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普及率以及重要性在這個年代已經無須再說了,但是對於絕大部分普通民眾而言,學電腦還是有點摸不著頭腦,今天小博跟大家分享一下學電腦的秘訣,首先請允許我闡述一下我的學電腦經歷。
最早的起初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裡組織了一期電腦興趣班組,90年代初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相對先進的電腦,而是隻有幾臺Apple II電腦。
Apple II電腦
就是如上圖這樣的機器,電腦雖然有二十多臺,然而學習的人也只有不到十人。也沒有學習多長時間,學到的主要知識有兩點,一個是鍵盤的指法,一個是Basic語言,當然了短時間指法肯定是沒有真正學會的,只是入了個門,至於Basic語法,本身Basic就是“基礎、基本”的意思,所以也不難,也是入了個小門吧,比如可以編制輸出99乘法表這樣的程序。
一個簡單的Basic程序
學習的時間非常短,貌似只有幾個月吧,之後的主要途徑是紅白機【那時非常經典火爆的】,雖然很多都不怎麼會,但是還是學,大腦裡面多少還是會形成印象,人類學知識的過程是螺旋形的過程,知識會累加逐漸清晰。那時候家裡能買得起電腦的人家非常少,偶爾有機會去老師辦公室摸摸電腦,還去別人家蹭紅白機,那還是接近電腦的一種學習機,因為運行的dos操作系統,我憑著腦海的印象敲出第一個命令“dir”的時候,瞬間明白了dir是幹嘛的,以及明白文件的概念。
一個dos下dir命令的結果
這時候為止還沒有真正的較長時間摸電腦,初中時代結束後的一段時間是空檔期,直到被技校錄取後報備的專業是計算機應用,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摸電腦,具體學的哪些知識基本上不記得了,貌似也是指法,然後系統是win95還是win3.2,還有wps,還有foxpro,PS等都是一些入門操作。
win95系統界面
再之後的過程就是去了一家電腦公司做學徒,一直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最開始的工作也是從電腦維護開始的,後來再到網站、移動互聯網、手機遊戲等相關,開發、市場、商務、運營等工作內容都有涉及。
真正擁有自己的電腦,也是在電腦公司做學徒的那一年,因為單從書本上以及去學校機房學到實用的東西有限。進入專業學習之後的過程不能代表小白,但是之前的過程以及自己購買和使用電腦的過程多少還是具有代表性,在過去推送文章的選取、撰寫我也儘量放在相對小白的角度,在我的文章中,也儘量採用通俗一些的語言。
我總結的秘訣就是兩點: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行動/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相信能夠堅持關注我的朋友,對電腦都是有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有興趣才有動力,才能堅持。電腦可以幹這麼多有趣的事情,作為一項興趣是非常有意義的,就算不是興趣,不會電腦可能會out,不會電腦遇到問題,你可能會頭疼,就算頭不疼,錢包也會疼的。
Just do it
很多喜歡籃球的孩子,聽了喬丹的話,進入了IT行業,當然我不是,我喜歡游泳與戶外活動。
電腦雖然很神奇,但其實對於絕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它只是一個工具,既然是工具,那麼所有人都可以學會去使用它,對於工具的使用,就是需要去做,去實踐,就是這句話:just do it
電腦的實踐體現在你要敢於去操作、敢於把機器打開看看、敢於重新安裝系統,敢於學習某個軟件的使用。這跟學習收音機的使用、mp3的使用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它可能更加靈活以及具有更加豐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