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縣推進水生態修復——河湖變身“聚寶盆”

暖暖春日,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陸渾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魚躍鳥翔,油菜花、杏花、桃花等花朵爭奇鬥豔,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近年來,河南嵩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立足地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的河網水系實際,深入推進河湖長制,以環陸渾湖為中心強力實施水生態修復,全面維護水系生態系統,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讓河湖變成經濟發展的“聚寶盆”。

自2018年8月以來,嵩縣投資20餘億元,開展環陸渾湖生態治理,對環湖汙水進行截汙治汙,對環湖違建進行拆除,對溼地、山體和林地進行修復提升,建設環湖親水綠道和灘地綠道,去年底,河南陸渾湖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

“以陸渾水庫為中心輻射湖周邊及上下游80公里伊河主河道,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總投資23億元,實施了伊河生態治理項目,目前已初具成效。”嵩縣環境保護局局長董延春說,採用PPP模式,嵩縣開工建設總投資8億元的伊河嵩縣城區水生態治理項目和總投資12億元的洛陽市“四河同治”伊河嵩縣段生態文明保護工程;實施伊河城區上游段45公里河道治理生態修復工程,重點開展平整河道、整修岸坡和綠化,共在河道內播撒波斯菊、香蒲、蜀葵等草籽1200畝,進一步提升了河道綠化水平和景觀效果。

按照“增綠、添綠、提擋”要求,伊河嵩縣段河道已經進行了高標準綠化,完成綠化面積1500餘畝,栽植樹木47000餘棵。預計到今年年底,通過兩年多的工程措施、生態修復、自然發展等,將把陸渾湖及周邊區域打造成“水醇、山俊、花豔、空氣鮮”的生態綜合示範區,實現河清水暢、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目標。

在修復水生態的同時,嵩縣依託河長制體系,建立縣、鄉、村、巡河員四級河湖管理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將全縣所有河道、湖泊納入網格監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建立“河長+檢察長+區長”聯運工作機制,實現河湖管理在行政執法、刑事司法、檢察監督上的有機銜接;縣河長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主要社會監督網格員,直接對縣河長辦負責,督促各級河長及巡河員履職盡責。各鄉鎮建立“百米”河長制,將全境內的河流、溝、渠、壩、小微水體等,以百米為單位,登記造冊、建立臺賬、插標立界、設立公示牌、責任到人,打通河湖管理最後一公里。

現在,嵩縣的湖面、灘塗、沙洲、河流、溝汊、池塘、喬木林、灌木叢、草叢等自然景觀與水庫大壩、玉皇山公園、大禹公園、濱河公園、鄉村田園等人文景觀爭相鬥豔,中華秋沙鴨、白鷺、魚鷹、紅嘴海鷗等眾多水鳥在此棲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呈現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生態格局,成為洛陽市重要飲水源地、鄭州市備用水源地。

天藍、水綠、空氣潔淨,為嵩縣發展綠色生態水產養殖產業,實現群眾增產增收創造了堅實基礎。目前,陸渾湖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基地,其中陸渾大銀魚、有機鱅魚、伊河魴魚被稱為“陸渾三寶”,陸渾大銀魚還被認證為地理標誌產品。

同時,嵩縣結合地域特色和優勢,每年舉辦“陸渾湖國家溼地公園徵文、攝影、書畫大賽”“陸渾開漁節”“陸渾釣魚賽”“陸渾桃花節”“陸渾杯”環湖馬拉松暨萬人健步走活動等,實現了生態和旅遊有效結合,切實通過修復水生態,打造出了生態富民的“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