環節,李小璐不能放開,幾次求助助理,覺得價格已經很划算了,看到商家一次又一次的加碼,李小璐明顯無法融入這樣的環節,後面將話語權也完全交給了助理。

雖然助播一直強調,這場直播已經準備了3個月,100多人的團隊在2000多個產品中選出了20多件商品,但兩個主播還是在介紹咖啡機環節直接翻車,完全不熟悉產品的使用方式,很難讓人信服。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而這場直播最大的敗筆,可能就是助播了。李小璐直播間的榜一大哥直接發抖音表示,拿不拿榜一都是次要的,讓李小璐旁邊那女的把嘴閉上。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粉絲的主要訴求。

喧賓奪主的助播除了負責cue流程、介紹產品、砍價,還一直在幫李小璐抬身價,期間“3000萬的代言費”等說辭也是令人汗顏。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其實自從2018年的風波後,作為演員的李小璐已經兩年沒有任何新作品出現了,連廣告代言也沒有苗頭,轉型直播賺錢,可能確實如李小璐所說:“為了生活。”但這不意味著做直播的李小璐沒有生活的基本收入了。

做一場直播,不僅有出場費,有賣貨的分成,還有刷禮物的收入。一場直播下來,李小璐也算收入不菲。與其說李小璐是“為了生活”,不如說她是選擇了另外一種賺錢方式。

但問題是,直播帶貨的賺錢方式對李小璐而言,會長久嗎?

先說筆者的結論:不改變人設,就沒機會賺下一筆錢。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直播帶貨的本質是營銷。但要在直播帶貨的芸芸眾生裡成為長久賺錢的那個,除了靠流量,還要靠人品。這個人品說的是主播的態度、專業度、溫度和誠信度。

李小璐的流量毋庸置疑,直播首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我猜想抖音籤李小璐的主要原因也是她的流量屬性。但有了流量,錢就來了嗎?快錢撈一筆,如果不做人設,估計接下來要帶貨就難了。

直播賣貨對於普通觀眾的核心觸動點是什麼?是跟著這個播主(不論是明星、網紅,還是KOL)買東西,可以拿到特別便宜的東西,而且是真的便宜。李小璐這次賣的20多件商品,低價是爭取到了的,核心觸動點是有的。

直播賣貨的第二個核心就是主播的誠信度。因為直播中所有賣的東西,相當於主播的信任背書。當觀眾完全信任主播的時候,就會成為主播的鐵粉,大力支持主播,願意經常購買主播的產品,甚至主動向認識的人推薦主播。

很明顯,李小璐是缺乏觀眾信任的

,從直播間源源不斷的評論,可見觀眾對李小璐都是“背叛老公,背叛家人”缺乏道德感的深刻印象。所以不論怎麼和觀眾進行感情交流,去講解產品,都無法彌補所謂“人品”的缺失。

《流量是藍海》裡寫到這樣一句話:“人心所向,即是流量。”書的作者畢勝在書裡講到的一個觀點:讓流量從紅海跨越到藍海——區別於傳統流量模式,依靠口碑傳播幫助新型創業公司破解流量困局,這是“信任經濟”。

直播帶貨長遠看也就是“信任經濟”。以吸引“眼球”為主,缺少信任的流量經濟變現,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信任經濟”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信任經濟的核心是從流量思維轉換為買家思維,好好經營信任,才能打造一個共贏的模式。

對比李小璐,不得不說近期有點火的“出獄周某人”操作更明智。

因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而火起來的周某人一出獄,就有30多家網紅經紀公司爭相希望簽約,甚至開價百萬,真可謂“流量至上”。

李小璐讓我明白,尷尬不妨礙賺錢

再看看周某人如何回應?他堅決回答說,不會簽約網紅直播,要珍惜自由,還說出了以下金句:“種地肯定自由啊,你想種多,想種少,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既然一個人心裡已經定下來了,那就好好做人。犯了罪,那就要面對現實,法律的制裁,該履行的履行。”

這個表態是不是驚呆了各位?

這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啊!其實可以大膽猜測,如果他出獄後直接由網紅經紀公司簽約,他會迅速成為一個反面典型。而“不管做錯了什麼,只要有流量就是對的”這種價值觀也一定會被批判。用不了多久,周某人就會被封殺,或者在出現負面輿情時第一時間被公司解約。因為網紅經紀公司要撈的就是這個人的一筆錢而已。

但周某人如此“坦率”的表態,又還有社畜們難得的自由,他種種田,作為一個普通人發發抖音、快手,又何愁不會自己火起來呢?到時候以“本質不壞”“有幽默感”“放縱不羈愛自由”的人設重出江湖,豈不是更長久?

迴歸正題,直播靠流量還是靠人品,筆者相信後者才是直播的長久變現策略。

歡迎各位各抒己見,留言探討。

更多財經觀點資訊,關注公號“居然財經”(Jurancaij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